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勇专利>正文

一种个人轨道式共享交通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0877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个人轨道式共享交通方式,所述交通方式包括其交通工具和运行方式。交通工具为轨道板车和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轨道板车通过位于板面中心且垂直于板面的电动轮支架及电动轮,电动轮通过受电靴接触电线获取动力,在与地面齐平的所述轨道底面行驶。运行方式包括其系统线路设计和轨道板车控制器逻辑设计方案和轨道及线路铺设方式及轨道板车使用步骤。该交通方式具有无需停靠、乘载方便安全、自动驾驶、快速、可共享、低碳环保等特点,是一种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类交通混行及非机动道路资源占用的技术方案。行及非机动道路资源占用的技术方案。行及非机动道路资源占用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个人轨道式共享交通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使用的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通方式的设计方案。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现有交通存在诸多问题,突出的有三个方面:高峰时段堵塞和拥挤严重,交通结构单一,对环境影响较大。我国城市交通现状特点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跟不上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常规公共交通萎缩、出租车和私家车迅速增加,轨道交通开始起步,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还不很发达,因而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消费需求的各种车辆混杂在道路交通中。各类交通混行的结果。既相互影响、发生冲突,又使得出行困难、效率低下。另外人们对道路的使用权和通行术等观念不强,从而交通违纪现象比较普遍,时常造成人为的交通拥挤和阻塞。非机动车数量惊人,非机动车具有方便灵活、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合大众需求,因此在各类城市交通中,负担了工作出行中很重要的任务,但是由于非机动车安全性差、运效不高,单个体占用道路面积大,使得原本紧张的交通条件更加恶劣,特别是交叉路口,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现象严重,尤其是高峰时间更加严重。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了现阶段我们城市交通的突出特点,具体表现在车辆混杂、非机动车占优、设施落后、车速下降,交通拥挤与堵塞的趋势逐渐恶化,要根本解决交通问题,就必须调整现有的交通结构,发展新型的交通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一种乘载方便、自动控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自动控制交通方式,一种可取代非机动车的短途快速交通方式。该专利技术是一种解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各类交通混行造成交通拥挤问题,解决非机动车停靠造成道路资源占用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为避免像非机动车停靠时占用大量道路资源,采用个人轨道方式及采用铺设在地下的通有电线的半管型轨道以及可在其上运行及脱离的轨道板车,轨道板车面积为自动体重秤面积,轨道铺设在道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从一个交叉路口铺设到下一交叉路口,铺设在每两个交叉路口之间,每两个路口之间可铺多条轨道,轨道上表面与地面平行,不影响行人通行,人踩在板车上,板车电动轮通过受电靴接触轨道管壁电线获取动力,板车在轨道上快速运行,运行到交叉路口,下车,再步行穿过交叉路口,再选择所需轨道搭乘前往目的地。
[0005]与现有交通方式相比,1.本专利技术无需停靠,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靠造成的道路资源占用问题; 2.乘载方便安全,类似电梯一样的乘载方式,踩到板上即可搭乘;3自动驾驶,采用简单可靠的控制器策略,实现速度自动控制,避免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驾驶造成人为事故的发生;4.快速,速度理论不低于电动车速度,减少通勤时间;5.轨道板车及轨道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6.可共享,设置轨道板车租借点,随用随还;7.低碳环保,板车无电池设计,可避免电动车电池,各种电池对环境的危害。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示意图。
[0007]图2是轨道板车示意图。
[0008]图3是实际运行效果图。
[0009]图4是主要结构图。
[0010]图5是电动轮拆分结构及线路图。
[0011]图6是其余部件。
[0012]图7是系统电路图。
[0013]图8是轨道板车控制器控制逻辑图。
[0014]图中:1、轨道板车;2、伸缩扶管;3、固脚带;4、平衡从动轮;5、地面;6、轨道;7、电动轮;8、火线和零线及其支架;9、受电靴;10、护板;11、控制器;12、控制器线;13、电动轮线;14、支架;15、距离传感器;16、距离传感器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个人扶管轨道式共享交通方式,所述交通方式包括交通工具及其运行方式。
[0017]涉及的交通工具如图1,2图1为一种铺设在地下,其管面上半部分与5

