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17772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包括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形成的嵌段共聚物,封端结构为结构(C);其中,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C)的结构分别如下:和结构(C)的结构分别如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一定量的癸二酸,使得到的共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具有超高的流动韧性,断裂伸长率较普通聚碳酸酯得到显著提高,熔融指数提高,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尤其是涉及一种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树脂主要通过芳香族二元醇例如双酚A与碳酸酯前体例如光气的缩聚反应而制备,聚碳酸酯具有优异的冲击强度、尺寸稳定性、耐热性和透明度,使其在例如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外部材料、汽车部件、建筑材料和光学元件等的广泛应用中得到应用。
[0003]为了进一步拓宽聚碳酸酯树脂的应用领域,现有技术有通过将具有不同结构的芳香族二元醇共聚合物等在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不同结构单元,得到具有相应性能的聚碳酸酯。但对于聚碳酸酯流动韧性等的改善很少见报道。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聚碳酸酯流动韧性不足等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在制备相应组合物的应用。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包括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形成的嵌段共聚物,且封端结构为结构(C);
[0010]其中,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C)的结构分别如下:
[0011][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m为90~200之间的整数;n为10~70之间的整数。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m为150~200之间的整数;n为50~60之间的整数。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B的重量百分比为5%~20%。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A的重量百分比为80%~90%。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60000,多分散指数为1.1~2.4。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在常温常压下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850~900J/m2。依据ASTM D256

1997中塑料的悬臂梁冲击性能检测的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所得。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的常温常压下的断裂伸长率为100%~150%。依据ASTM D638

2003规定的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所得。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30~50g/10min,测试条件为260℃/1.2kg。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A)将双酚A、碱金属氢氧化物、水、催化剂和三氯生封端剂得到水相;
[0022](B)将光气与惰性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油相;
[0023](C)将所述油相和丁香酚封端的聚癸二酸滴加到所述水相中进行聚合反应,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至反应体系的pH为10.5~11.5,在45~50℃条件下反应2~4h后,得到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的乳液;
[0024](D)将所述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的乳液进行纯化处理和脱除有机溶剂处理后,得到所述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A)中,所述双酚A、所述碱金属氢氧化物和所述水的摩尔比为1:(2.5~4.0):(80~140)。
[0026]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包括四丁基溴化铵、三乙胺和四丁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光气和所述双酚A的摩尔比为(1.3~1.5):1。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B)中,所述光气与所述惰性有机溶剂得质量比为1:(45~65)。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步骤(C)中,所述丁香酚封端的聚癸二酸与所述双酚A的质量比为1:(4~9)。
[003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在制备树脂组合物中的应用。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2](1)本专利技术在聚碳酸酯主链中引入一定量的癸二酸,使得到的共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具有超高的流动韧性,断裂伸长率较普通聚碳酸酯得到显著提高,熔融指数可达30~50g/10min,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0033](2)本专利技术的共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控,能够规模化生产且产物收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5]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包括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形成的嵌段共聚物,且封端结构为结构(C);
[0036]其中,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C)的结构分别如下:
[0037][0038]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m为90~200之间的整数;n为10~70之间的整数;优选地,m为150~200之间的整数;n为50~60之间的整数。
[0039]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m可以为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等等;n可以为10、20、30、40、50、60、70等等。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B的重量百分比为5%~20%;优选地,所述结构单元B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A的重量百分比为80%~90%。
[0042]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B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等等;所述结构单元A的重量百分比可以为80%、81%、82%、83%、84%、85%、86%、87%、88%、89%、90%等等。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60000,多分散指数为1.1~2.4。
[0044]如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可实现30000、35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形成的嵌段共聚物,且封端结构为结构(C);其中,结构单元(A)、结构单元(B)和结构(C)的结构分别如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m为90~200之间的整数;n为10~70之间的整数;优选地,m为150~200之间的整数;n为50~60之间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碳酸酯中,所述结构单元B的质量百分比为5%~20%;和/或,所述结构单元A的质量百分比为8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60000,多分散指数为1.1~2.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碳酸酯在常温常压下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为850~900J/m2;和/或,所述共聚碳酸酯的常温常压下的断裂伸长率为100%~150%;和/或,所述共聚碳酸酯的熔融指数为30~50g/10min,测试条件为260℃/1.2kg。6.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癸二酸嵌段的共聚碳酸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将双酚A、碱金属氢氧化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江温炳章沈旭峰李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港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