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料装置,包括有:基体;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体上;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元件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元件滑动;下料承载件,与所述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下料承载件上设置有下料吸附部件;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元件和下料承载件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不同厚度的物料进行上料时每次都需要调节感应器、操纵繁琐的问题。操纵繁琐的问题。操纵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物料输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料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下料装置,对物料进行下料吸附作业时,通过驱动件带动吸料头下移一定高度后对物料如泡棉进行吸附,但在使用时,由于每款泡棉的厚度会存在有厚薄差别,用以对厚度较薄的泡棉下料时,吸料头移动高度和厚度较厚的泡棉移动高度不同,每次物料厚度发生变化时,则需要重新对驱动件上对应的感应头可感应的下降高度值进行调节,如果不对下降高度进行纠正调整,驱动件上的感应器就要报警,这样在对不同厚度物料进行吸附时,每次都需要进行调节,操作麻烦,且增加了换机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不同厚度的物料进行上料时每次都需要调节感应器、操纵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下料装置,其能够根据不同物料厚度自动适应调节,减少了换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下料装置,包括有:
[0006]基体;
[0007]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体上;
[0008]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
[0009]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元件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元件滑动;
[0010]下料承载件,与所述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下料承载件上设置有下料吸附部件;
[0011]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元件和下料承载件之间,用以在下料承载件受压时提供弹性缓冲力。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
[0013]第二驱动装置,装配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用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移动。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元件上设有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部件和所述直线轴承连接。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缓冲件为弹簧或弹片,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直线轴承或连接元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下料承载件上。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件为导向杆,其设置2个,分别布置在连接元件两端位置处。
[00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料承载件内设有插装槽,所述导向部件插装在所述插装槽内。
[00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承载件包括有:
[0019]第一下料件,在所述第一下料件内形成有底部具有开口部的吸附腔;
[0020]第二下料件,封堵在所述开口部位置处,在所述第二下料件上设置有多个进气部,多个进气部与所述吸附腔和下料吸附部件连通。
[002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料件包括有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上的凸起,在所述凸起上设置有所述多个进气部,所述凸起伸入到所述吸附腔内部。
[00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真空吸附装置,其与设置在第一下料件上的气管进气接口连通。
[00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板模块连接。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25]本技术中的下料机构,其设置的导向部件和下料承载件可相对连接元件滑动,在使用时,当物料厚度变化时,可通过导向部件、下料成型件与弹性缓冲件的配合使其能够适配不同厚度物料的吸附,无需频繁的调节改变感应器的感应高度值,简化了操作步骤,减少了换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6]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主视图;
[0030]图3为图2的A
‑
A向剖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下料承载件和导向部件、连接元件连接配合结构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下料承载件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第一下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第二下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基体
‑
100;支撑板
‑
110;安装板
‑
120;
[0036]第一驱动装置
‑
200 ;
[0037]连接元件
‑
300;直线轴承
‑
310;
[0038]导向部件
‑
400;
[0039]下料承载件
‑
500 ;插装槽
‑
510;
[0040]第一下料件
‑
520;吸附腔
‑
521;气管进气接口
‑
522;
[0041]第二下料件
‑
530;本体
‑
531;凸起
‑
532;进气部
‑
533;
[0042]下料吸附部件
‑
600;弹性缓冲件
‑
700;
[0043]第二驱动装置
‑
800;连接板模块
‑
900;横向连接板
‑
910;纵向连接板
‑
920;
[0044]装配板
‑
930。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7]本技术提出一种下料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有:
[0048]基体100;
[004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00包括有相互垂直且焊接固定在一起的多块支撑板110,支撑板110焊接固定在一起形成十字型,垂直地面设置。
[0050]在多块支撑板110顶部位置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体;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体上;连接元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连接元件上且可相对所述连接元件滑动;下料承载件,与所述导向部件连接,在所述下料承载件上设置有下料吸附部件;弹性缓冲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元件和下料承载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驱动装置,装配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用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上设有安装部,在所述安装部内安装有直线轴承,所述导向部件和所述直线轴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件为弹簧或弹片,其一端抵靠在所述直线轴承或连接元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下料承载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伟,张新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海尔智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