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134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在其布气筒和中心筒中间具有一布气腔;一虚拟水平面将布气筒沿上下方向分割为布气段和封闭段,在布气段上开设有布气孔;该中心筒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气管和膨胀管,在集气管上开设有集气孔,在膨胀管上开设有排气孔;布气筒、中心筒、触媒盖板、下封头以及收气件所圈围的空间形成为触媒腔,虚拟水平面将触媒腔分割为径向反应段和轴向反应段;在下封头的底部的中心部设置有排气口,在该排气口的内侧安装有一收气件,在该收气件上开设有收气孔。本申请中,将下封头所圈围的空间作为触媒腔,提高了反应器中触媒的装填量,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生产效率。产效率。产效率。

Radial axial hybrid two-stage bundle tube water bed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束管式水床反应器中,外壳均采用立式结构,并采用椭圆封头或球形封头,以使设备能够承受较高的反应压力。为便于堆放触媒和固定换热管,在反应器壳体的下端一般要设置支撑件,用于作为触媒支撑板和安装换热管的管板,支撑件下方的空间用于作为收集反应气的空间,反应气经下封头上的排气管排出,这使得反应器底部空间的几乎没有利用,在目前的常规生产所用的反应器内,也直接导致反应器内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下封头内的空间一般在十几立方米左右,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下封头内的空间,则会提高反应器的单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外壳,该外壳的下封头为椭圆封头或球形封头,在该外壳内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一布气筒和一中心筒,该布气筒套设在中心筒的外侧,该布气筒的下端密封地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使外壳与布气筒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布气腔;
[0004]在布气筒的上端安装有一触媒盖板,该触媒盖板与外壳的顶部之间形成为一进气腔,该进气腔连通布气腔,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连通该进气腔的进气口;布气筒与中心筒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在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冷媒出口管,在下封头上安装有冷媒进口管,换热管组的上端向上穿过触媒盖板后连通冷媒出口管,换热管组的下端连通冷媒进口管,换热管组经冷媒进口管直接支撑在下封头上;
[0005]一虚拟水平面将布气筒沿上下方向分割为布气段和封闭段,布气段位于封闭段的上侧,在布气段上开设有贯穿布气筒的筒壁的布气孔;
[0006]该中心筒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气管和膨胀管,集气管位于膨胀管的上侧,其中集气管向下不超过该虚拟水平面,在集气管上开设有贯穿集气管的管壁的集气孔,在膨胀管上开设有贯穿膨胀管的管壁的排气孔,膨胀管的下端呈封闭状,集气管的上端呈封闭状;
[0007]在下封头的底部的中心部设置有排气口,在该排气口的内侧覆盖有一收气件,布气筒、中心筒、触媒盖板、下封头以及收气件所圈围的空间形成为触媒腔,该触媒腔用于装填触媒,在下封头的下部安装有连通触媒腔的触媒卸料口;虚拟水平面将触媒腔分割为径向反应段和轴向反应段,其中径向反应段位于轴向反应段的上侧;在该收气件上开设有连通排气口和轴向反应段的收气孔。为保证径向反应段内的气体能够顺利地进入到集气管内,在本申请中,集气管到虚拟水平面的距离为0

100mm。
[0008]本申请中,反应器在运行时,原料气由进气口进入到进气腔内,然后进入到布气腔内,经布气孔沿径向进入到径向反应段内进行反应,形成反应混合气,反应混合气经集气孔进入到集气管,并向下经膨胀管上的排气孔进入到轴向反应段内,在轴向反应段内,反应混
合气沿轴向向下流动,并继续进行反应,最后由排气口排出反应器。本申请中,取消了设置在外壳内的下端板,将下封头所圈围的空间与布气筒所圈围的空间连通,一起作为触媒腔,提高了反应器中触媒的装填量,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利用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生产效率。以塔内径4米,总高21米,采用球形封头的反应器为例,其触媒装填量一般在190

200立方米,将下封头用于装填触媒后,能够增加约15立方米的触媒装填量,使反应器触媒装填总量提高7.5

7.9%,从而使反应器的产能提高7.5

7.9%。由于下端板的安装位置一般距离外壳中间筒的底部具有0.5

1.3米的距离,在取消下端板后,该部分空间也会用于装填触媒,使得触媒装填增加量要高于上述比例。
[0009]取消下端板后,将换热管组经冷媒进口管直接支撑在下封头上,以保证换热管组在反应器的稳定安装,而无需增设其他支撑部件。
[0010]进一步,为避免原料气直接进入到轴向反应段内,影响反应器内气体的分布,在布气筒的封闭段上不设置通孔。
[0011]具体地,在高度方向上,径向反应段占触媒腔的比例为60

