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737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包括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连接有远端显影段,所述芯轴中段的外部连接有自膨体,所述自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芯轴的一端,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芯轴的外部,通过所述自膨体的滑动端在所述芯轴轴向上滑动实现控制所述自膨体的收缩与膨胀。该装置通过自膨体在支架释放完全后,在支架内相对移动也可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使得整个支架贴壁良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预防了临床上使用输送导丝按摩支架内壁导致支架脱丝,输送导丝打折情况的发生。情况的发生。情况的发生。

A self expanding structure at the far end of the delivery guide wire of the blood flow gui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膨出,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死亡率很高,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经历了早期弹簧圈栓塞、致密栓塞,瘤颈覆盖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再到血管重建、血流重构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探索,人们逐渐意识到血流导向才是使动脉瘤获得长期稳定疗效的关键,目前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利用密网支架较为致密的金属丝,阻隔载瘤动脉内血液到动脉瘤内的分流,加速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最终使动脉瘤闭塞而达到治愈目的。密网支架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既往术式存在的诸多风险,同时解决了特殊部位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困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传统介入手术治疗的复发率。
[0003]但是,在推送过程中的密网支架展开时,常常会遇到支架局部,尤其是头端展开不良,甚至无法展开,导致释放失败;或者支架与血管壁贴合不良,造成支架塌陷,导致治疗失败的情况发生。在出现这种情况时,临床上常采用输送导丝在血管内弯曲呈“8”字后进行密网支架内按摩,虽大多数情况可使支架充分展开,但是也存在把支架脱丝打折的情况。另外,支架在释放过程中,输送导丝尾端常常会向前移动很长一段距离,而临床医生在操作时,医生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支架的释放、展开和贴壁等支架相关情况,常常会忽略尾端导丝的位置,而输送导丝显影尾端向远端移动时如遇到迂曲的血管或者病人比较脆弱的血管壁阻挡,医生感知的阻挡力比较小,如果这时继续推送导丝会有导致血管壁破裂,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破裂的血管一般位于远端细小或结构复杂的血管,不容易用器械补救,对患者构成生命威胁。
[0004]而现有的血流导向装置例如Pipeline中,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装置为远端保护袖套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存在一定的弊端,原因是保护袖套在相对狭窄的血管中不容易打开,会导致支架无法释放,无法就行正常的使用,同时对于现有装置无法使支架与血管内壁能够充分地贴合。这将导致动脉瘤无法完全愈合,出血风险仍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包括芯轴,所述芯轴的一端连接有远端显影段,所述芯轴中段的外部连接有自膨体,所述自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芯轴的一端,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芯轴的外部;
[0007]通过所述自膨体的滑动端在所述芯轴轴向上滑动实现控制所述自膨体的收缩与
膨胀。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自膨体靠近所述远端显影段的一端为滑动端。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自膨体为多组金属丝组成的笼状结构,所述自膨体的两端由所述金属丝相互连接组成。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丝为形状记忆合金或者聚合物弹性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丝的外部设置有显影结构,且所述显影结构为显影丝或者显影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显影结构在所述金属丝上的连接方式为镶嵌、绕丝或者套环中的至少一种。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自膨体的数量为N个,1≤N≤10多个所述自膨体在所述芯轴靠近所述远端显影段的外部依次设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自膨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芯轴相对的两端。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组所述芯轴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自膨体为网状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通过在支架展开时与支架一同膨胀,给支架提供了径向的支撑力,可防止支架展开不良,预防支架塌陷,使支架更好的展开、贴壁,同时,当自膨体为中空结构时也有一定的预防远端输送导丝刺破血管的作用,而在芯轴两端固定的独立自膨体设计在膨胀后可以使得输送导丝远端缩小一定距离,自膨体数量越多,缩小的距离越多,使支架更好展开的同时也相对确保了安全性,而当需要回收时,自膨支架可以与支架一同回收到微导管内,恢复到压缩状态。相比于现有的技术,所述自膨体能很好地解决支架在狭小复杂血管中的展开问题,狭小和复杂的血管中,所述自膨体依然可以很好地实现膨胀,从而使得支架良好的展开、贴壁。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自膨体在支架释放完全后,在支架内相对移动也可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使得整个支架贴壁良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预防了临床上使用输送导丝按摩支架内壁导致支架脱丝,输送导丝打折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多个自膨体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中空结构的自膨体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多个中空自膨体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自膨体与外部
支架配合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自膨体在微导管内部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的在血管中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芯轴;2、远端显影段;3、自膨体;301、金属丝;302、显影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1),所述芯轴(1)的一端连接有远端显影段(2),所述芯轴(1)中段的外部连接有自膨体(3),所述自膨体(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芯轴(1)的一端,另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芯轴(1)的外部;通过所述自膨体(3)的滑动端在所述芯轴(1)轴向上滑动实现控制所述自膨体(3)的收缩与膨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体(3)靠近所述远端显影段(2)的一端为滑动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膨体(3)为多组金属丝(301)组成的笼状结构,所述自膨体(3)的两端由所述金属丝(301)相互连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301)为形状记忆合金或者聚合物弹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血流导向装置输送导丝远端自膨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新健朱勇男曾凡艳吴钰泽石华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