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以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681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维持耐热性的同时提高耐擦伤性和耐候性的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具备树脂基材(10)、底漆层(11)和硬涂层(12)。基于分别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组装于车身(2)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和树脂基材(10)的总光线透过率来调整底漆层(11)的厚度和硬涂层(12)的厚度。另外,硬涂层(12)包括利用光改性法进行了改性的改性层(13),改性层(13)的改性程度也基于倾斜角度和总光线透过率进行调整。调整。调整。

Resin molded article, resin molded article for window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resin molded art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以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以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今,正在进行用于将在车辆用的灯具、天窗、车窗等需要透光性的车辆用部件中使用的玻璃材料置换为聚碳酸酯、丙烯酸等树脂材料的技术开发。树脂材料与玻璃材料相比重量轻,而且能够使用射出成型技术来形成为期望的设计,因此适于车身重量的轻量化、车辆设计的提升。
[0003]但是,树脂材料与玻璃材料相比,存在耐擦伤性、耐候性低这样的缺点,因此,若将树脂材料用于车辆用车窗等,则存在容易产生因刮水器的摩擦等引起的擦伤、由太阳光导致的变色这样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该问题,一直以来,已知对树脂材料的表面实施特殊的硬涂,提高耐擦伤性、耐候性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用底漆层和硬涂层覆盖透明树脂板(树脂基板),对硬涂层的表面照射紫外线光,形成改性层(固化膜),提高耐擦伤性、耐候性。
[0005]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基板的表面形成底漆层,在底漆层的表面形成有机硅聚合物的硬涂层,对硬涂层的表面照射波长200nm以下的紫外光,仅将曝光部分改性为以二氧化硅为主成分的改性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透明树脂板的技术,其形成有:内层,其包含由紫外线固化性包覆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和透明固化物层(硬涂层),其由含有源自与该内层接触的聚硅氮烷的二氧化硅的两个最外层构成。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专利第4536824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专利第5708499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WO2009/110152国际公开公报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

71380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3]然而,在车辆用的灯具、天窗、车窗等车辆用部件中,为了遮掩破旧、提高美观性,会局部地实施黑色、烟熏,各部分对于太阳光的吸热能力不同。另外,这些车辆用部件的表面包括根据设计而不同曲率的平面、曲面,并且在安装于车身的情况下,各部分以不同角度倾斜,因此太阳光对各部分的照射角度也不同。这样,这些车辆用部件在各部分具备不同吸热能力和不同照射角度,因此各部分会承担不同的热负担。
[0014]另外,在树脂材料中,随着使底漆层、硬涂层、改性层的层厚变厚,耐擦伤性、耐候性会上升,但存在耐热性降低的问题(参照图9)。
[0015]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2的技术,由于在透明树脂板的表面均匀地形成底漆层、硬涂层、改性层,因此不仅耐热性均匀地降低,而且存在局部产生热负担大的部位、且在该部位容易产生裂纹的问题。
[0016]另外,根据专利文献3、4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有机硅聚合物的热固化而产生脱水、脱醇等缩合反应,硬涂层收缩而内部应力累积,结合状态不完全而成为有大量缺陷的硬涂层,容易产生剥离、裂纹、白浊、溶剂裂纹等。进而,在这样的硬涂层中,还存在如下问题:若对有机硅聚合物的最外表面照射紫外光,使有机基团脱离,则内部应力会进一步累积。
[001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耐擦伤性和耐久性(耐热性和耐候性)的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以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0018]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9](1)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以及车窗用树脂成型品的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基材;硬涂层,所述硬涂层覆盖树脂基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设置于树脂基材与硬涂层之间,其中,硬涂层和/或底漆层是基于将树脂成型品组装于规定的产品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以及树脂基材的总光线透过率来进行厚度调整而成。此时,硬涂层包括利用紫外光对所述硬涂层进行光改性而成的改性层,改性层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和总光线透过率来调整改性程度。
[0020](2)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树脂基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底漆层的工序;以及利用硬涂层覆盖底漆层的工序;其中,设置底漆层的工序和/或利用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包含基于将车窗用树脂成型品组装于车身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以及树脂基材的总光线透过率来进行厚度调整的工序。此时,硬涂层包含利用紫外光对硬涂层进行光改性而成的改性层,改性层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和总光线透过率来调整改性程度。
