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062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所述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壁的第一法兰盘,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壁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对拉螺杆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道防松结构,可有效保证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的连接的稳固性,能有效避免密封件松动,提高密封的稳定性。提高密封的稳定性。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热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在地热利用过程中,需要采用输送管进行地热水的输送,在两端输送管道之间通过端部法兰相连,两个端部法兰之间设有密封件。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采用端部法兰连接的结构,当连接法兰的螺纹连接件发生松动时,密封件随之松动,会出现泄露,导致大量地热能的损失。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密封件松动,提高密封的稳定性,避免的管路输送时造成的地热能损失。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所述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壁的第一法兰盘,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壁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对拉螺杆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上设有贯穿其上的4

6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所述第二法兰盘上设有贯穿其上的2

3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内设有密封收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密封收容槽内。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盘靠近所述第二法兰盘的一端根部设有凸起的第一肋环。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肋环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法兰盘靠近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根部设有凸起的第二肋环。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肋环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套整体为圆环状,所述连接套的外壁正对所述密封收容槽位置具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外侧面设有第一扳手平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扳手平面为相对设置的两个。
[0015]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扳手平面,所述第二扳手平面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中,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从两个方向压紧密封圈,如此,可有效起到密封的作用。而连接螺纹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形成第一
道螺纹防松结构。此外,本技术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增加了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中,连接螺纹位于端部,而法兰盘位于连接螺纹的尾部。即本技术中法兰盘并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设于连接管的端部,而是与连接管的端面隔开一端距离,用于为连接螺纹的加工及连接套的安装提供空间。另,本技术将密封圈设于连接套内,而不是直接设置于两个法兰盘之间,能有效避免密封件松动,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中:第一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中: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中: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连接套,4.密封圈,5.第一法兰盘,6.第二法兰盘,7.对拉螺杆,8.第一肋环,9.第二肋环,10.环状凸起,11.第一扳手平面,12.第二扳手平面;
[0024]51.第一安装孔;
[0025]61.第二安装孔;
[0026]31.密封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请参附图1

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二连接管2和连接套3,连接套3内安装有密封圈4,第一连接管1与连接套3的一端螺纹相连,且第一连接管1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密封圈4的一侧,第二连接管2与连接套3的另一端螺纹相连,且第二连接管2的一端的端面抵接密封圈4的另一侧,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包括:固定于第一连接管1外壁的第一法兰盘5,和固定于第二连接管2外壁的第二法兰盘6,第一法兰盘5和第二法兰盘6通过对拉螺杆7相连。
[0029]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管1旋入连接套3一端的内部,将第二连接管2旋入连接套3另一端的内部,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分别从两个方向压紧密封圈4,如此,可有效起到密封的作用。而连接螺纹起到一定的紧固作用,形成第一道螺纹防松结构。
[0030]此外,本技术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增加了第一法兰盘5和第二法兰盘6,在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中,连接螺纹位于端部,而法兰盘位于连接螺纹的尾部。即本技术中法兰盘并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设于连接管的端部,而是与连接管的端面隔开一端距离,用于为连接螺纹的加工及连接套3的安装提供空间。
[0031]另,本技术将密封圈4设于连接套3内,而不是直接设置于两个法兰盘之间,能有效避免密封件松动,提高密封的稳定性。
[0032]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法兰盘5上设有贯穿其上的4

6个第一安装孔51,第一安装孔51为圆孔,第二法兰盘6上设有贯穿其上的2

3个第二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1为腰形孔。
[0033]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51和第二安装孔61均用于对拉螺杆7穿过,具体实施时,由于第二连接管2旋紧后的锁紧位置不确定,所以将第二安装孔61设置为腰形孔,为安装螺杆的安装位置提供更大的调节空间。安装对拉螺杆7时,至少安装两根,且安装位置需考虑受力效果的均匀性。具体实施时,第一安装孔51的数量可设置为大于真正使用的数量,如此可为对拉螺杆7提供更多的位置选择,利于对拉螺杆7的顺利安装。
[0034]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套3内设有密封收容槽31,密封圈4设于密封收容槽31内。通过设置密封收容槽31,利于密封圈4的安装和防止密封件滑移。
[0035]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法兰盘5靠近第二法兰盘6的一端根部设有凸起的第一肋环8。
[0036]更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连接套的另一端螺纹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密封圈的另一侧,所述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壁的第一法兰盘,和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壁的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通过对拉螺杆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盘上设有贯穿其上的4

6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所述第二法兰盘上设有贯穿其上的2

3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热能输送用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内设有密封收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密封收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锐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