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9276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本方案的输送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轴向输送排灰,因此可以将高度控制到较小,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空间条件狭小的井下或隧道场合中,且可以省去传统的卸灰阀,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粉尘输送装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煤炭挖掘或者地铁、高铁、高速公路的井下或隧道施工场合中,作业产生的粉尘需要通过输送装置输送至地面以便集中清理,同时方便施工人员或设备在井下或隧道内开展施工作业。由于井下或施工隧道内的空间有限,传统的灰尘输送机由于需要在机壳的下方安装卸灰阀,通过卸灰阀排出灰尘,使得灰尘输送机的整体高度较大,其很难适用于空间条件有限的井下或隧道环境中,存在较大的适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高度偏大而无法适用于空间条件狭窄的井下或隧道环境,存在适用局限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适用于井下或隧道中并用以将灰尘输送排出,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
[0005]机架;
[0006]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
[0007]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
[0008]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
[0009]上述方案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应用于井下或隧道等作业场所中,工作时作业产生的灰尘被送入由机壳形成的容灰腔中,紧接着动力机构启动并输出驱动力,驱动灰尘输送机构运转,灰尘输送机构产生旋转而将容灰腔内的灰尘沿着轴向方向输送并最终从排灰端口排出。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案的输送装置由于采用的是轴向输送排灰,因此可以将高度控制到较小,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空间条件狭小的井下或隧道场合中,且可以省去传统的卸灰阀,降低制造和使用成本。
[0010]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输送螺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并与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密封抵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二轴承中。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设有位置标记线。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螺旋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输送螺旋并排间隔设置。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螺旋采用右旋结构设计。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转动座和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封板能够封盖或打开所述排灰端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灰端口设为圆形,所述排灰端口的内壁设置有隔挡架,所述隔挡架将所述排灰端口隔分为多个扇形排灰口。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托板、电机、联轴器和防护挡板,所述托板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托板上,且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输送螺旋相连,所述防护挡板设置于所述托板上并遮盖于所述电机的上方。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4]图3为图2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机架;20、机壳;21、容灰腔;22、排灰端口;221、扇形排灰口;23、第一端板;24、第二端板;25、转动座;26、封板;30、动力机构;31、托板;32、电机;33、联轴器;34、防护挡板;40、灰尘输送机构;41、第一支撑组件;42、第二支撑组件;43、输送螺旋;50、隔挡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适用于井
下或隧道中并能够将施工产生的灰尘输送排出至井道或隧道外。
[0029]示例性地,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包括:机架10、机壳20、动力机构30以及灰尘输送机构40。机架10为承载基体,用于装载固定机壳20、动力机构30和灰尘输送机构40。机壳20用于容纳和聚集灰尘,并防止灰尘四处散落。动力机构30用于提供灰尘输送机构40所需的动力,以使灰尘输送机构40能够将灰尘输送排出。
[0030]具体地,所述机壳2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且所述机壳20形成有容灰腔21及与所述容灰腔21连通的排灰端口22;所述动力机构30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22的相对端;所述灰尘输送机构4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30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40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30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21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22排出。
[0031]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100应用于井下或隧道等作业场所中,工作时作业产生的灰尘被送入由机壳20形成的容灰腔21中,紧接着动力机构30启动并输出驱动力,驱动灰尘输送机构40运转,灰尘输送机构40产生旋转而将容灰腔21内的灰尘沿着轴向方向输送并最终从排灰端口22排出。
[0032]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排灰输送装置,适用于井下或隧道中并用以将灰尘输送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包括:机架;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机壳形成有容灰腔及与所述容灰腔连通的排灰端口;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排灰端口的相对端;以及灰尘输送机构,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灰尘输送机构能够在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下旋转,以将所述容灰腔内的灰尘沿轴向从所述排灰端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尘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输送螺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端,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二轴端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和密封圈,所述第一轴承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插置于所述第一轴承中,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并与所述输送螺旋的第一轴端密封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排灰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座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绍毅曾志松周文明袁嘉张河海曾显福高新堂刘盛牡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