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21101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分别设置有正、负电极片和其下设置有集水槽和雨量计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其正、负电极片上方30cm设置有绝缘材料制备的遮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的催化作业过程中,遮盖板可以有效遮盖自然降水量,其下方的雨量收集装置收集的仅是由双电极带电粒子催化产生的降水量。通过收集不同雨量计内的降水并进行计算即可得出人工增雨效果的较客观的评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及实际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手段。研究及实际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手段。研究及实际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手段。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double electrode charged particle rain and snow enhance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测定或更为客观地评估采用特殊人工降水技术增加的降水量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测定评估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降雨云层中的气溶胶产生水团簇、并通过团簇间碰撞和凝聚形成体积较大的液滴形成自然降水。传统人工增雨的主要原理是基于自然云和降水形成的热动力学与微物理过程,通过飞机、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过程,提高转化效率。这一方法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云层中的气溶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其带有电荷,运用静电力和极化作用以提升水团簇的移动速度,增大团簇间碰撞和凝聚的几率,进而形成降水的设置。由此,产生了基于这一思路的用带电粒子催化人工增雨技术,理论分析表明,带电的团簇与中性液滴或团簇之间的碰撞效率会提高至少两个数量级,这就意味着可以显著地扩大有效作业窗口,提高云水资源开发的工作效率,但这一过程及结果缺少实测数据的直接验明,因此造成对这一技术实验过程的困难。关于带电粒子实施增雨(雪)装置可参见《Evaluation of the First Negative Ion

Based Cloud Seeding and Rain Enhancement Trial in China》Water 2021,13,2473.https://doi.org/10.3390/w13182473。
[0003]现使用的用的一种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是由正、负电板片构成类似平行板电容器的直立式的刀片结构组合,其结构参见附图1,采用单独的直流高压电源对电板片供电,使整个一侧高压电极片处于同一电位,实现稳定的电晕放电过程,实施带电粒子人工增雨作业时,云层中湿度接近饱和,空中可伴有自然降水,云雾状气流在水平风速作用下,流经双电极带电粒子装置的作用区域,在强外电场存在的情况下,带电液滴可在外电场下作定向运动,在电极上形成凝聚,形成水滴

雨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
[0005]本技术的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包括:分别设置有正、负电极片和其下设置有集水槽和雨量计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其正、负电极片上方30cm设置有绝缘材料制备的遮盖板。
[0006]本技术的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中,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中分别由三组正、负电极片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其中至少一组正、负电极片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板,各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下分别设置有各自的集水槽、导流管和雨量计。加遮盖板的电极下方降水量和不加遮盖板的电极下方降水量形成对比关系。
[0007]本技术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中遮盖板的超出单边电极边缘的宽度S满足下式:
[0008]Tnα=S/L=V2/V1[0009]式中:L为单片电极的高度,α为遮盖板边缘与电极片底部连线间的夹角,V2为雨滴下降的最大速度,V1为装置所在地的最大风速。
[0010]本技术在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的催化作业过程中,遮盖板可以有效遮盖自然降水量,其下方的雨量收集装置收集的仅是由双电极带电粒子催化产生的降水量。而不遮盖板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下方收集的降水量为自然降水量与带电粒子的催化降水量的混合降水量。通过收集不同雨量计内的降水并进行计算即可得出人工增雨效果的较客观的评估。显然本技术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及实际的应用提供有利的手段。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一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的电极片及附属装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一组其上设置有遮盖板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中:1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的电极片(其中:1a为负电极片,1b为正电极片),2为支撑电极片的支绝缘撑杆,3为集水槽,4为雨量计,5为导管,6为遮盖板,7为遮盖板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技术结合附图2的实施例进行解说。
[0014]本技术的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中分别设置有正、负电极片1b和1a,在电极片1之下设置有集水槽3、导管5和雨量计4,在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的电极片上方设置有绝缘材料制备的遮盖板优选地遮盖板材料为空心PVC板。本技术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中遮盖板的超出单边电极边缘的宽度S满足下式(参见附图3):
[0015]Tnα=S/L=V2/V1[0016]式中:L为单片电极的高度,α为遮盖板边缘与电极片底部连线间的夹角,V2为雨滴下降的最大速度,V1为装置所在地的最大风速。
[0017]本技术一个最佳实施例是分别由三组正、负电极片构成的三角形结构的电极片组成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其中至少一组正、负电极片的上方设置有遮盖板,各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下分别设置有各自的集水槽、导流管和雨量计,用于收集不同的降水。
[0018]本技术设置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院内,该地海拔约3000米,处于西北

东南方向主导气流影响的迎风坡,常年有稳定的较强上升气流,水汽充足。经实验表明,由双电极装置放电实验产生的降水效果类似于人工集水,在电极的上方加装了一个遮盖板,不设遮盖板的双电极装置收集的降水量为自然降水与人工降水之和,而设置遮盖板的双电极装置收集的降水量为人工降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包括:分别设置有正、负电极片和其下设置有集水槽和雨量计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正、负电极片上方30cm设置有绝缘材料制备的遮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确定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效果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电极带电粒子增雨雪设备中由三组正、负电极片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其中至少一组正、负电极片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宪志张丰伟杨勇郑玮杨文清郭小芹罗汉庞朝云尹春丁瑞津王研峰把黎冷文楠刘妍秀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