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9302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车厢,所述车厢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处地板高度低于所述车厢两端地板高度,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在所述车厢上为斜对称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铁路车辆车厢在车辆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铁路车辆具备空间利用率高、大载客量、低地板出入口以及无障碍蹬车的特征。入口以及无障碍蹬车的特征。入口以及无障碍蹬车的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车辆车厢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属于铁路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铁路客运领域,由于铁路建筑限界等原因,客车车厢的空间和载客量往往受到限制,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增长,大载客量的客车车厢的需求逐渐增多。世界各国的铁路站台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国家的站台高度标准很低,如欧洲很多国家站台高度都不到1m,而标准的客运车厢的蹬车高度为1060mm,无法直接做到使乘客特别是行动不方便人士无障碍得或者无台阶的上下车。目前的解决方式是在车内安装轮椅升降机,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蹬车。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成本高、用时长,不能很好地满足长途客运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大载客量和无障碍进入车厢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501868A公开了一种局部低地板四轴有轨电车,解决了现有电车车身存在地板面高度高于车轮导致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缺陷,包括由两个四轮转向架通过心轴插入连接的底架,带有玻璃窗和地板的车身,其技术要点是:车身内的地板分为前、后驾驶室区和中间乘客区三部分,前、后驾驶室区的地板分别设置在转向架支撑的高阶底架上,乘客区地板设置在沿两个驾驶室区的内地边缘下置的中间低阶底架上,中间低阶底架乘客区地板的两端部通过踏步台阶分别与前、后驾驶室区的地板相连接。其底架的结构设计合理,无需设置低站台或者在车辆上装设踏板,乘客直接上、下车,移动迅速、安全,不仅有利于其他车辆的通行,而且节省了有轨电车线路的建造成本。该专利技术公开的有轨电车的局部低地板结构可以解决乘客无障碍进入车厢,但是无法解决大载客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在车辆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铁路车辆车厢具备大载客量、低地板出入口以及无障碍蹬车的特征。同时,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换乘路径,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和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其结构特点是:所述车厢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处地板高度低于所述车厢两端地板高度,所述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在所述车厢上为斜对称布置。
[0007]由于铁路车辆车厢中部底下无转向架及其他设备,将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设置在车厢中部,可实现适应于站台高度较低的低地板出入口(如符合欧盟TSI标准规定的550mm及760mm高度的站台高度),实现无障碍蹬车。将第一车门和第二车门以斜对称的形式设置于车厢中部,原本应该设置在车厢两端的乘客登车停留区域就可以在车厢中部重叠和并列利用,减少了总的乘客停留区域,从而提高了停留区域的利用率,使得车厢的空间利用率也
得到了提高,且可提高载客量。
[0008]具体的,所述第一车门包括第一出口车门和第一入口车门,所述第二车门包括第二出口车门和第二入口车门,所述第一出口车门和第一入口车门及所述第二出口车门和第二入口车门均相邻布置。传统车厢在两侧设置车门,只要有一侧的车门全部损坏,按照运营规则,该节车厢会停止使用。通过设置四扇开口相对小的车门,即使有一侧车门损坏,另外一侧保持畅通,车厢依旧可以使用。因此,设置四扇车门可提高车门的利用率以及整车车门使用的可靠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车门和第二出口车门设置靠近所述车厢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车门和第二入口车门设置在靠近所述车厢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入口车门和第二出口车门供车厢一端的乘客上车或者下车,所述第一出口车门和第二入口车门供车厢另一端的乘客上车或者下车。这样可以优化换乘路径,提高换乘效率,不会导致上下车乘客障碍通行。
[0010]具体的,第一出口车门、第一入口车门、第二出口车门和第二入口车门处地板上均设有引导标识。通过设置引导标识,规定乘客的换乘路径,可进一步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车厢内设有紧邻布置的电气柜和卫生间,所述电气柜和卫生间与所述第一车门或第二车门相邻设置。在车厢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座椅设置在车厢的两端,车门、卫生间和电气柜均设置在车厢的中部,可优化车厢内设备布局,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0012]具体的,所述车厢中部两侧均设有所述电气柜和卫生间,且呈斜对称布置。电气柜和卫生间分别以斜对称的方式布置在车厢中部的两侧,可提高车厢的空间利用率。
[0013]优选的,所述车厢两侧的卫生间分别与所述第一出口车门和第二出口车门相邻设置。卫生间均与出口车门相连,卫生间另一侧为电气柜,卫生间和电气柜前面可形成乘客下车等候区,而乘客通过入口车门上车后可直接进入车厢一端的座椅区,可方便乘客换乘顺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的铁路车辆车厢,在车辆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铁路车辆车厢具备空间利用率高、大载客量、低地板出入口以及无障碍蹬车的特征。
[0016]2、通过设置四扇车门可提高车门的利用率以及整车车门使用的可靠性。
[0017]3、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换乘路径,提高乘客的换乘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铁路车辆车厢的立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铁路车辆车厢乘客换乘路径示意图。
[0021]图中,1

第一车门;11

第一出口车门;12

第一入口车门;2
‑ꢀ
第二车门;21

第二出口车门;22

第二入口车门;3

车厢;4

引导标识;5

电气柜;6

卫生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
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铁路车辆车厢,所述车厢3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所述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处地板高度低于所述车厢3两端地板高度,所述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 在所述车厢3上为斜对称布置。因车厢3两端下方承载转向架及其轮对等走向装置,在转向架上车厢3区域的地板距离轨道平面的高度至少在1000mm以上,在此区域设置车门,必须采用台阶,给乘客上下车造成不便。而在车厢3中部两侧设置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由于车厢3中部底下无转向架及其他设备,因而可实现适应于站台高度较低的站台(如符合欧盟TSI标准规定的550mm及760mm高度的站台高度)。
[0024]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车门1包括第一出口车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3)中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所述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处地板高度低于所述车厢(3)两端地板高度,所述第一车门(1)和第二车门(2)在所述车厢(3)上为斜对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门(1)包括第一出口车门(11)和第一入口车门(12),所述第二车门(2)包括第二出口车门(21)和第二入口车门(22),所述第一出口车门(11)和第一入口车门(12)及所述第二出口车门(21)和第二入口车门(22)均相邻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车辆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车门(12)和第二出口车门(21)设置靠近所述车厢(3)的一端,所述第一出口车门(11)和第二入口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蒋济雄陈安俊谢红兵何中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