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87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支架、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沿轴向切割掉一个扇形面形成开口端面,第一管道的开口端面与第二管道的开口端面之间设有进液缓冲隔板,第二管道固定在支架上;进液缓冲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平面封板,第一管道一端的第一平面封板上固定有进液管,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平面封板,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上固定有出液管;所述第二管道一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与第二管道内部连通的支路管道。与现有技术的分配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压高、多支路、各支路流量分配均匀、适用大管径大流量、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利用率高。

A high voltage resistant multi branch flow distribu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流量分配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套水(液)冷系统常用于多套设备散热,而对应的流量分配装置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传统的流量分配器方形结构无法耐高压,而能耐高压的圆形分配装置却占用空间大,受到的空间局限性大,在很多地方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耐压高、多支路、各支路流量分配均匀、适用大管径大流量、空间利用率高的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5]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支架,还包括外径相同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沿轴向切割掉一个扇形面形成开口端面,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面与第二管道的开口端面之间设有进液缓冲隔板,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面宽度方向固定在进液缓冲隔板宽度方向的上端面,第二管道的开口端面固定在进液缓冲隔板宽度方向的下端面,第二管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进液缓冲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平面封板,第一管道一端的第一平面封板上固定有与第一管道内部连通的进液管,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平面封板,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上固定有与第二管道内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第二管道一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与第二管道内部连通的支路管道。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第一平面封板和第二管道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外壁分别设有加强筋。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壁与进液缓冲隔板连接处焊接有肋板角件。
[0008]进一步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两侧的相切面处焊接有固定连接板。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顶部设有排气阀,第二管道底部设有卸空阀。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缓冲隔板上的通孔为腰圆孔。
[0011]本技术的原理是两根管道切割出弧形,通过进液缓冲隔板对切割后的管道进行焊接固定,并在管道外侧焊接肋板角件,在弧形管道相切面处焊接固定连接板,在应力集中点平面封板均布焊接平面封板加强筋,从实现现耐高压。
[0012]与现有技术的分配装置相比,本技术的耐压高、多支路、各支路流量分配均匀、适用大管径大流量、空间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侧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去掉固定连接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第一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第二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
[0020]如图1

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支架1,还包括外径相同的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可以都是用DN350钢管,所述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分别沿轴向切割掉一个扇形面形成开口端面(具体请参阅图5、图6),所述第一管道2的开口端面与第二管道3的开口端面之间设有进液缓冲隔板4,所述第一管道2的开口端面宽度方向焊接在进液缓冲隔板4宽度方向的上端面,第二管道3的开口端面焊接在进液缓冲隔板4宽度方向的下端面,第二管道3焊接在支架1上;所述进液缓冲隔板4上开设有若干腰圆孔(本实施以腰圆孔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该种形状的通孔),第一管道2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一平面封板5,第一管道2一端的第一平面封板5上焊接有与第一管道内部连通的进液管10,第二管道3的两端分别焊接有第二平面封板6,第二管道3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6上焊接有与第二管道3内部连通的出液管11;所述第二管道3一侧壁上焊接有8根与第二管道3内部连通的支路管道8。
[0021]液体通过进液管10进入第一管道2内后,第一管道2内壁的圆弧能够消除部分应力,由于采用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焊接成一个较大内部空间的整体,在分液前保证了有限空间内装置内部体积增大,以便降低装置内液体流速,进而实现耐高压;通过在进液缓冲隔板4上开设腰圆孔,其是为了降低装置内液体流速,达到各个支路管道8流量分配均匀的目的。
[0022]由于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另一端的第一平面封板5和第二平面封板6都是应力集中点,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整个装置的耐高压,所述第一管道2另一端第一平面封板5和第二管道3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6外壁分别设有加强筋7,减小应力集中,从而起到耐高压的作用。
[002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与进液缓冲隔板4的焊接处发生爆裂,所述第一管道2和第二管道3外壁与进液缓冲隔板4连接处焊接有肋板角件14。
[0024]在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3两侧的相切面处焊接有固定连接板9,进一步增强整个装置的耐高压性能;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本实施例能实现耐高压达1.6Mpa。
[002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管道2顶部设有排气阀12,用于排掉管道内气体;第二管道3底部设有卸空阀13,用于排掉管道内液体;以平衡整个装置内部压力。
[002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多支路流量分配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径相同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沿轴向切割掉一个扇形面形成开口端面,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面与第二管道的开口端面之间设有进液缓冲隔板,所述第一管道的开口端面宽度方向固定在进液缓冲隔板宽度方向的上端面,第二管道的开口端面固定在进液缓冲隔板宽度方向的下端面,第二管道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进液缓冲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平面封板,第一管道一端的第一平面封板上固定有与第一管道内部连通的进液管,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平面封板,第二管道的另一端的第二平面封板上固定有与第二管道内部连通的出液管;所述第二管道一侧壁上固定有若干与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锋任凯宋家标陈智刘志标叶太阳刘子豪梁富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高涵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