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756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回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由高架桥雨落管、储水箱、溢流管组成,高架桥雨落管与储水箱连接,储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由回用管、若干配水管道及湿度控制阀系统组成,回用管的一端连接于储水箱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由若干配水管道组成的配水管网系统,湿度控制阀设于回用管主分支,根据土壤湿度控制阀门的启闭,配水管道浅埋于高架桥下绿化覆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雨水资源收集后在晴天按需缓释,同时兼顾植物对雨水的净化,可解决现有技术中植被存在的旱天缺水、雨天受淹、净化不佳等问题,实现雨水资源更加高效地净化与利用。与利用。与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城市管道排水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高架桥雨水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常见的传统方式,雨水通过雨落管等收集后直接接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另一种是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方式,雨水经由雨落管末端断接,进入桥下绿化内,利用植物净化其中的径流污染,多余雨水再通过溢流口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
[0003]传统方式中,高架桥雨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一方面没有经过净化,其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将进入下游水体,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未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雨水资源浪费。
[0004]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方式中,通过绿化内10

20cm的下凹空间可对初期的雨水进行调蓄净化,但下雨时存蓄的10

20cm雨水容易造成植物由于淹水时间过长而死亡,而旱天时仍然需要采用其他水源进行绿化浇灌,导致雨水的实际利用效果较差。同时,由于淹水导致的植被长势差,将进一步降低其对初期雨水污染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回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由高架桥雨落管、储水箱、溢流管组成,所述高架桥雨落管用于收集高架桥面的雨水,该高架桥雨落管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所述溢流管,该溢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所述雨水回用系统由回用管、若干配水管道及湿度控制阀系统组成,该回用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由若干所述配水管道组成的配水管网系统,所述湿度控制阀设于回用管主分支,根据土壤湿度控制阀门的启闭,配水管道浅埋于高架桥下绿化覆土内。
[0008]更进一步,所述储水箱底部由四周向中间倾斜。
[0009]更进一步,所述回用管设有主、次分支,主分支由回用管侧壁接出,接出处设过滤网;次分支为回用管延伸段,末端设有检修阀、90
°
弯头及清扫口,该检修阀平常开启,清扫口平常关闭。
[0010]更进一步,所述湿度控制阀设于回用管的主分支。
[0011]更进一步,所述配水管道的管壁穿孔,该配水管道外依次包裹级配碎石和透水土工布,所述级配碎石自管壁向外粒径递减。
[0012]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3]本技术通过将高架桥雨天收集的雨水用于晴天桥下绿化浇灌,一是实现雨水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既可以避免雨水过度浇灌,又能够节约晴天市政浇洒用水;二是通过土壤均匀配水以及调节土壤湿度的稳定,能够促进桥下绿化更好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对高架桥初期雨水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回用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1及雨水回用系统2两部分,雨水收集系统1由高架桥雨落管11、储水箱12、溢流管13组成,高架桥雨落管11自高架桥面收集雨水后接入储水箱12,储水箱12侧壁顶部设溢流管13,溢流管13接入市政雨水系统,用于排除大于储水箱12储存量的雨水。储水箱12底部由四周向中间倾斜,避免雨水携带的泥沙在储水箱12淤积。
[0018]雨水回用系统2由一根回用管21、若干配水管道22及湿度控制阀系统23组成。回用管21自储水箱12底部最低处接出,中间设过滤网211、湿度控制阀212、检修阀213及清扫口214,最终接入由若干配水管道22组成的配水管网系统。回用管21设主次分支,主分支由回用管侧壁接出,接出处设过滤网211,用于过滤泥沙等,避免阻塞下游配水管网系统;次分支为回用管21延伸段,末端设检修阀213、90
°
弯头及清扫口214,检修阀213平常开启,清扫口214平常关闭。湿度控制阀212设于回用管21主分支,根据土壤湿度控制阀212的启闭。配水管道22浅埋于高架桥下绿化覆土内,管壁穿孔,管道外依次包裹级配碎石(自管壁向外粒径递减)、透水土工布,保证正常透水,并避免管道堵塞。
[0019]以下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主要工作原理:
[0020]1.雨水收集及回用
[0021]下雨时,高架桥路面雨水经由两侧雨落管收集后,流入储水箱进行存储,多余雨水通过储水箱侧壁顶部溢流管排入市政雨水系统。
[0022]晴天时,当土壤湿度降低至所设低阈值,触发湿度控制阀开启,储水箱内雨水经回用管、过滤网、回用管主分支流入配水管道系统,再通过配水管道开孔进入高架桥下绿化种植土中,为植物根系提供水分。当土壤湿度升高至所设高阈值,触发湿度控制阀关闭,储水箱内雨水停止向高架桥下绿化浇灌,避免过度浇灌及雨水资源浪费。
[0023]2.回用管冲洗
[0024]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高架桥路面泥沙将集中淤积在回用管次分支底部。定期清洗时,关闭检修阀,开启清扫口,再通过调节检修阀开启程度控制流量,利用部分储水箱中雨水将泥沙冲洗出。洗净后,先关闭检修阀,再关闭清扫口,最后恢复检修阀最大开启状态。
[0025]本技术通过将高架桥雨天收集的雨水用于晴天桥下绿化浇灌,一是实现雨水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既可以避免雨水过度浇灌,又能够节约晴天市政浇洒用水;二是通过土壤均匀配水以及调节土壤湿度的稳定,能够促进桥下绿化更好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对高架
桥初期雨水净化效果。
[0026]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及雨水回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由高架桥雨落管、储水箱、溢流管组成,所述高架桥雨落管用于收集高架桥面的雨水,该高架桥雨落管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侧壁顶部设有所述溢流管,该溢流管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所述雨水回用系统由回用管、若干配水管道及湿度控制阀系统组成,该回用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于由若干所述配水管道组成的配水管网系统,所述湿度控制阀设于回用管主分支,根据土壤湿度控制阀门的启闭,配水管道浅埋于高架桥下绿化覆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雨水利用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黛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