[0021](3)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的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基材;硬涂层,所述硬涂层覆盖树脂基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底漆层,所述底漆层形成于树脂基材与硬涂层之间,其中,硬涂层包括:含有有机硅系化合物的第一硬涂层和含有聚硅氮烷化合物的第二硬涂层,第二硬涂层的层厚为1μm以下。
[0022](4)优选地,第二硬涂层的层厚为0.5μm以下。
[0023](5)优选地,硬涂层包含第一改性层,所述第一改性层是利用紫外光将硬涂层改性为二氧化硅而成。
[0024](6)优选地,第二硬涂层包含第二改性层,所述第二改性层是在氧气气氛下利用紫外光将所述第二硬涂层改性为二氧化硅而成,或者在氮气氛下利用紫外光将所述第二硬涂层改性为氮化硅而成。
[0025](7)本专利技术的车窗用树脂成型品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3)~(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中,第二硬涂层形成在车厢外侧。
[0026](8)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在树脂基材上形成底漆层的工序和利用硬涂层覆盖底漆层的工序,利用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包含:用含有有机硅系化合物的第一硬涂层覆盖底漆层的工序;和含有聚硅氮烷化合物的第二硬涂层覆盖第一硬涂层的工序,在用第二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中,将所述第二硬涂层的层厚设为1μm。
[0027](9)在上述(8)的情况下,优选地,在用第二硬涂层覆盖的工序中,将第二硬涂层的层厚设为0.5μm以下。
[0028](10)优选地,用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包括:对硬涂层照射紫外光,形成将硬涂层的至少一部分光改性为二氧化硅而成的第一改性层的工序。
[0029](11)优选地,用第二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包含在氮气氛下对第二硬涂层照射紫外光,形成将第二硬涂层的至少一部分光改性为氮化硅而成的第二改性层的工序。
[0030]专利技术效果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或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根据太阳光的吸热能力及倾斜角度(组装于车辆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调整硬涂层、底漆层的层厚,调整改性层的改性程度,因此对于热负担高的部分维持耐热性,并且对于热负担低的部分起到强化耐擦伤性、耐候性这样的效果。
[003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树脂成型品、车窗用树脂成型品以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由于由即使在低温下也能够形成致密的膜的聚硅氮烷化合物构成第二硬涂层,因此起到能够兼顾耐擦伤性和耐久性的效果。另外,在利用紫外光进行了光改性的情况下,能够形成更致密的二氧化硅膜,在氮气气氛中利用紫外光进行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树脂基材;硬涂层,所述硬涂层覆盖所述树脂基材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底漆层,所述底漆层设置于所述树脂基材与所述硬涂层之间,其中,所述硬涂层和/或所述底漆层是基于将所述树脂成型品组装于规定的产品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树脂基材的总光线透过率来进行厚度调整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材包括:所述总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下且所述倾斜角度为30
°
以下的第一部分;和作为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包含的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2μm以下,所述第二部分所包含的所述底漆层的厚度大于2μm且为20μ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材包括:所述总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下且所述倾斜角度为30
°
以下的第一部分;和作为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所包含的所述硬涂层的厚度为0.01μm以上且6μm以下,所述第二部分所包含的所述硬涂层的厚度大于6μm且为20μ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包含利用紫外光对所述硬涂层进行光改性而成的改性层,所述改性层是基于所述倾斜角度和所述总光线透过率来调整改性程度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基材包含:所述总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下且所述倾斜角度为30
°
以下的第一部分;和作为所述第一部分以外的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不包含所述改性层。6.一种车窗用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成型品。7.一种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在树脂基材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底漆层的工序;利用硬涂层覆盖所述底漆层的工序;以及利用紫外光对所述硬涂层进行光改性的工序,其中,设置所述底漆层的工序和/或利用所述硬涂层进行覆盖的工序包含基于将车窗用所述树脂成型品组装于车身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以及所述树脂基材的总光线透过率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丸美由贵堤康章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