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及切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920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40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控制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及切换方法,包括:被测电路板和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模拟电源适配器模块;还包括受控于微处理器的开关控制模块,该开关控制模块控制连接于上述被测电路板、可充电电池、模拟电源适配器和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之间的至少四个开关以及至少其中之一为双联开关,通过对上述开关的通断控制,提供即适合第一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一连电路连接形式也适合第二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二电路连接形式,并在微处理器控制下,实现上述两种电路连接形式的自动切换。路连接形式的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及切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的测试技术,尤其涉及消费类电子产品控制电路板的测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譬如电动理发剪、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机、电动吸奶器、LED灯具、电动牙刷以及电池供电的电动工具等等的生产制造门槛逐步降低,特别是手持便携式使用充电电池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呈现出产品批量大、生产周期短的特点,它们的控制电路板在最终产品装配前已完成了电子元器件安装,通常称其为PCBA,若不能避免在最终成品组装完成前发现加工制造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将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和增加生产成本。因此,使用自动化的测试系统对产品在PCBA装配后进行较全面的功能与性能测试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上述消费类电子产品PCBA的测试,普遍采用以功能项目进行区分的测试方式,一般包括按键功能测试,显示或指示功能测试,负载驱动功能测试,充电控制功能测试,充电电流测试,适配器超限充电保护测试以及静态电流测试等项目。对于价格低廉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而言,若对上述不同测试项目采用独立工位测试,不仅增加了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的数量,同时也延长了测试周期长,造成测试成本高,测试效率低的状况。
[0003]因此将上述产品的PCBA多个电性能测试项目整合为连续的自动化测试,可以节省大量的检测工时,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项目的测试自动化,在上一个测试项目完成后,被测试线路板需要自动转入下一个测试项目,与其它测试项目不同:在静态电流测试项目中,其电流方向与诸如充电控制功能测试、充电电流测试和适配器超限充电保护测试等项目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如何实现在上述不同测试项目中电流方向切换,成为实现多项目测试自动化必须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及切换方法,不仅可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而且可以与整台测试装置结合一起,可以为完整、高效地完成消费类电子产品PCBA的全部功能测试奠定基础,从而达到用较低的测试装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加强产品品质控制的目的。该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包括:被测电路板和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模拟电源适配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工作时,可充电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被测电流从测试装置流入被测电路板;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工作时,可充电电池处于供电状态,被测电流从被测电路板流入测试装置;还包括受控于微处理器的开关控制模块,该开关控制模块控制连接于上述被测电路板、可充电电池、模拟电源适配器和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之间的至少四个开关以及至少其中之一为双联开关,通过对上述开关的通断控制,提供即适合第一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一连电路连接形式也适合第二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二电路连接形式,并在微处理器
控制下,实现上述两种电路连接形式的自动切换。
[0006]其中:所述第一电路连接形式包括设置在被测电路板上的供电正极接口Power+、供电负极接口Power

和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以及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还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以及第四开关K4,其中供电负极接口Power

与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在被测电路板内部连接,供电正极接口Power+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三开关K3与模拟电源适配器连接,供电负极接口Power

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四开关K4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为具有触点(1,2,3,4)的双联开关,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二开关K2以及相连的触点(2,4)与可充电电池负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在第一开关(K1)处于通电闭合状态时与可充电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第二输出接口o_batt_anode和第三输出接口o_power+以及第四输出接口o_power

和与之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以及第四驱动电路。
[0007]其中:所述第二电路连接形式包括:设置在被测电路板上的供电正极接口Power+、供电负极接口Power

和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以及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还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以及第四开关K4,其中供电负极接口Power

与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在被测电路板内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K3和第四开关K4处于断电断开状态,第二开关K2处于断电复位状态,第二开关K2触点(1,3)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在第一开关K1处于通电闭合状态时与可充电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与第二开关K2的触点(3)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负极与接地的第二开关K2的触点(1)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第二输出接口o_batt_anode和第三输出接口o_power+以及第四输出接口o_power

和与之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以及第四驱动电路。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K1是受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控制的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第一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的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模拟适配器的电源输出端5V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栅极与第一电阻R1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K2是受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控制的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第二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的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模拟适配器的电源输出端5V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与第三电阻R3一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第二输出接口o_batt_anode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K3是受所述第三驱动电路控制的第三继电器,所述第三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第三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的第三场效应管Q3,所述第三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模拟适配器的电源输出端5V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Q3栅极与第六电阻R6一端和第五电阻R5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第三输出接口o_power+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开关K4是设置在第四驱动电路中的第四场效应管Q4,其漏极与被测电路板供电负极接口Power

连接,其源极通过第二采样电阻TR2接地),其栅极与第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包括:被测电路板和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模拟电源适配器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工作时,可充电电池处于充电状态,被测电流从测试装置流入被测电路板;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工作时,可充电电池处于供电状态,被测电流从被测电路板流入测试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受控于微处理器的开关控制模块,该开关控制模块包括连接于上述被测电路板、可充电电池、模拟电源适配器和第一检测模块以及第二检测模块之间的至少四个开关以及至少其中之一为双联开关,通过对上述开关的通断控制,提供即适合第一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一连电路连接形式也适合第二检测模块工作的第二电路连接形式,并在微处理器控制下,执行上述两种电路连接形式的自动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电路连接形式包括设置在被测电路板上的供电正极接口(Power+)、供电负极接口(Power

)和可充电正极接口(Batter+)以及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还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以及第四开关(K4),其中供电负极接口(Power

)与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在被测电路板内部连接,供电正极接口(Power+)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三开关(K3)与模拟电源适配器连接,供电负极接口(Power

)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四开关(K4)与第一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K2)为具有触点(1,2,3,4)的双联开关,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通过处于通电闭合状态的第二开关(K2)以及相连的触点(2,4)与可充电电池负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在第一开关(K1)处于通电闭合状态时与可充电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第二输出接口(o_batt_anode)和第三输出接口(o_power+)以及第四输出接口(o_power

)和与之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以及第四驱动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电路连接形式包括:设置在被测电路板上的供电正极接口(Power+)、供电负极接口(Power

)和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以及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还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以及第四开关(K4),其中供电负极接口(Power

)与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在被测电路板内部连接,所述第三开关(K3)和第四开关(K4)处于断电断开状态,第二开关(K2)处于断电复位状态,第二开关(K2)触点(1,3)处于闭合状态,所述可充电电池正极接口(Batter+)在第一开关(K1)处于通电闭合状态时与可充电电池正极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负极接口(Batter

)与第二开关(K2)的触点(3)与第二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负极与接地的第二开关(K2)的触点(1)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第二输出接口(o_batt_anode)和第三输出接口(o_power+)以及第四输出接口(o_power

)和与之分别对应连接的第一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三驱动电路以及第四驱动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电子产品电路板测试的切换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开关(K1)是受所述第一驱动电路控制的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第一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的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模拟适配器的电源输出端(5V)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栅极与第一电阻(R1)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第一输出接口(o_batt_cathode)连接,
第一电阻(R1)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K2)是受所述第二驱动电路控制的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包括漏极与第二继电器线圈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的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另一端与模拟适配器的电源输出端(5V)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栅极与第三电阻(R3)一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微处理器第二输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龙王卫群何运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壹科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