70%。该设计能够保证原料气在反应器内的均匀分布,避免原料气在径向反应段的流速过高,影响反应效率,并降低原料气对触媒的冲击。径向反应段占比过低时,会导致原料气在径向反应段的流速过高,过高的流速使得原料气的反应效率降低,无法充分利用触媒,大量未反应的原料气在轴向反应段进行反应,导致轴向反应段的温度大幅度高于径向反应段,造成反应器内温度不匀,高温的轴向反应段还易于产生结焦现象。同样,当径向反应段占比过高时,原料气的反应主要集中在径向反应段,使得径向反应段的温度大幅度高于轴向反应段,同样造成反应器内温度不匀,以及径向反应段易于产生结焦现象。
[0012]进一步,为保证轴向反应段内气流最大限度地沿轴向向下流动,以提高原料气的反应效率,在高度方向上,以轴向反应段的高度为基准,膨胀管上的排气孔位于轴向反应段上部40%的区域内。即仅在膨胀管位于轴向反应段上部40%的区域内开设排气孔。由于径向反应段下部的部分气体会直接向下进入到轴向反应段内,进入到膨胀管内的气体主要是径向反应段中上部的气体,在上述比例内,可保证膨胀管内的气体顺利地进入到轴向反应段内,并最大限度地均匀地分布在轴向反应段内,然后沿轴向向下流动,继续进行反应。
[0013]进一步,中心筒还包括安装在膨胀管下端的过渡管,中心筒经过渡管支撑在收气件上,在过渡管上无贯穿过渡管的管壁的通孔。优选集气管、膨胀管、过渡管和收气件同轴设置。
[0014]该设计能够使中心筒具有有效的支撑,无需在反应器内设置专门的中心筒支架,优化反应器的内部结构。
[0015]进一步,该膨胀管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呈筒状的筒体、连接在筒体上端的上锥管和连接在筒体下端的下锥管;该筒体的内径大于集气管的外径;在筒体上开设有排气孔,在上锥管上不开设通孔。为保证膨胀管内的气体能够进可能地分布在轴向反应段的上部,上锥管的高度为150

250mm。
[0016]该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膨胀管内气体的流速,并提供更大的开孔面积,以降低气体从膨胀管排出时的流速,从而降低对膨胀管周围触媒的冲击,高速的气流易于使触媒产生振动,并导致触媒破碎。在上锥管上不开设通孔,是为了避免膨胀管内的气流向上流动,造成反应器内气流的紊乱。
[0017]进一步,该外壳还包括连接在下封头上端的中间筒,在中间筒的下端安装有支撑环,布气筒支撑在该支撑环上,中心筒和换热管组均自由地穿过支撑环的中心孔,支撑环的上下两侧经该中心孔连通。
[0018]将布气筒支撑在外壳的下部,在封闭段与外壳之间会形成一个下端封闭的环形腔,该环形腔会存留一定量的原料气,在原料气经布气孔进入到径向反应段内时,在外壳于布气段之间也会形成一个原料气层,该原料气层与环形腔内的原料气共同形成为一个保护气层,该保护气层能够降低反应器内温度对外壳的影响,减少外壳在反应时的膨胀率,从而减少外壳的变形,提高反应器的使用寿命。
[00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外壳,该外壳的下封头为椭圆封头或球形封头,在该外壳内沿竖直方向安装有一布气筒和一中心筒,该布气筒套设在中心筒的外侧,该布气筒的下端密封地连接在外壳的内壁上,使外壳与布气筒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布气腔;在布气筒的上端安装有一触媒盖板,该触媒盖板与外壳的顶部之间形成为一进气腔,该进气腔连通布气腔,在外壳的顶部设置有连通该进气腔的进气口;布气筒与中心筒之间设置有换热管组,在外壳的顶部安装有冷媒出口管,在下封头上安装有冷媒进口管,换热管组的上端向上穿过触媒盖板后连通冷媒出口管,换热管组的下端连通冷媒进口管,换热管组经冷媒进口管直接支撑在下封头上;一虚拟水平面将布气筒沿上下方向分割为布气段和封闭段,布气段位于封闭段的上侧,在布气段上开设有贯穿布气筒的筒壁的布气孔;该中心筒包括相互连通的集气管和膨胀管,集气管位于膨胀管的上侧,其中集气管向下不超过该虚拟水平面,在集气管上开设有贯穿集气管的管壁的集气孔,在膨胀管上开设有贯穿膨胀管的管壁的排气孔,膨胀管的下端呈封闭状,集气管的上端呈封闭状;在下封头的底部的中心部设置有排气口,在该排气口的内侧覆盖有一收气件,布气筒、中心筒、触媒盖板、下封头以及收气件所圈围的空间形成为触媒腔,该触媒腔用于装填触媒,在下封头的下部安装有连通触媒腔的触媒卸料口;虚拟水平面将触媒腔分割为径向反应段和轴向反应段,其中径向反应段位于轴向反应段的上侧;在该收气件上开设有连通排气口和轴向反应段的收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布气筒的封闭段上不设置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轴向混合型二段式束管水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高度方向上,径向反应段占触媒腔的比例为6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健王雪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聚拓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