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90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抗震领域,提出了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上座板、下座板、平面摩擦副,还包括弹性元件、环形拉索,上座板、下座板之间采用环形拉索连接;上座板、下座板中开设有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槽道;环形拉索经由槽道并约束于槽道内;弹性元件底部与上座板、下座板中的槽道固定连接;弹性元件若干,设置于槽道内,与环形拉索之间配合使得环形拉索形成包含波峰、波谷的波形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减震支座的大位移需求,并在有限的支座空间范围内为支座提供了缓冲、限位和复位力,拉索环向布置,将弹性元件分布在上下座板中,有利于减小支座尺寸,提高拉索的变形适应能力。提高拉索的变形适应能力。提高拉索的变形适应能力。

A self resetting shock absorption bearing with circumferential wav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抗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波形索减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技术中,支座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构件,尤其是桥梁工程中,支座广泛的应用于上下部结构之间。在高烈度地震区,采用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是保证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手段,震害调查以及相关研究表明,为了控制震后结构的残余位移,提高结构的可恢复能力,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减隔震支座应当具备大位移适应能力、自复位能力、耗能缓冲能力以及良好的限位能力。
[0003]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0004]球钢支座与盆式橡胶支座由于竖向承载力高、支座性能稳定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地震作用下可通过摩擦消耗地震能量,但是这种支座缺乏位移约束装置和自复位力,地震残余位移大,容易发生落梁。对于橡胶类支座,如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存在环境污染大、耐久性差以及环境适应性不强等问题;板式橡胶支座在地震作用下支座容易发生整体滑动,缺乏合理限位装置导致支座位移的不可控,容易发生落梁。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与摩擦耗能能力,但是支座发生水平位移时会产生附加竖向位移,结构受力不利,且缺乏合理的竖向、水平位移约束措施。
[0005]另一方面,为提高支座自复位力,一般需要设置复位弹簧,现有的支座中,往往难以兼顾支座的复位力和位移能力,并存在支座尺寸过大的问题。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111778843A提出了一种波形索超弹性自复位减震支座,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存在波形索与拉索接头易损坏断裂问题;复位弹簧复位力有限,实际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一般的弹簧装置不与波形索相匹配,无法保障支座位移过程中拉索对弹簧的相对滑动;且安装不易,难以标准化制作。
[0007]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减隔震支座,具备大位移适应能力、自复位能力、三向位移约束能力以及良好的耗能缓冲能力,且应具有安装制作方便,支座平面尺寸较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在保证减震支座具备大位移适应能力的同时,能有效提供支座三向复位力,限制支座位移,使减震支座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耗能、缓冲与限位性能,在保证支座的大位移能力时,避免因弹性元件的设置导致支座过大的平面尺寸。
[000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2)、平面摩擦副(5),其特征在于:
[0011]还包括弹性元件(8)、环形拉索(9);
[0012]上座板(1)、下座板(2)之间采用环形拉索(9)连接;
[0013]上座板(1)、下座板(2)中开设有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槽道(13);
[0014]环形拉索(9)经由槽道(13)并约束于槽道内;
[0015]弹性元件(8)若干,设置于槽道(13)内,与环形拉索(9)之间配合使得环形拉索(9)形成包含波峰、波谷的波形段;
[0016]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波峰、波谷位置与各个弹性元件(8)的刚性凹形接触面贴合,环形拉索(9)可相对弹性元件(8)发生滑动;
