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建芹专利>正文

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2083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领域的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支撑装置、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龙门架,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设置在支撑装置内,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设置有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龙门架内的两个辊轴能够对建筑垃圾块两侧面进行涂胶;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交错分布且分别转动的特性,使上拉杆和下拉杆分别沿第二想爱你位槽和第一限位槽移动,使上拉杆和下拉杆在对建筑垃圾块涂胶时能够补偿辊轴与建筑垃圾块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完全将建筑垃圾块靠近第一传送带的面和远离传送带的面完全覆盖,保证不会有涂胶遗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垃圾远距离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中对于建筑垃圾远距离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中对于建筑垃圾远距离运输效率不高的问题。

Construction waste joint extrusion harmless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领域,具体为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于建筑垃圾处理通常是通过挖掘机将垃圾装载入运输车内,再由运输车运输到需要铺路的施工地,短途运输较为合理,但是长途运输,例如城市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输到较远地区铺路如山区、西北地区又或者从内地运输到沿海填海造陆,都需要远程运输,这样仅靠挖掘机将碎渣堆放在运输车内,运输车的空间利用率会较低,不利于长途运输,导致成本上升;而传统设备很少采用将建筑垃圾挤压成块,再将建筑垃圾块表面涂一层专用胶水,增强建筑垃圾的粘合度,方便堆放和运输的手段。
[0003]主要的原因是,被压成块的垃圾块在运输过程中极度容易松散,涂胶过程难度很大,现有装置的涂胶的手段主要有两种,静态涂胶和动态涂胶。
[0004]静态涂胶,顾名思义,建筑垃圾块不动,人工或设备从建筑垃圾块裸露的几个面涂胶,这样会导致的结果是,建筑垃圾块的底面不能一起涂胶,这就会必然导致存在一个等待先涂胶的几个面干燥再涂底面的过程,效率极低。
[0005]动态涂胶,顾名思义,就是建筑垃圾块运动过程中涂胶,这样的手段可以克服静态涂胶的底面难以同步的问题,但是由于建筑垃圾块本身容易松散,为了避免惯性导致的松散情况发生,垃圾块只能件做简单的直线运动,这就会导致运动方向背后的面在运动过程中很难被涂胶。也会导致涂胶效率极低。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技术缺点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支撑装置、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龙门架,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设置在支撑装置内,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存在间隔,其特征在于:龙门架安装在第二传送带靠近第一传送带一端的支撑装置上,龙门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外固定连接有辊轴,龙门架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第一转动臂滑动连接有上拉杆,第一转动臂与上拉杆之间同时也通过弹簧连接;龙门架下方设置有第二转动臂的一端,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有下拉杆,第二转动臂与下拉杆之间也通过弹簧连接,此外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与龙门架之间均设置有扭簧;上拉杆和下拉杆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连接在龙门架上的第二限位板和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内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由
第一进程槽、第一拉伸槽和第一回程槽组成,其中第一进程槽的圆心与第二转动臂转动轨迹的圆心重叠;第二限位槽由第二进程槽、第二拉伸槽和第二回程槽组成,其中第二进程槽的圆心与第一转动臂转动轨迹的圆心重叠;上拉杆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滑柱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内;下拉杆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柱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内;两个上拉杆和两个下拉杆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辊轴。
[0009]本专利技术使用时:首先,将被压缩成块的建筑垃圾块运输到第二传送带上,然后第二传送带会带动建筑垃圾块移动并经过龙门架;当建筑垃圾块经过龙门架时,首先建筑垃圾块会与龙门架侧面的两个辊轴接触,辊轴会在建筑垃圾块的驱动下滚动,从而对建筑垃圾块的两个侧面进行涂胶;建筑垃圾块进一步移动,其靠近第一传送带的一面会与下拉杆之间的辊轴接触,建筑垃圾块推动辊轴会驱使辊轴绕第二转动臂与龙门架的转动连接点旋转,从而使下拉杆之间的辊轴随第二转动臂同步转动,同时对建筑垃圾块面向第一传送带方位的面进行涂胶;由于下拉杆与第二转动臂通过弹簧连接,且下拉杆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柱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内,在下拉杆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滑柱沿第一进程槽滑动,并最终越过第一进程槽的换向楔块进入到第一拉伸槽内,由于第一进程槽的圆心与P点重合,所以在下拉杆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动柱与P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在下拉杆向下转动的过程中并不会拉伸;在第二滑柱运动到第一进程槽的末端时,即第一进程槽与第一拉伸槽的连接处,下拉杆之间的辊轴与建筑垃圾块的底面接触,并对建筑垃圾块的底面进行涂胶,在建筑垃圾块的下表面脱离下拉杆之间的辊轴时,第一转动臂会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第一转动臂会带动下拉杆反向转动,由于固定连接在下拉杆上的第二滑柱此时位于第一拉伸槽内,所以在第一转动臂带动下拉杆复位时,第二滑柱会沿第一拉伸槽滑动,从而驱使下拉杆拉伸,从而补偿建筑垃圾块向第一传送带运动的位移量,同时也补偿了下拉杆绕P点转动时与建筑垃圾块横向的距离差;此外,在第二滑柱沿第一拉伸槽运动的过程中,下拉杆在向远离第一转动臂方向运动的速度会随着第二滑柱在第一拉伸槽内的运动逐渐增加,即随下拉杆的伸长速度逐渐变快,从而补偿了下拉杆绕P点转动时其与建筑垃圾块之间横向距离加速变大的位移量;进而能够对建筑垃圾块远离第一传送带的一面进行涂胶;随后第二滑柱混运动到第一回程槽内,下拉杆之间的辊轴与夹住垃圾块彻底分离,此时第二滑柱运动到第一拉伸槽的末端,即第一拉伸槽与第一回程槽的连接处;随后下拉杆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即下拉杆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柱沿第一回程槽向第一转动臂的方向移动复位;同理,上方的上拉杆也会同下拉杆进行相似的运动,从而完成对建筑垃圾块靠近第一传送带的面、远离第一传送带的面以及建筑垃圾块的上表面进行涂胶;需要注意的是,起始状态下,上拉杆和下拉杆上的辊轴存在横向的距离,所以这段横向的距离可以确保上拉杆和下拉杆工作时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从而可以避免上拉杆8和下拉杆在对应的第二回程槽和第一回程槽内作回程运动时产生干涉。
[0010]此外,由于上拉杆相对于下拉杆较长,且上拉杆与下拉杆初始位置交错开,下拉杆相对于上拉杆更靠近龙门架下拉杆转动并不会与上拉杆产生干涉,所以下拉杆相对于上拉杆会先被建筑垃圾块推动转动,并复位;而通过上拉杆和下拉杆交错分布且分别转动的特性,从而能够完全将建筑垃圾块靠近第一传送带的面和远离传送带的面完全覆盖,保证不会有涂胶遗漏;
在建筑垃圾块完全被涂上胶后,会随第一传送带运动到下一流程。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支撑装置下方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料板,第二刮料板设置有自齿轮向第二传送带下倾的倾角,龙门架上方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一刮料板,第一刮料板也设置有一定的倾角;龙门架两侧内开设的凹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刮料板;工作时:由于被挤压成形的建筑垃圾块外表任然会有大量易脱落的灰尘,在辊轴对建筑垃圾块进行涂胶时,难以避免的会将建筑垃圾块上的灰尘沾染到辊轴上,从而可能导致辊轴圆周上被灰尘覆盖无法继续对建筑垃圾块进行涂胶,而中途更换辊轴就需要暂停加工线,这样还会降低该系统对建筑垃圾块涂胶的效率,所以希望辊轴在对建筑垃圾块进行涂胶的过程中能够将沾染的灰尘清除掉,以此来保证在建筑垃圾块运动的过程中,该系统能够高效的对建筑垃圾的六个面进行涂胶;转动设置在龙门架内的两个辊轴会在建筑垃圾块经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包括:支撑装置(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2

