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百成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96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包括多个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的养殖池,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陆栖平台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商品棘胸蛙品质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很高的实用价值。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棘胸蛙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提高棘胸蛙活动能力,强化棘胸蛙体质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棘胸蛙是一种大型的野生蛙类,常栖息于阴山清澈水坑旁或有石洞的瀑布附近,喜在潮湿安静、少光、近水源、阴凉的山岩石壁下穴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及越南等地,因其肉质鲜美而深受人们喜爱。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采用人工方法养殖的棘胸蛙越来越多。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棘胸蛙对养殖水质的要求很高,很多养殖户取用地表水养殖难以满足棘胸蛙养殖的要求;二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缺少运动,使得养殖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了商品棘胸蛙的品质;三是人工养殖的棘胸蛙由于养殖环境相对固定,活动范围较小且棘胸蛙密度较大,因此容易得病,从而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公开日为2019年8月16日,公开号为CN11012242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棘胸蛙生态养殖系统及方法,包括蓄水池、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饵料饲养区;蓄水池、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饵料饲养区分别设有入水口及出水口;蓄水池的出水口分别连接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的入水口;饵料饲养区的入水口分别连接蛙卵孵化区、蝌蚪饲养区、棘胸蛙饲养区的出水口;蓄水池的入水口及饵料饲养区的出水口设有过滤设施。该养殖系统直接引用山泉水或溪水作为水源,通过设置蓄水池方便对养殖水质进行控制,有利于改善棘胸蛙的养殖环境。但该养殖系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水质难以达到要求、棘胸蛙活力差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强化棘胸蛙的活动能力,提高商品棘胸蛙的品质。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所存在的棘胸蛙容易得病,从而影响棘胸蛙养殖效益的问题,提供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及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棘胸蛙的发病率提高提高棘胸蛙的养殖效益。
[0005]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所述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包括多个养殖池,所述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所述的汲水坑设置在溪流的流道下方,汲水坑内设有多层用于过滤溪水的过滤层,汲水坑的底部与蓄水池相通,所述的蓄水池高于养殖池,蓄水池的出水口连接养殖池的进水口,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陆栖平台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本专利技术选用野外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旁建设棘胸蛙的养殖池,以便
充分利用相对洁净的溪流水源养殖棘胸蛙。本专利技术并非直接使用溪流中的流动水,而是在溪流流道的下方设置汲水坑,通过汲水坑内的多层过滤装置过滤后,再将水提供给棘胸蛙养殖用,这样可以确保水源的洁净,同时避免由于气候变化(例如旱季溪流的流动水可能不足,而通过溪流下方的汲水坑可以取到足够的水源;又如在雨天溪流内的流动水可能变得非常浑浊,无法直接为棘胸蛙养殖所用,而经过地下渗透过滤的水则仍可保持洁净)等对棘胸蛙水源造成的影响,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水源问题。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这样可以利用水源与养殖池的高低差,通过自然流动的方式进行供水或排水,无需额外动力。排水口可以根据相应养殖池内的棘胸蛙大小等调节养殖池的水位,以满足不同棘胸蛙的养殖要求。本专利技术在养殖池内的水栖区设置多个跳台,同时在池壁上设置跳板,可以方便棘胸蛙在水栖区的跳台、陆栖平台及池壁的跳板之间跳跃,满足棘胸蛙喜欢跳跃的天性,强化棘胸蛙的活动能力,提高棘胸蛙的品质,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棘胸蛙养殖中存在的棘胸蛙活力不足,体质差,影响商品棘胸蛙的品质的问题。
[0006]作为优选,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陆栖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至少部分淹没于水中的水栖洞穴,所述的水栖洞穴相互连通且与设置在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连通,所述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上。本专利技术的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这样便于养殖池的结构布置且便于安置喂食装置;在陆栖平台的底部设置水栖洞穴,可以满足棘胸蛙的穴居需求,同时这些水栖洞穴与进水口直接相通,可以在水栖洞穴内形成水流,时确保洞穴内的水质洁净并具有一定的新鲜空气流入(随进水水流带入),模拟棘胸蛙的自然生存环境。而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与进水口之间具有高度差,则可形成一段棘胸蛙喜欢的水流瀑布,通过水流冲击溅起形成一定的水雾,使养殖池的环境更接近自然状态。
