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包括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深储油区的底面和浅储油区的底面通过中间立面过渡连接,安装面和深储油区的底面以及浅储油区的底面相对,且深储油区的底面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浅储油区的底面的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和菱形筋;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凹槽,密封凹槽外侧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下方端面设置有掏胶凹槽,用于均匀壁厚;其中,油底壳是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本实施例的油底结构简单,降低了成型加工难度和制作成本,与同外形尺寸的油底壳相比,装载机油量增加。增加。增加。
An oil pan for heavy truck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
技术介绍
[0002]油底壳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装,是一种将曲轴油底壳箱进行密封并作为贮油槽的外壳。目前,目前重型卡车发动机油底壳主要以钢板冲压成型为主。钢板冲压成型油底壳重量大,噪声明显;同时,钢板冲压对于复杂结构需要拆分成多部件后组装连接,一方面需要较高的模具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产品的装配成型需要增加工序,制造过程成本较高。且油底壳的储油量受其安装位置的限制,油底壳储油腔的深度不够,储油量小。
[0003]可见,现有技术中,重卡车用的油底壳制作成本较高,储油量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以减小油底壳减少制作成本,增加储油量。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所述油底壳包括深储油区和浅储油区;
[0006]所述深储油区和所述浅储油区的安装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和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通过中间立面过渡连接,所述安装面和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以及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相对,且所述深储油区的底面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浅储油区的底面的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和菱形筋;
[0007]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外侧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下方端面设置有掏胶凹槽,用于均匀壁厚;
[0008]所述深储油区的第一侧立面下部分设置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中固定有放油嵌件以及放油塞,且所述深储油区的第一侧立面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深储油区的第二侧立面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用于增大储油体积;
[0009]其中,所述油底壳是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具体为六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115)具体为六个。
[0011]可选地,所述密封凹槽中安装有橡胶密封垫。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安装螺栓,所述油底壳通过所述安装螺栓与缸体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安装螺栓包括金属套筒和金属螺栓,所述金属套筒和所述金属螺栓固定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安装螺栓通过限位结构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或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或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安装孔中。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和所述第二凸起结构的外表面设置有纵向加强筋。
[0016]可选地,所述深储油区的第一侧立面和第二侧立面设置有三角筋。
[0017]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具体为32个。
[0018]可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布置方式具体为两长边方向各设置13个,且均匀布置,两短边方向各设置3个。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油底为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结构简单,降低了成型加工难度和制作成本,放油嵌件等全部集成在注塑壳体上,形成油底壳总成,使得产品重量大大减小,并且可以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与同外形尺寸的油底壳相比,装载机油量增加,发动机保养公里数增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实施例的正放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中型发动机用高储油量油底壳实施例的倒放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图1至图2中各组件名称与相应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4]11深储油区,12浅储油区;
[0025]101安装面,102中间立面,103密封凹槽,104安装孔,105掏胶凹槽;
[0026]111深储油区的底面,112第一侧立面,113第二侧立面,114第一凸起结构,115第二凸起结构,116放油孔;
[0027]121浅储油区的底面;
[0028]2放油嵌件;
[0029]3放油塞;
[0030]4橡胶密封垫;
[0031]5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上和下,顶和底,是以图1所示的油底壳实施例的位置为基准进行限定的。
[0034]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油底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油底壳,包括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
[0035]其中,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的安装面101处于同一平面,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和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通过中间立面102过渡连接,安装面101和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以及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相对,并且,为了提高油底壳的刚度和强度,深储油区11的底
面111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的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和菱形筋;
[0036]具体地,横向加强筋平行布置,相邻两横向加强筋之间间距具体为10
‑
20mm,纵向加强筋平行布置,相邻两纵向加强筋之间间距具体为45
‑
60mm,菱形筋边长长度具体为150
‑
250mm,通过加强筋,不仅可以增加产品刚度,还可以解决金属油底壳行驶过程中的噪音问题,解决油底壳产品耐冲击性和高强度的问题。
[0037]安装面101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03,密封凹槽103外侧设置有安装孔104,安装孔104下方端面设置有掏胶凹槽105,用于均匀壁厚;
[0038]具体地,参加图1,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04的数量具体为32个,更为具体地,安装孔104的布置方式具体为两长边方向各设置13个,且均匀布置,两短边方向各设置3个;参加图2,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孔104下方端面具体设置2个掏胶凹槽105。
[0039]深储油区11的第一侧立面112下部分设置有放油孔116,放油孔116中固定有放油嵌件2以及放油塞3,且深储油区11的第一侧立面112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14,深储油区11的第二侧立面113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115,用于增大储油体积;
[0040]具体地,放油孔116的数量具体为一个,设置于深储油区11的第一侧立面112下部分,并且靠近浅储油区12;第一凸起结构114的数量具体为六个,第二凸起结构115的数量具体为六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卡发动机用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深储油区(11)和浅储油区(12);所述深储油区(11)和所述浅储油区(12)的安装面(101)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和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通过中间立面(102)过渡连接,所述安装面(101)和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以及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相对,且所述深储油区(11)的底面(111)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所述浅储油区(12)的底面(121)的外表面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和菱形筋;所述安装面(101)上设置有密封凹槽(103),所述密封凹槽(103)外侧设置有安装孔(104),所述安装孔(104)下方端面设置有掏胶凹槽(105),用于均匀壁厚;所述深储油区(11)的第一侧立面(112)下部分设置有放油孔(116),所述放油孔(116)中固定有放油嵌件(2)以及放油塞(3),且所述深储油区(11)的第一侧立面(112)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114),所述深储油区(11)的第二侧立面(113)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115),用于增大储油体积;其中,所述油底壳是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注塑成型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1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艳,张浩,翟利刚,李立建,李巍,翟国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材汽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