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838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模拟对象,S2构建数据集,S3构建风偏角预测模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利用训练数据集训练获得预测模型。优点:相比于传统的风偏角计算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考虑了随机风载荷作用,且充分学习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能够准确预测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使用便捷、高效,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有效用于杆塔绝缘间隙设计。计。计。

Construction method of wind deflect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suspension insulator string of double split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杆塔设计
,特别涉及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输电线路在风荷载作用下导地线会偏摆,从而导致悬垂绝缘子串的摆动,绝缘子串的偏摆角度称为风偏角;如果风偏角太大,会导致导线与杆塔的电气绝缘间隙过小而发生闪络甚至跳闸事故,严重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
[0003]传统上对导线与杆塔塔头绝缘间隙设计的方法是:将悬垂绝缘子串简化为刚性直杆,根据风荷载作用下导线和悬垂绝缘子串所受风载和自重载荷,利用绝缘子串的静力平衡条件计算风偏角,从而根据几何关系计算导线与杆塔之间的间隙;进而能够根据电压等级和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以及电气绝缘间隙的要求,进一步确定杆塔设计时横担和挂点位置的设计;但是,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以下缺点:一方面,没有考虑脉动风的动态效应,计算得到的风偏角偏小,导致风偏闪络事故频繁发生;另一方面,传统方法计算风偏角的过程繁琐,使用不便。
[0004]目前计算风偏角的方法通常还使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该方法在模拟计算过程中,考虑了随机风的脉动性影响,计算结果更贴切实际,但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每次均需要进行有限元建模及求解计算,而有限元模型建模复杂耗时,且计算风偏角过程中,随机风时程模拟的时间及有限元隐式动力学求解计算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解决传统设计方法计算风偏角过程繁琐及因没有考虑脉动风的动态效应而存在误差,导致风偏闪络事故频繁发生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建立模拟对象
[0008]S11设定参数:在有限元软件中,设定若干组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和基本设计风速,其中,结构参数包括档距、高差、导线型号、初始张力;
[0009]S12建立输电线路几何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利用步骤S11设定的参数,建立连续档档数大于等于4档的输电线路几何模型,包括导线、悬垂绝缘子串、耐张绝缘子串;
[0010]S2:构建数据集
[0011]S21计算随机风载荷:利用谐波合成法采用Kaimal风速谱和 Davenport相干函数生成对应基本设计风速的随机风速时程,根据随机风速时程按照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得到随机风载荷;
[0012]S22施加随机风载荷:沿步骤S12建立的几何模型的导线方向每隔10米模拟一个风
速点,每个风速点对应一段导线段,在各风速点上施加随机风载荷;
[0013]S23:利用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输电线路在随机风载荷下的风偏时程响应,从风偏时程响应中提取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的均值和均方根值,根据均值和均方根值计算风偏角的统计值;构建数据集,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0014]S3:构建风偏角预测模型
[0015]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利用步骤S23划分的训练数据集,训练获得预测模型。
[0016]进一步地,对风偏角预测模型进行测试,即利用步骤S23的测试数据集对步骤S3训练完成的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测试。
[0017]进一步地,步骤S23中,风偏角的统计值按下式计算:其中,是风偏角,是随机风载荷作用下风偏角的均值,δ为均方根值,μ为保证系数,我国规范规定的保证系数μ取值为2.2。
[0018]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构建的随机森林包含200棵决策树,决策树最大分裂特征数为8,即输入向量特征维数,而最小分裂样本数设置为2;采用Bootstrap有放回的抽样方法得到200个训练子集,将每个训练子集分别用于决策树的生长;在预测时,每棵决策树给出一个预测结果,而最后随机森林输出的预测值取所有决策树结果的均值。
[0019]进一步地,对风偏角预测模型泛化能力的测试方法为,横坐标为利用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的测试数据集样本点的风偏角统计值,即模拟风偏角;纵坐标为预测模型在测试数据集对应样本点上的预测值,即预测风偏角;采用确定系数R2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表现;其中,系数 R2的取值范围区间为[0,1]。
[002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输电线路在随机风载荷下的风偏时程响应,从风偏时程响应中提取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的均值和均方根值,根据均值和均方根值计算风偏角的统计值;构建数据集,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然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利用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训练构建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再利用测试数据集的数据测试预测模型;通过该预测模型,以线路的档距、高差、初始张力、导线型号、基本风速、保证率等作为输入参数,就能快速得到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不需要再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
[0021]相比于传统的风偏角计算方法,本专利技术给出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考虑了随机风载荷作用,且充分学习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能够准确预测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使用便捷、高效,精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有效用于杆塔绝缘间隙设计。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输电线路几何模型示意图;
[0024]图2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流程框图;
[0025]图3为测试风偏角预测模型的结果图;
[0026]图4为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软件界面。
[0027]图5为杆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悬垂绝缘子串1、耐张绝缘子串2、导线3、杆塔4、塔头5。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31]S1:建立模拟对象
[0032]S11设定参数:在ABAQUS有限元软件中,设定250组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和基本设计风速,其中,结构参数包括档距、高差、导线型号、初始张力;在我国标准里,基本设计风速是指10m高度10分钟的平均风速,基本设计风速是结合线路经过地域的气象记录数据来确定;
[0033]S12建立输电线路几何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模拟对象S11设定参数:在有限元软件中,设定若干组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和基本设计风速,其中,结构参数包括档距、高差、导线型号、初始张力;S12建立输电线路几何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利用步骤S11设定的参数,建立连续档档数大于等于4档的输电线路几何模型,包括导线、悬垂绝缘子串、耐张绝缘子串;S2:构建数据集S21计算随机风载荷:利用谐波合成法采用Kaimal风速谱和Davenport相干函数生成对应基本设计风速的随机风速时程,根据随机风速时程按照导线风荷载计算公式得到随机风载荷;S22施加随机风载荷:沿步骤S12建立的几何模型的导线方向每隔10米模拟一个风速点,每个风速点对应一段导线段,在各风速点上施加随机风载荷;S23:利用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输电线路在随机风载荷下的风偏时程响应,从风偏时程响应中提取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的均值和均方根值,根据均值和均方根值计算风偏角的统计值;构建数据集,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S3:构建风偏角预测模型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利用步骤S23划分的训练数据集,训练获得预测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分裂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角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格图李孝林席向东严波萨仁高娃张前李铎王安宋瑞军阿如汗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