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包括门框、铆钉固定单元和减震支撑单元;门框:内左侧面的后侧通过两个合页与支撑框左侧面的后侧转动连接;铆钉固定单元:设有六个,六个铆钉固定单元分别安装在支撑框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铆钉固定单元包括螺杆、断槽、铆体、铆钉杆、固定筒、钢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开设在支撑框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孔贯穿支撑框,所述铆体固定在前侧的钢板后侧面的右上侧,本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可在固定钢板时不会发生钢板偏斜的情况,便于钢质门的后续使用,可避免钢质门的表面出现焊点,提高钢质门的美观性,并且可在开门时提供缓冲,提高钢质门的稳定性。提高钢质门的稳定性。提高钢质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
[0001]本技术涉及钢质门
,具体为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
技术介绍
[0002]钢质门,广泛用于各建筑的室内及室外。用于室外的钢质门正常用多种用途的钢质门,需要用镀锌钢板、各加强件采用氧气保护焊来焊接加强、加装防水门槛(或底部密封)、防盗销、抗紫外线的高品质的涂层,以适应户外的日晒雨淋的恶劣工作环境,目前现有钢质门的前后面板大多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框架上,这就使得钢质门在焊接时需要将两侧的钢板与中间的框架对齐,然而在实际生产时,钢板在焊接时容易发生晃动,导致钢板焊接后存在偏差,影响钢质门的正常使用,并且通过焊接制成的钢质门在外表存在大量的焊点,影响钢质门的美观性,钢质门在开门使钢质门会直接撞击在墙上,由于钢制门质量较大,撞击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容易造成门框与门连接处的合页松动变形,对钢质门的正常开关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门框、铆钉固定单元和减震支撑单元;
[0004]门框:内左侧面的后侧通过两个合页与支撑框左侧面的后侧转动连接;
[0005]铆钉固定单元:设有六个,六个铆钉固定单元分别安装在支撑框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铆钉固定单元包括螺杆、断槽、铆体、铆钉杆、固定筒、钢板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开设在支撑框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孔贯穿支撑框,所述铆体固定在前侧的钢板后侧面的右上侧,所述铆钉杆的前端穿过铆体的内部与螺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铆钉杆后端的直径大于铆体的内径,所述螺杆后端的侧面开设有断槽,且螺杆前端穿过前侧的钢板后侧面右上侧的螺孔,所述固定筒固定在后侧的钢板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筒与铆体对应,设置的铆钉固定单元可使两个钢板快速的完成固定,在固定时不会发生钢板偏斜的情况,便于钢质门的后续使用,并且在固定时不用焊接,避免钢质门的表面出现焊点,提高钢质门的美观性;
[0006]减震支撑单元:包括弹簧、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杆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的前端与支撑板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的后端穿过前侧的钢板前侧面上侧的两个通孔,所述弹簧设有两个,两个弹簧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的外侧,且两个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钢板前侧面的上侧和支撑板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设置的减震支撑单元可对钢质门提供缓冲,防止开门使钢质门撞击墙体产生的振动造成合页松动,提高钢质门的稳定性。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的后侧面与支撑板的前侧面固定连接,设置的橡胶板可对支撑板进行防护,防止支撑板对墙体造成损伤。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板和背胶,所述密封板设有六个,六个密封板的后侧面均固定有背胶,前侧的所述钢板前侧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六个密封板一一对应的凹槽,设置的背胶可将密封板固定在前侧的钢板的凹槽内,使前侧的钢板的前侧面能在钢板固定后保持平齐。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侧面与前侧的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设置的密封圈可在关门时将钢板与门框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到钢质门后。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隔音板,所述隔音板设有两个,两个隔音板分别固定在前侧的钢板前侧面的上下两侧,设置的隔音板可增加钢质门的隔音性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截面为六边形,且转动块设有六个,六个转动块后侧面的中部分别与六个螺杆的前端固定连接,设置的转动块可在固定钢板时能使人们能借助工具的转动螺杆。