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及利用该发酵料进行促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89484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及利用该发酵料进行促繁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所述发酵料包括:棉籽壳20~35份,玉米芯35~60份,麸皮10~18份,石膏0~2份,石灰0~2份、水105~125份,pH值为6.0~7.5,含水率为65~75%。所述促繁方法为:按常规工艺将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分离,PDA培养基培育母种,用棉籽壳基质做原种扩接成栽培种,按配方称取发酵料菌包原料,粉碎混匀后加入总量75~85%的水,20~40℃发酵25~3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含水率,灭菌后按5~10%的量接种,在12~28℃湿度80~95%的环境培育,菌丝长满时埋地,菌丝爬上土面时按常规工艺管理采收。所述发酵料及促繁方法能加快白松茸菌丝体的生长,促进子实体产量和数量显著增加,且利用农业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的高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及利用该发酵料进行促繁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及利用该发酵料进行促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松茸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菌根食用真菌,长期以来都难以实现人工栽培,只能通过保育措施及规范田间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采收。然而,仅仅依靠作物土壤的营养供给,地下菌塘的结构和稳定会受到影响,菌丝的生长发育易退化衰变,出茸个数减少,资源再生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松茸的量产和持续利用。此外,由于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对菌丝的养分利用率及生长有重要影响,将白松茸采集分离,制作母种后,按现有的常规食用菌栽培工艺进行促繁,效果亦不理想,产量偏低,子实体重量轻,结构疏松,导致白松茸品质不佳。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及利用该发酵料进行白松茸人工促繁的方法,促进白松茸资源科学有效的利用,保持高品质白松茸的持续产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发酵料菌包,取名为白松茸;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利用该发酵料菌包进行白松茸促繁的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白松茸发酵料菌包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0~35份,玉米芯35~60份,麸皮10~18份,石膏0~2份,石灰0~2份、水105~125份,但石膏和石灰不可同时为0。
[0005]优选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5~30份,玉米芯40~55份,麸皮13~15份,石膏1份,石灰1份,或者不含石膏,改用石灰2份,水110份。
[0006]所述发酵料菌包还可以包括坚果皮15~20份,优选18份。
[0007]所述发酵料菌包的pH值为6.0~7.5,含水率为65~75%。
[0008]所述发酵料菌包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75~85%的水,在20~40℃发酵25~3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灭菌即可。
[0009]所述粉碎过筛后,干料的粒径为5~9mm。
[0010]所述发酵温度优选为25~35℃,发酵时间优选为30天。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所述发酵料菌包进行白松茸促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常规工艺采集白松茸子实体,分离子实体,采用PDA培养基培育母种,待菌丝满管时使用棉籽壳基质做原种,在原种满瓶后扩接成栽培种,按配方比例称取发酵料菌包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75~85%的水,在20~40℃发酵25~3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灭菌冷却后,按5~10%的接种量接种,于12~28℃,空气湿度80~95%的环境下培育,待菌丝长满时埋地,待菌丝爬上土面时按常规工艺管理,采收。
[0012]所述灭菌工艺为常压蒸汽灭菌10~15h或0.15~0.25MPa蒸汽灭菌1~2h。
[0013]所述发酵料菌包的接种量优选为7~8%。
[0014]所述发酵料菌包接种后,培育的温度优选为18~22℃,空气湿度优选为85~90%。
[0015]为更好的保护和区分,将此栽培种命名为白松茸栽培种。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发酵料菌包及配套促繁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突出的进步体现在:1、针对白松茸这一大型菌根真菌的养分需求特点,优化了发酵料菌包的原料构成与配比。
[0017]适度减少木质素含量低的棉籽壳用量,满足白松茸生长的营养消耗偏好。麸皮中含有多种功能性多糖,如混合链β

葡聚糖、葡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聚糖等,而白松茸菌丝体具有的胞外酶,能使各种结构复杂,聚合度高的大分子糖类分解,转变成易被吸收利用的单糖,充分满足菌丝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0018]2、协同优化了发酵料菌包的原料粒度和含水率,改善菌包的透气度和保水性,促进白松茸菌丝体迅速生长,同时提高菌丝对发酵料养分的利用率,缩短满袋时间,降低烂包率。
[0019]3、由天然生物质高分子发酵制成的发酵料,充分利用农业加工剩余物为原料,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0020]4、采用所述方法进行白松茸人工促繁,能够明显加快白松茸菌丝体的生长速度,促进子实体产量和数量的显著增加,每菌包产量可达1公斤以上,每亩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
[0021]5、本专利技术所述发酵料菌包特别适宜于白松茸菌的人工扩繁,但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别野生食用菌的人工扩繁,适应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实施例1白松茸发酵料菌包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5份,玉米芯40份,麸皮15份,石灰2份、坚果皮18份、水110份,菌包的pH值为7.0,含水率为70%。
[0024]菌包制备: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80%的水,在25~32℃发酵30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灭菌即可。
[0025]人工促繁:按常规工艺采集白松茸子实体,分离子实体,采用PDA培养基培育母种,待菌丝满管时使用棉籽壳基质做原种,在原种满瓶后扩接成栽培种。按配方比例称取发酵料菌包原料,按前述方法制备菌包,常压蒸汽灭菌12h,菌包冷却至室温后,按8%的接种量接种,于18~22℃,空气湿度85~90%的环境下培育,待菌丝长满时埋地,待菌丝爬上土面时按常规工艺管理,采收。
[0026]实施例2白松茸发酵料菌包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30份,玉米芯55份,麸皮13份,石膏1份,石灰1份、坚果皮16份、水125份,菌包的pH值为6.0,含水率为75%。
[0027]菌包制备: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85%的水,在32~40℃发酵2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灭菌即可。
[0028]人工促繁:栽培种的获取同实施例1,然后按配方比例称取发酵料菌包原料,按前述方法制备菌包,0.25MPa蒸汽灭菌1h,菌包冷却至室温后,按10%的接种量接种,于22~28℃,空气湿度80~85%的环境下培育,待菌丝长满时埋地,待菌丝爬上土面时按常规工艺管理,采收。
[0029]实施例3白松茸发酵料菌包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8份,玉米芯50份,麸皮14份,石膏0.5份,石灰1份、水105份,菌包的pH值为7.5,含水率为65%。
[0030]菌包制备: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75%的水,在20~26℃发酵3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灭菌即可。
[0031]人工促繁:栽培种的获取同实施例1,然后按配方比例称取发酵料菌包原料,按前述方法制备菌包,0.15MPa蒸汽灭菌2h,菌包冷却至室温后,按5%的接种量接种,于12~18℃,空气湿度90~95%的环境下培育,待菌丝长满时埋地,待菌丝爬上土面时按常规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松茸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0~35份,玉米芯35~60份,麸皮10~18份,石膏0~2份,石灰0~2份、水105~125份,但石膏和石灰不可同时为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棉籽壳25~30份,玉米芯40~55份,麸皮13~15份,石膏1份,石灰1份、水11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包括坚果皮15~20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发酵料菌包的pH值为6.0~7.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发酵料菌包的含水率为65~75%。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酵料菌包,其特征在于,发酵料菌包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干料粉碎过筛,混配均匀后加入总量75~85%的水,在20~40℃发酵25~35天,加入余量水调整发酵料含水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可喜
申请(专利权)人:芒市喜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