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及安全气囊技术

技术编号:3420626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和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布料基材和膜层,覆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和膜层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使得经过处理的布料基材和膜层经过热轧辊以通过热压贴合,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为热压贴合的贴合面。经过实验可知,剥离力普遍能从0.5N/mm以上提高至1N/mm以上。剥离力的提高使得膜层难以从基材上剥落,由此保障了安全气囊的气密性。的气密性。的气密性。

Coating method of airbag and air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及安全气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和安全气囊,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的制作过程中在基材表面的覆膜方法和由此制得的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充气式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车辆的标准配置。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安全气囊被设置于车辆前部、侧部和车顶等位置,以在事故或意外发生时瞬时充气开启,从而对乘员提供保护。为了满足有效充气的需求,气囊必须满足拉伸强度上的要求,并且要有着较低的透气性,即良好的抗空气穿过的能力。为了降低透气性,一些气囊使用织物作为基材,并且通过编织方式的改进生产致密性较高的基材;又或者,在基材表面添加气密性较佳的膜层以使得气囊具有良好的抗空气穿过的能力。为了使气囊的透气性降低,在一些传统做法中还可以对基材进行预处理,例如通过凹版涂布、浸没、刮刀涂布、热熔融等方式处理作为基材的织物,然而这种处理方式显著增加了织物的成本。而在使用膜层的方案中,膜层和基材之间的剥离力(peel force)又影响了气囊整体的透气性。在一些气囊中,较低的剥离力使得膜层容易从基材表面脱离,从而破坏了气囊整体的抗空气穿过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包括膜层的安全气囊中膜层和基材之间剥离力较低、膜层容易剥落而造成气囊气密性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基材和膜层之间剥离力的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和安全气囊。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布料基材和膜层,其特点在于,所述覆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和膜层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即可以仅处理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或仅处理膜层的一个表面,也可以对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和膜层的一个表面均做电晕处理;
[0007]S2:使得经过步骤S1处理的布料基材和膜层经过热轧辊以通过热压贴合,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为热压贴合的贴合面,
[0008]其中,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kw~10kw,在电晕处理前,待进行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10mN/m~50mN/m,在电晕处理后,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30mN/m~70mN/m。
[0009]优选地,所选取的表面的原始表面张力为25mN/m~45mN/m,在电晕处理后,所选取的表面(即布料基材和/或膜层中被选择为需要电晕处理的表面)经过电晕处理后的其表面张力为50mN/m~60mN/m。更优选地,所选取的表面在电晕处理前,原始表面张力为30mN/m,在电晕处理后,经过电晕处理后表面张力为58mN/m。
[0010]优选地,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8kw。如果选择芳香烃聚酯类布料基材,那么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优选地为3.5kw~7.0kw;如果选择聚酰胺类布料基材,那么电晕处
理的电极功率优选地为4kw~8kw。另外,如果选择聚烯烃类膜层,那么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5kw;而芳香烃聚酯类膜层和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优选地为3.1kw~6.2kw。
[0011]优选地,使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2m/min~10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更优选地,使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4m/min~7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
[0012]优选地,步骤S1中电晕处理为接触式电晕放电。
[0013]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步骤S1中电晕处理为非接触式电晕放电。
[0014]优选地,所述布料基材选自:芳香烃聚酯类基材或聚酰胺类基材。
[0015]优选地,所述膜层选自:聚酰胺类膜层、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或聚烯烃类膜层。
[0016]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压力为30bar/30bar~70bar/70bar(两根热轧辊的情况)。更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压力为40bar/40bar~50bar/50bar。
[0017]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0℃~200℃。更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5℃~185℃。更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5℃~165℃。
[0018]优选地,所述膜层的厚度为30μm~100μm。更优选地,所述膜层的厚度为50μm~70μ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布料基材和膜层,其中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和膜层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是进行过电晕处理的,并且所述安全气囊是使布料基材和膜层经过热轧辊并通过热压贴合所得的,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为热压贴合的贴合面,其中,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kw~10kw,在电晕处理前,待进行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10mN/m~50mN/m,在电晕处理后,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30mN/m~70mN/m。
[0020]优选地,在电晕处理前,所选取的表面的原始表面张力为25mN/m~45mN/m,所选取的表面经电晕处理后其表面张力为50mN/m~60mN/m。
[0021]优选地,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8kw。
[0022]优选地,芳香烃聚酯类布料基材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3.5kw~7.0kw,聚酰胺类布料基材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4kw~8kw。
[0023]优选地,聚烯烃类膜层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5kw,芳香烃聚酯类膜层和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3.1kw~6.2kw。
[0024]优选地,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2m/min~10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优选地,使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4m/min~7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
[0025]优选地,电晕处理为接触式电晕放电。
[0026]优选地,电晕处理为非接触式电晕放电。
[0027]优选地,所述布料基材选自:芳香烃聚酯类基材或聚酰胺类基材。
[0028]优选地,所述膜层选自:聚酰胺类膜层、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或聚烯烃类膜层。
[0029]优选地,其中热轧辊的压力为30bar/30bar~70bar/70bar;优选地,其中热轧辊的压力为40bar/40bar~50bar/50bar。
[0030]优选地,其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0℃~200℃;优选地,其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5℃~185℃。
[0031]优选地,所述膜层的厚度为30μm~100μm;优选地,所述膜层的厚度为50μm~70μm。
[0032]本专利技术获得的技术效果是:
[0033]1、通过在热压之前对布料基材和膜层中的至少一个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电晕处理,经过实验可知,剥离力普遍能从0.5N/mm以上提高至1N/mm以上。剥离力的提高使得膜层难以从布料基材上剥落,由此保障了安全气囊的气密性。
[0034]2、经特定条件的电晕处理之后,即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的覆膜方法,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布料基材和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布料基材的一个表面和膜层的一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进行电晕处理;S2:使得经过步骤S1处理的布料基材和膜层经过热轧辊以通过热压贴合,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为热压贴合的贴合面,其中,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kw~10kw,在电晕处理前,待进行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10mN/m~50mN/m,在电晕处理后,经过电晕处理的表面的张力为30mN/m~70mN/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晕处理前,所选取的表面的原始表面张力为25mN/m~45mN/m,所选取的表面经电晕处理后其表面张力为50mN/m~60m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8kw。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基材选自:芳香烃聚酯类基材或聚酰胺类基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芳香烃聚酯类布料基材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3.5kw~7.0kw,聚酰胺类布料基材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4kw~8kw。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选自:聚酰胺类膜层、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或聚烯烃类膜层。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聚烯烃类膜层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2.9kw~5kw,芳香烃聚酯类膜层和热塑弹性改性芳香烃聚酯类膜层的电晕处理的电极功率为3.1kw~6.2kw。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电晕处理包括以下步骤:使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2m/min~10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优选地,使待电晕处理的表面以4m/min~7m/min的速度通过产生电晕的电极的作用范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电晕处理为接触式电晕放电。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电晕处理为非接触式电晕放电。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热轧辊的压力为30bar/30bar~70bar/70bar;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压力为40bar/40bar~50bar/50bar。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0℃~200℃;优选地,步骤S2中热轧辊的温度为145℃~18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层的厚度为30μm~100μm;优选地,所述膜层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松伟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