[0007]作为优选,喂食装置包括饵料盘,所述饵料盘包括刚性结构的边框及呈绷紧状态的底布,饵料盘的下方的陆栖平台内部设有用于使底布上下弹动的弹击装置。棘胸蛙的主要饵料为黄粉虫等,但其活动能力通常较差,与野生环境的昆虫等实物有较大差别。本专利技术饵料盘的盘底采用绷紧状态的底布,并在饵料盘的下方设置弹击装置,当饵料盘内放置饵料时,通过弹击装置,饵料盘内的饵料就会出现跳动,尤其是对于为了增加棘胸蛙的营养而添加的某些非活体类的饵料,使其跳动可以刺激棘胸蛙跳跃抢食,不但有利于增加棘胸蛙的进食量,提高养殖效率,而且可以增强棘胸蛙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这里饵料盘的底布采用非金属材质的布类或丝网类制作,可以避免在受到弹击时发出很大声音,从而影响棘胸蛙的觅食。
[0008]作为优选,弹击装置包括靠近竖向水道设置且由进水水流驱动的转轮,所述转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爪转动,拨爪的下侧横向设有转动锤,所述转动锤的锤柄中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与所述的拨爪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下侧横向设有击打杆,击打杆的中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击打杆的一端与转动锤的锤体相对应,击打杆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在底布下方的弹击棒下端相对应;弹击装置工作时,进水水流通过转轮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落下时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本专利技术利用进入养殖池的水流驱动弹击装置实现对饵料盘底布的弹击,使饵料盘内的饵料间隙性跳动,这样无需外来动力,节能环保。
[0009]作为优选,饵料盘的上方设有饵料箱,饵料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及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与设置在饵料箱一侧的拨杆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有拨板及复位扭簧,拨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上端与拨板相对应,连杆的下端与转动锤的锤体顶部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升起时,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转动锤的锤体落下时,开关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出料口关闭。将用于控制饵料箱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与弹击装置联动,在弹击开始前,弹击装置中的锤体推动连杆升高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设置在野外具有落差的溪流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胸蛙养殖装置包括多个养殖池(1),所述的养殖池沿溪流的落差呈阶梯式布置,养殖池的上游侧设有用于从溪流中汲水的汲水坑(2)及储存溪水的蓄水池(3),所述的汲水坑设置在溪流的流道(4)下方,汲水坑内设有多层用于过滤溪水的过滤层(5),汲水坑的底部与蓄水池相通,所述的蓄水池高于养殖池,蓄水池的出水口(6)连接养殖池的进水口(7),所述的养殖池内设有棘胸蛙的水栖区(8)、陆栖平台(9)及喂食装置,所述的水栖区设有高于养殖池水面的跳台(10),养殖池的池壁上设有跳板(11),养殖池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养殖池内水位的排水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陆栖平台紧贴养殖池的池壁设置,陆栖平台的底部设有若干个至少部分淹没于水中的水栖洞穴(13),所述的水栖洞穴相互连通且与设置在陆栖平台中的竖向水道(14)连通,所述竖向水道的上端口位于进水口的下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喂食装置包括饵料盘(15),所述饵料盘包括刚性结构的边框及呈绷紧状态的底布(16),饵料盘的下方的陆栖平台内部设有用于使底布上下弹动的弹击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击装置包括靠近竖向水道设置且由进水水流驱动的转轮(17),所述转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拨爪(18)转动,拨爪的下侧横向设有转动锤(19),所述转动锤的锤柄中部设置在第一转轴(20)上,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与所述的拨爪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21)下侧横向设有击打杆(22),击打杆的中部设置在第二转轴(23)上,击打杆的一端与转动锤的锤体相对应,击打杆的另一端与竖直设置在底布下方的弹击棒(24)下端相对应;弹击装置工作时,进水水流通过转轮带动拨爪转动,拨爪通过向下拨动转动锤的锤柄尾部使转动锤的锤体升高,锤体落下时将击打杆的一端锤下,击打杆的另一端弹起通过弹击棒弹击饵料盘的底布,底布弹动使饵料盘内的饵料跳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盘的上方设有饵料箱(25),饵料箱的底部设有若干出料口(26)及用于控制出料口开闭的开关板,所述的开关板与设置在饵料箱一侧的拨杆(27)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设有拨板(28)及复位扭簧,拨板的下方竖直设置有连杆(29),连杆的上端与拨板相对应,连杆的下端与转动锤的锤体顶部相对应,转动锤的锤体升起时,推动连杆升高将拨板顶起通过拨杆转动开关板使出料口打开;转动锤的锤体落下时,开关板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出料口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外溪流区梯式棘胸蛙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上方的陆栖平台上设有用于控制转轮转动或停止的插板(30),插板上连接有用于提起插板的拉绳(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百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