[0017]支座发生位移时,环形拉索(9)由波浪形逐渐受拉成直线状,该过程中,弹性元件(8)的本体协同环形拉索(9)发生形变,且通过其刚性凹形接触面始终保持贴合,环形拉索(9)通过波形段被拉直来适应支座的大位移,同时弹性元件(8)本体的变形为环形拉索(9)提供复位力。
[0018]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个数可根据支座的自复位刚度、限位行程进行设置。
[001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波幅、波长可根据支座的自复位刚度、限位行程进行设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8)设计为弹性块结构,所述弹性元件(8)包括刚性凹槽(81)和弹性支撑(82)。
[0021]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凹槽(81)由金属或其他表面光滑且具有较大刚度的材料制成,整体呈圆弧长条状,刚性凹槽(81)内表面呈光滑曲柱面。
[002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82),具有弹性和大变形能力,卸力后形状能快速恢复。
[002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呈蜂腰状,为受压时受力面因变形而扩大留下足够空间。
[0024]进一步的,所述刚性凹槽(81)和弹性支撑(82)通过拼接或粘结方式连接为一体;
[0025]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8)底部与上座板、下座板中的槽道固定连接。
[0026]进一步,弹性元件(8)可水平放置也可竖直放置,且不限于上述放置方式。
[0027]进一步,拉索槽道以及弹性元件(8)布置在支座上座板(1)或下座板(2)。
[0028]进一步,环形拉索(9)的波形段可连续布置也可不连续布置。
[0029]进一步,环形拉索(9)采用钢绞线、或高强度钢丝绳、或碳纤维束制成,其材料与制成方式不做限定。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1](1)本技术联合利用弹性元件和拉索的布置,为支座提供了三向限位和超弹性复位能力,大位移适应能力强,不但保留了普通支座的优点,还具备良好的减隔震性能。
[0032](2)本技术通过弹性元件与环状波形索设置,可在有限的空间内为拉索提供可观的复位力,并保证了支座的大位移能力与良好的限位能力。
[0033](3)本技术的支座上、下座板内均布置槽道,拉索贯穿上下座板,支座平面尺寸小、安装方便。
[0034](4)本技术的环形拉索设计具有结构简单,不易损坏的优点。
[0035](5)本技术的弹性元件具有易于成型,替换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波形索超弹性自复位减震支座的立面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上、下座板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自复位支座用弹性元件立体示意图,
[0039]图4为自复位支座用弹性元件横截面示意图,
[0040]图5为自复位支座用弹性元件立面示意图,
[0041]图6为自复位支座用弹性元件平面示意图,
[0042]图7为弹性元件构件图,此种构造适合两者粘接。
[0043]图8为弹性元件构件图,此种构造适合两者拼接。
[0044]图9弹性元件在波形索附近布置示意图。
[0045]图10为弹性元件与波形索接触位置横截面示意图。
[0046]图11为弹性元件与支座粘接受力变形图。
[0047]图12为弹性元件与支座摩擦连接受力变形图。
[0048]图中标号:1为上座板,2为下座板,3为上盖板,4为球冠,5为平面摩擦副,6为球面滑板,7为座腔,8为弹性元件,9为环形拉索,10为下盖板,11为上固定螺栓,1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上座板(1)、下座板(2)、平面摩擦副(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8)、环形拉索(9);上座板(1)、下座板(2)之间采用环形拉索(9)连接;上座板(1)、下座板(2)中开设有若干沿水平方向的槽道(13);所述环形拉索(9)经由槽道(13)并约束于槽道内;所述弹性元件(8)底部与上座板、下座板中的槽道固定连接;弹性元件(8)若干,设置于槽道(13)内,与环形拉索(9)之间配合使得环形拉索(9)形成包含波峰、波谷的波形段;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波峰、波谷位置与各个弹性元件(8)的刚性凹形接触面贴合,环形拉索(9)可相对弹性元件(8)发生滑动;支座发生位移时,环形拉索(9)由波浪形逐渐受拉成直线状,该过程中,弹性元件(8)的本体协同环形拉索(9)发生形变,且通过其刚性凹形接触面始终保持贴合,环形拉索(9)通过波形段被拉直来适应支座的大位移,同时弹性元件(8)本体的变形为环形拉索(9)提供复位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个数可根据支座的自复位刚度、限位行程进行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向波形索自复位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拉索(9)波形段的波幅、波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新志贺金海袁万城王宇霄张欣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斯美克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