1)和龙门架(3),所述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2

1)均设置在支撑装置(1)内,第一传送带(2)与第二传送带(2

1)之间存在间隔,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3)安装在第二传送带(2

1)靠近第一传送带(2)一端的支撑装置(1)上,所述龙门架(3)内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11),所述第一传动轴(11)外固定连接有辊轴(10),所述龙门架(3)上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臂(8

2),所述第一转动臂(8

2)滑动连接有上拉杆(8),所述第一转动臂(8

2)与上拉杆(8)之间同时也通过弹簧(29)连接;所述龙门架(3)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臂(9

2)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臂(9

2)的另一端连接有下拉杆(9),所述第二转动臂(9

2)与下拉杆(9)之间也通过弹簧(29)连接,此外所述第一转动臂(8

2)和第二转动臂(9

2)与龙门架(3)之间均设置有扭簧;所述上拉杆(8)和下拉杆(9)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固定连接在龙门架(3)上的第二限位板(6)和第一限位板(4);所述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6)内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和第二限位槽(7);所述第一限位槽(5)由第一进程槽(5

1)、第一拉伸槽(5

2)和第一回程槽(5

3)组成,其中所述第一进程槽(5

1)的圆心与第二转动臂(9

2)转动轨迹的圆心重叠;所述第二限位槽(7)由第二进程槽(7

1)、第二拉伸槽(7

3)和第二回程槽(7

2)组成,其中所述第二进程槽(7

1)的圆心与第一转动臂(8

2)转动轨迹的圆心重叠;所述上拉杆(8)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滑柱(8

1)滑动连接在第二限位槽(7)内;所述下拉杆(9)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滑柱(9

1)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5)内;两个所述上拉杆(8)和两个所述下拉杆(9)之间分别转动连接有辊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联合挤压无害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下方通过连接柱(30)固定连接有第二刮料板(18),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建芹
申请(专利权)人:吕建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