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包括壳体、电机和叶轮。壳体包括抽气部、充气部和工位,且壳体内部设有腔体,抽气部、充气部和工位通过该腔体相互导通。电机则安装于工位上,叶轮安装于腔体内。叶轮包括驱动连接于电机的基片和分设于该基片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且第一叶片朝向于抽气部设置,第二叶片朝向于工位设置。在电机的驱动下,第一叶片将外部的气体经抽气部抽取至充气部,第二叶片将外部的气体经工位抽取至充气部,两股气流在充气部汇聚,并同步从充气部排出,增加了充气部排放气体的压力,提高充气效率。此外,将外部的气体经工位抽取至充气部能带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热效果。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气泵
,尤指一种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娱乐项目也逐渐增加,因而充气泵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充气泵不仅可用于为各种车辆轮胎、皮划艇、气垫等设备进行充气,还可以为各种球类进行充气,也可以为一些救生器材、工业生产加工、玩具等进行充气。
[0003]但目前市面上的充气泵基本只设有一个抽气口,其在进行充气的过程中,外部的气体只能经该抽气口抽送至充气泵内部,再由排气口排出,以给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然而,单抽气口的设置会使得充气过程中产生的气压较小,致使充气效率十分有限。此外,电机在驱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但传统充气泵的散热效果差,在长时间运作后,会影响充气泵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性能。
[0004]因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进行改进,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通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同步转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经充气部排放气体的压力,提高充气效率,并且第二叶片朝向工位设置,使得第二叶片在抽取气体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进而延长整个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包括:
[0008]壳体,具有抽气部、充气部和工位,及其内部设有腔体;
[0009]所述抽气部、所述充气部和所述工位通过所述腔体相互导通;
[0010]电机,安装于所述工位;
[0011]叶轮,安装于所述腔体,其包括驱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基片和分设于所述基片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朝向于所述抽气部设置,所述第二叶片朝向于所述工位设置;
[0012]其中,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叶片用以将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抽气部抽取至所述充气部,所述第二叶片用以将外部的气体经所述工位抽取至所述充气部。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气部和所述工位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上下端面;及
[0014]所述充气部设于所述壳体的侧边边缘。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片将所述腔体分离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0016]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抽气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工位相连通;
[0017]所述基片的侧边边缘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预留有间隙;
[0018]所述间隙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导通。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且均环绕于所述基片的周侧间隔设置。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轮廓相一致;及
[0021]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背离所述基片的一端,且朝向于所述基片边缘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流坡面和第二引流坡面;
[0022]其中,所述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流坡面用以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一腔室的边缘,并输送至所述充气部;所述第二引流坡面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二腔室的边缘,并输送至所述充气部。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的端壁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引流坡面的区域形成和所述第一引流坡面相平行的第一配合环边;及
[0024]所述第二腔室的端壁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二引流坡面的区域形成和所述第二引流坡面相平行的第二配合环边。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呈圆盘构造;及
[0026]所述抽气部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端面的中心处;及
[0027]所述工位开设于所述壳体下端面的中心处;及
[0028]所述充气部沿所述壳体侧边边缘的切线方向延伸设置。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呈分体式设计;
[0030]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嵌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0031]所述抽气部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
[0032]所述工位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及
[0033]所述充气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形成的侧边边缘;
[0034]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侧边边缘分别设有若干相对应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每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位配合,并通过锁紧件固定。
[00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位内部,且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有电机安装部;
[0036]所述电机安装部设有连通于所述腔体和所述工位的导流孔。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安装部包括一环片和若干沿所述环片的周侧间隔设置的支臂;
[0038]若干所述支臂用以将所述环片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下端面;及
[0039]每两相邻的所述支臂之间形成一所述导流孔;
[0040]其中,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环片上,且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经所述环片延伸至所述腔体内部,用以对接所述叶轮的基片。
[004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42]本专利中,通过在基片相对两端面分别设置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使得电机在驱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能够同步将外部的气体经抽气部和工位抽取至充气部,且两股气流在充气部汇聚,并同步从充气部排出,以对待充气设备进行充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经充气部排放气体的压力,提高充气效率。此外,当第二叶片将外部的气体经工位抽取至充气部时,借助气体的流动,还能带走电机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提高其散热效果,保证电机能在适宜的温度下运作,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004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4]图1是本技术专利提供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在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46]图3是图2所示的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7]图4是本技术专利提供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5是图4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49]图6是本技术专利提供的第二壳体和工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0]附图标号说明:
[0051]1000、第一壳体;1100、抽气部;1200、第一安装部;1300、第一腔室; 1400、第一配合环边;
[0052]2000、第二壳体;2100、工位;2110、电机安装部;2111、环片;2112、支臂;2113、导流孔;2200、第二安装部;2300、第二腔室;2400、第二配合环边;
[0053]3000、充气部;
[0054]4000、叶轮;4100、基片;4200、第一叶片;4210、第一引流坡面;4300、第二叶片;4310、第二引流坡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抽气部、充气部和工位,及其内部设有腔体;所述抽气部、所述充气部和所述工位通过所述腔体相互导通;电机,安装于所述工位;叶轮,安装于所述腔体,其包括驱动连接于所述电机的基片和分设于所述基片相对两端面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朝向于所述抽气部设置,所述第二叶片朝向于所述工位设置;其中,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所述第一叶片用以将外部的气体经所述抽气部抽取至所述充气部,所述第二叶片用以将外部的气体经所述工位抽取至所述充气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部和所述工位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上下端面;及所述充气部设于所述壳体的侧边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将所述腔体分离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抽气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工位相连通;所述基片的侧边边缘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相等,且均环绕于所述基片的周侧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散热型加压充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轮廓相一致;及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背离所述基片的一端,且朝向于所述基片边缘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引流坡面和第二引流坡面;其中,所述叶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引流坡面用以将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一腔室的边缘,并输送至所述充气部;所述第二引流坡面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引导至所述第二腔室的边缘,并输送至所述充气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宇珑李涛曹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鲨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