地面平行的截面为半圆状的管型轨道,其上表面为板型平面,中间留有缝隙,称之为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有1,2两种型号,1型铺设在轨道开端和末端处,2型铺设在轨道中间部分,组成一条完整轨道。
[0018]图2为1轨道板车,1

轨道板车面积约为自动体重秤大小,1

轨道板车上有2

伸缩扶管和3

固脚带,用来固定乘客,伸缩扶管收于轨道板车凹槽处,具有行李箱伸缩杆式的结构,1

轨道板车下有5个轮子, 4个4

平衡从动轮,位于1

轨道板车的左右两端,保证1

轨道板车的平衡,1个胶质7

电动轮,位于板车中心垂直于板面下方处,5

电动轮接触轨道内面,在轨道内底面运行,轮轴处为电机,7

电动轮及其14

支架可绕板车转轴处转动,直到与板车平行,完成5

电动轮的收回,变回地面板车,可在无轨道处人力滑行,还便于携带。
[0019]图3为1

轨道板车在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的实际运行效果图,图4为涉及的具体结构名称,人站在1

轨道板车上,两只脚被3

固脚带固定,手握住2

伸缩扶管,2

伸缩扶管三段总长约为1.3m,板底面两侧四个4

从动轮接触5

地面,类似旱冰鞋的轮子。5

地面处铺设有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14

支架中部装有保证稳定的10

护板,板面支架通过板缝连接到下方14

电动轮支架,7

电动轮为胶质电动轮,7

电动轮左轴处装有9

受电靴,接触电线获取动力,沿轨道底面行进。
[0020]其运行方式包括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的铺设方式和系统运行原理以及轨道板车的使用步骤。
[0021]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的铺设方式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可铺设在每两个交叉路口之间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地面上,轨道长度为两个路口间的距离,路段是否铺设轨道以及轨道铺设条数视行人密度,路
面宽度而定。1型铺设在轨道开端和末端处,2型铺设在轨道中间部分,组成一条完整轨道。铺设完成后,可以乘1

轨道板车快速前往任何铺有轨道的地方。
[0022]系统运行原理系统正常运行依靠电能驱动,图7为整个系统电路图,通过从城市电网获取电能,使用经过变压的单相交流电,即一条火线,一条零线,8

火线及零线支架位置和结构为图6左侧,支架垂直插入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内底面左侧位置,其左侧位置设有卡槽,火线和零线分别位于两条卡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个人轨道式共享交通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方式包括其交通工具和运行方式;交通工具为轨道板车和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轨道板车通过位于板面中心且垂直于板面的电动轮支架及电动轮,电动轮通过受电靴接触电线获取动力,在与地面齐平的所述轨道底面行驶;运行方式包括其系统线路设计和轨道板车控制器逻辑设计方案和轨道及线路铺设方式及轨道板车使用步骤。2.如权利要求1所述交通工具中轨道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车面积为一般自动体重秤面积,板面上有伸缩扶管凹槽和伸缩扶管,板面两侧装有固脚带,固定脚,板面每边装有两个轮子,共四个,垂直板面中心处设有一个电动轮及其支架,可绕轴90度转动,与板面平行,电动轮及其支架长度约为半个板车长度,垂直后可接触到轨道底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半圆状板面缝管型轨道,有1型和2型两种,2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截面为半圆状,且板面处留有宽度略大于支架宽度的缝隙,1型其特征在于轨道截面为半圆状,且板面处缝隙宽度逐渐扩大到其板面宽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板车受电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靴由两部分组成,受电靴主体和可换导体塞,受电靴主体为刚性结构,类Y型结构,有两个接触端,接触端有孔槽,可通线路,可换导体塞为石墨材质,充当导体,导体塞有三凸起,可插进受电靴主体的两个接触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轨道板车控制器逻辑设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传感器距离信号进行判断来控制电动轮加速或者减速,实现启动、避障和终点停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