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有四个,四个安装孔分别开设在门框内左右侧面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孔为沉头孔,设置的安装孔可方便的将门框固定在使用的位置,并且安装孔为沉头孔,不会使安装的螺栓露头,便于使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螺杆可拉动铆钉杆向前移动,使向前移动的铆钉杆推动铆体使铆体变形,使变形铆体将卡在固定筒内,使两个钢板快速的完成固定,在固定时不会发生钢板偏斜的情况,便于钢质门的后续使用,并且在固定时不用焊接,避免钢质门的表面出现焊点,提高钢质门的美观性,通过支撑板和弹簧可在开门时对钢质门提供缓冲,防止开门使钢质门撞击墙体产生的振动造成合页松动,提高钢质门的稳定性,通过橡胶板可对支撑板进行防护,防止支撑板对墙体造成损伤,通过背胶可将密封板固定在前侧的钢板的凹槽内,使前侧的钢板的前侧面能在固定后保持平齐,通过密封圈可在关门时将钢板与门框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到钢质门后,通过隔音板可增加钢质门的隔音性能,通过转动块可在固定钢板时能使人们能借助工具的转动螺杆,通过安装孔可方便的将门框固定在使用的位置,并且安装孔为沉头孔,不会使安装的螺栓露头,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铆钉固定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门框、2合页、3支撑框、4铆钉固定单元、41螺杆、42断槽、43铆体、44铆钉杆、45固定筒、46钢板、47固定孔、5减震支撑单元、51弹簧、52支撑杆、53支撑板、6橡胶板、7密封板、8背胶、9密封圈、10隔音板、11转动块、12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采
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门框1、铆钉固定单元4和减震支撑单元5;
[0020]门框1:内左侧面的后侧通过两个合页2与支撑框3左侧面的后侧转动连接;铆钉固定单元4:设有六个,六个铆钉固定单元4分别安装在支撑框3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铆钉固定单元4包括螺杆41、断槽42、铆体43、铆钉杆44、固定筒45、钢板46和固定孔47,固定孔47开设在支撑框3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孔47贯穿支撑框3,铆体43固定在前侧的钢板46后侧面的右上侧,铆钉杆44的前端穿过铆体43的内部与螺杆41的后端固定连接,铆钉杆44后端的直径大于铆体43的内径,螺杆41后端的侧面开设有断槽42,且螺杆41前端穿过前侧的钢板46后侧面右上侧的螺孔,固定筒45固定在后侧的钢板46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筒45与铆体43对应,通过螺杆41可拉动铆钉杆向44前移动,使向前移动的铆钉杆44推动铆体43使铆体43变形,使变形铆体43将卡在固定筒45内,使两个钢板46快速的完成固定,在固定时不会发生钢板46偏斜的情况,便于钢质门的后续使用,并且在固定时不用焊接,避免钢质门的表面出现焊点,提高钢质门的美观性;
[0021]减震支撑单元5:包括弹簧51、支撑杆52和支撑板53,支撑杆52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52的前端与支撑板53后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下沉式铆钉固定结构的钢制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1)、铆钉固定单元(4)和减震支撑单元(5);门框(1):内左侧面的后侧通过两个合页(2)与支撑框(3)左侧面的后侧转动连接;铆钉固定单元(4):设有六个,六个铆钉固定单元(4)分别安装在支撑框(3)前后侧面的左右两侧,所述铆钉固定单元(4)包括螺杆(41)、断槽(42)、铆体(43)、铆钉杆(44)、固定筒(45)、钢板(46)和固定孔(47),所述固定孔(47)开设在支撑框(3)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孔(47)贯穿支撑框(3),所述铆体(43)固定在前侧的钢板(46)后侧面的右上侧,所述铆钉杆(44)的前端穿过铆体(43)的内部与螺杆(41)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铆钉杆(44)后端的直径大于铆体(43)的内径,所述螺杆(41)后端的侧面开设有断槽(42),且螺杆(41)前端穿过前侧的钢板(46)后侧面右上侧的螺孔,所述固定筒(45)固定在后侧的钢板(46)前侧面的右上侧,且固定筒(45)与铆体(43)对应;减震支撑单元(5):包括弹簧(51)、支撑杆(52)和支撑板(53),所述支撑杆(52)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杆(52)的前端与支撑板(53)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杆(52)的后端穿过前侧的钢板(46)前侧面上侧的两个通孔,所述弹簧(51)设有两个,两个弹簧(51)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52)的外侧,且两个弹簧(51)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钢板(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辉爵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