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8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包括穿套在复合管内部的内套节,所述复合管外壁上依次设有锥形管和外接套,所述内套节和外节套通过卡套固定连接。其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连接器可承受高压复杂载荷,所受压力越大,密封比压越大,具有高压自紧作用,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靠性。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管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非金属复合管连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管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复合管,有时也称为纤维增强复合管。这些类型的管通常由增强纤维和聚合物材料内层的聚合物材料外层的内层制成。复合管是柔性的且可以盘绕,表面更为光洁,流体摩阻小,特别适用于油气生产的流体输送,与传统金属管相比,安装维护更为便捷,复合管已经成为油气生产的重要管材。
[0003]在油气生产中,复合管可能暴露于复杂腐蚀性化学品和恶劣条件下,外部压力,内部压力和张力或压缩力引起的管道负荷可能非常高,复合管必须能够承受这些条件。管道连接接头作为管道系统终端连接装置,是管道系统中的重要结构,也是管道系统中最容易发生失效的环节,其主要用于连接管道与其他装置、密封管道内部输送介质以及防止管道抜脱等。可靠、方便的连接是所有管道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管道连接端具有至少与管道其余部分相同的结构完整性,主要受到来自管道的轴向拉力、弯曲和扭转作用以及管道内外压的作用。管道连接器承受的载荷能力应等于或超过管道的全部设计额定载荷。连接方法对于纤维增强复合管的问题尤其显得突出,这是因为复合管连接时无法把两管端的纤维增强材料连接起来形成力的传递结构,而复合管的工作压力相对较高,保证接头的密封性更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密封良好的复合管连接器,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包括穿套在复合管内部的内套节,所述复合管外壁上依次设有锥形管和外套节,所述内套节和外套节通过卡套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套节包括圆柱筒一,所述圆柱筒一的前端与内接突缘连接,后端的直径不小于前端,所述圆柱筒一的外壁上设有倒锯齿型花纹,两端均设有密封槽,所以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所述内接突缘包括卡接面和锥面一,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管、锥形管的端部位于卡接面内。
[000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锥形管外壁面为锥形面,沿轴向方向上厚度不同,越靠近卡套的一端厚度越大,远离卡套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所述锥形管内壁带有T形花纹,所述锥形管在靠近卡套的一端上设有不连续的纵向多瓣结构。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锥形管内径略小于复合管外径,锥形管外径略大于外套节内径,锥形管内表面与复合管外表面、锥形管外表面外套节内表面分别形成密封面。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套节包括圆柱筒二,所述圆柱筒二的一端与外接突缘,所述外接突缘设有锥面二,所述锥面一与锥面二之间设有T型密封环。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T型密封环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00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套节还包括纵向密封板,所述纵向密封板设置在复合管的
一端。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套节的壁厚t
Sd
设计如下:
[0013][0014]其中,P为复合管设计压力,MPa;D
O
为复合管外径,mm;[σ]为设计温度下内套节所用材料的许用应力,MPa;E
I
为焊接接头系数,无焊缝取1;Y为材料的温度修正系数;C1为厚度减薄附加量;C2为腐蚀或磨蚀附加量,mm;C3为齿纹加工深度(牙高),mm。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套节穿套在两个待连接的复合管中,所述内套节上设有一对对称结构的内接突缘,每个所述内接突缘均包括卡接面一和锥面一,卡接面一和锥面一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管、锥形管的端部位于卡接面一内,两对所述内接突缘分别与两个外套节通过卡套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优选的,复合管连接器,安装过程如下:
[0017]先将外套节套装在复合管上,然后将锥形管装入外套节和复合管之间,随后安装T型密封环,再将密封圈套在内套节上,用合适的压力将内套节压入复合管内,再用一定的拉力调整锥形管和外套节安装在合适位置,通过内胀外压,使内套节、外套节、锥形管与复合管紧密连接,最后通过两个卡套将内套节、外套节紧固、卡紧。
[0018]有益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连接器受力均匀,避免在连接器末端产生应力集中,破坏复合管结构。
[0020]2.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连接器可承受高压复杂载荷,所受压力越大,密封比压越大,具有高压自紧作用,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0021]3.结构简单,安装要求低,可反复拆装,便于检修,且拆装过程简单、方便、高效,只需拧紧卡扣螺栓即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剖视图(不含纵向密封板);
[0023]图2为本申请侧视图;
[0024]图3为内套节结构剖视图(具有一个内接突缘);
[0025]图4为锥形管结构剖视;
[0026]图5为锥形管结构侧视图;
[0027]图6为T型密封环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外套节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卡套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申请剖视图(含纵向密封板);
[0031]图10为内套节穿套两个复合管时的剖面图(具有两个内接突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
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两个复合管之间可以焊接时)
[0034]如图1

7所示,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包括穿套在复合管6内部的内套节7,所述复合管6外壁上由内到外依次设有锥形管5和外套节4,所述内套节7和外套节4通过卡套1固定连接,内套节7、外套节4卡紧,通过螺栓2和螺母9紧固。
[0035]所述内套节7为金属材质(铜和不锈钢最为常用),内套节7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在压作用下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包括圆柱筒一70,所述圆柱筒一70的前端与内接突缘连接71连接,圆柱筒一70的后端的直径不小于前端(略大于即可),所述圆柱筒一70的外壁上设有倒锯齿型花纹74,在内、外压力作用下,与复合管6咬合,形成一体。圆柱筒一70两端均设有密封槽72,所述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8,密封圈8与复合管6形成密封面,防止管道内流体泄漏。所述内接突缘71包括卡接面710和锥面一711,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管6、锥形管5的端部位于卡接面710内。内套节7靠近卡套1一端的直径略小于远离卡套一端的直径(表面为锥形面),成喇叭结构,可以减缓流道的改变,防止流体产生剧烈湍流,减少对管道的冲刷。
[0036]所述锥形管5外壁为锥形结构,锥度为1~3
°
,沿轴向方向上厚度不同,越靠近卡套1的一端厚度越大,远离卡套1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所述锥形管内壁带有T形花纹51,所述锥形管1在靠近卡套的一端上设有不连续的纵向多瓣结构5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套在复合管内部的内套节,所述复合管外壁上依次设有锥形管和外套节,所述内套节和外套节通过卡套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节包括圆柱筒一,所述圆柱筒一的前端与内接突缘连接,后端的直径不小于前端,所述圆柱筒一的外壁上设有倒锯齿型花纹,两端均设有密封槽,所以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所述内接突缘包括卡接面和锥面一,两者固定连接,或为一体结构,所述复合管、锥形管的端部位于卡接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外壁面为锥形面,沿轴向方向上厚度不同,越靠近卡套的一端厚度越大,远离卡套的一端厚度逐渐变小;所述锥形管内壁带有T形花纹,所述锥形管在靠近卡套的一端上设有不连续的纵向多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管内径略小于复合管外径,锥形管外径略大于外套节内径,锥形管内表面与复合管外表面、锥形管外表面外套节内表面分别形成密封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节包括圆柱筒二,所述圆柱筒二的一端与外接突缘,所述外接突缘设有锥面二,所述锥面一与锥面二之间设有T型密封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密封环的材质为硬质合金。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黄贤滨单广斌谢守明屈定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