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74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包括:检修装置主体结构,还包括控制系统、固定工装、定位浮标、压载块。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双层底座、充气围墙、水挡部件、随形密封、直梯、作业格栅平台、围墙刚性增强插件。双层底座,为双层形式,外层周界水密,并能容纳充气围墙折叠后的容积;内层部分镂空设计,能增加排水性能;充气围墙,为双层气囊结构,中间能插接围墙刚性增强插件,不作业时,能排气折叠至双层底座的空间中,减少存储空间,充气后围成作业区域,并能承受外部的水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充气结构,具有较大的作业灵活性;组成简单,拆装方便,对比进坞作业,可有效缩小作业规模,节省时间,实现战力快速恢复。实现战力快速恢复。实现战力快速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舰船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适用于球鼻首导流罩水下检修。

技术介绍

[0002]舰船球鼻首是舰首声纳的工作舱室,是反潜作战对水下探测的窗口,是舰船反潜作战能力的重要保证。球鼻首导流罩的检修一直是制约战力的关键,因为球鼻首导流罩位于船体水下最低处,要进行检修,常规是需要整船进坞。整船进坞工作量大,难度高,周期长,直接制约了目前的战备执勤。
[0003]水下作业技术目前在民船海工领域较为广泛,适用于暂时无法进坞维修或者进坞维修代价较大的水下工程项目。目前的水下作业技术宽泛,但没有适合球鼻首检修作业的专用装置。
[0004]通过设计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对球鼻首区域外围水排开,可最大限度接近“进坞”的工作环境,对球鼻首的巡检、维护和修理提供工作保证,其工程量比进坞小,周期也进一步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能满足舰船球鼻首水下检修作业的需要。
[0006]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包括:检修装置主体结构、控制系统、固定工装、定位浮标、压载块;
[0007]所述检修装置主体结构与控制系统通过电气连接,实现控制功能;
[0008]所述固定工装,将检修装置主体结构部分与所修理的船舶固定,防止风浪条件下检修装置移位;
[0009]所述压载块通过与检修装置主体结构牢固连接,实现控制浮态功能;
[0010]所述定位浮标通过绳索与检修装置主体结构连接,用于显示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入水后在水下的位置。
[0011]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双层底座、充气围墙、水挡部件、随形密封、直梯、作业格栅平台、围墙刚性增强插件;
[0012]所述双层底座,为双层形式,外层周界水密,并能容纳充气围墙折叠后的容积;内层部分镂空设计,能增加排水性能;
[0013]所述充气围墙,为双层气囊结构,中间能插接围墙刚性增强插件,不作业时,能排气折叠至双层底座的空间中,减少存储空间,充气后围成作业区域,并能承受外部的水压力;
[0014]所述直梯,安装在充气围墙上,用于通过该直梯进出检修装置,实现作业功能;
[0015]所述水挡部件,额外分块插接到充气围墙上,用于阻挡少量的波浪飞溅;
[0016]所述作业格栅平台,根据作业区域固定在双层底座上,提供作业的基础平台;
[0017]所述双层底座与充气围墙和随形密封连接,排气后,充气围墙和随形密封能压缩放置在双层底座中,双层底座内含有流水用的流水开孔,同时流水孔能兼顾安装压载块的接口。
[0018]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围墙刚性增强插件,是由复合材料、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管结构或方管结构,能用于增强充气围墙的刚性。
[0019]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随形密封,由密封结构和固定结构组成,能实现在舰船外板变化处进行密封,并能适应不同的船型。
[0020]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箱、充放气系统、排水系统,可实现装置充气起浮、排水、排气等作业功能;所述控制电箱位于甲板上放置,所述充放气系统和排水系统内置于双层底座中。
[0021]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充放气系统包括:气瓶、充气机、气管,内置于双层底座内,用于充气围墙的充气和排气。
[0022]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水泵和水管,内置于双层底座内,用于排干装置围起的作业区域内的水。
[0023]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工装包括:吊耳、丝杠。
[0024]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浮标,具有夜光功能,位于双层底座的中线面、前后端部位置,能在水面标记双层底座的轮廓形状。
[0025]上述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中,所述压载块,由钢制成,能固定在双层底座上,用于调整浮态。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有益效果是:
[0027]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充气结构,具有较大的作业灵活性;组成简单,拆装方便,对比进坞作业,可有效缩小作业规模,节省时间,实现战力快速恢复。
附图说明
[0028]本技术的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主要组成图;
[0030]图2是检修装置主体结构的工作状态(剖面图);
[0031]图3是检修装置主体结构的工作状态(俯视图);
[0032]图4是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底部主要组成;
[0033]图5是检修装置与舰船球鼻艏相对状态示意图。
[0034]图中,1检修装置主体结构,2控制系统,3固定工装,4定位浮标,5压载块,6双层底座,7充气围墙,8水挡部件,9随形密封,10直梯,11作业格栅平台,12围墙刚性增强插件,13控制电箱,14充放气系统,15排水系统,16 固定工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6]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主要由检修装置主体结构1,控制系统2,定位浮标4,双层底座6,充放气系统14,排水系统15等组成。
[0037]如图2、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检修装置主体结构的工作状态(剖面图)。检修装置入水后,定位浮标4标示其位置,舰艇根据浮标标示,将船行驶至相应位置;由控制系统2控制充放气系统14进行充气、展开,形成浮力,起浮到位后,随形密封9完成后端密封后,由排水系统15对内部水进行排干;同时充气围墙 7中根据情况插入围墙刚性增强插件12,安装水挡部件8;根据总体浮态情况,安装压载块5;最后,与主船体间采用固定工装16进行固定,作业时安装好作业格栅平台。
[0038]检修装置1主体结构包括双层底座6、充气围墙7、水挡部件8、随形密封 9、围墙刚性增强插件12等;
[0039]控制系统2包括控制电箱13,充放气系统14和排水系统15等;其中控制电箱13位于甲板上放置,充放气系统14和排水系统15内置于双层底座6中;
[0040]双层底座6与充气围墙7和随形密封9连接,排气后,二者可压缩放置在双层底座中,双层底座内含有流水用的流水开孔,外底处水密,同时流水孔可兼顾安装压载块5的接口;
[004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修装置主体结构、控制系统、固定工装、定位浮标、压载块;所述检修装置主体结构与控制系统通过电气连接,实现控制功能;所述固定工装,将检修装置主体结构部分与所修理的船舶固定,防止风浪条件下检修装置移位;所述压载块通过与检修装置主体结构牢固连接,实现控制浮态功能;所述定位浮标通过绳索与检修装置主体结构连接,用于显示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入水后在水下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鼻首水下检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装置主体结构包括:双层底座、充气围墙、水挡部件、随形密封、直梯、作业格栅平台、围墙刚性增强插件;所述双层底座,为双层形式,外层周界水密,并能容纳充气围墙折叠后的容积;内层部分镂空设计,能增加排水性能;所述充气围墙,为双层气囊结构,中间能插接围墙刚性增强插件,不作业时,能排气折叠至双层底座的空间中,减少存储空间,充气后围成作业区域,并能承受外部的水压力;所述直梯,安装在充气围墙上,用于通过该直梯进出检修装置,实现作业功能;所述水挡部件,额外分块插接到充气围墙上,用于阻挡少量的波浪飞溅;所述作业格栅平台,根据作业区域固定在双层底座上,提供作业的基础平台;所述双层底座与充气围墙和随形密封连接,排气后,充气围墙和随形密封能压缩放置在双层底座中,双层底座内含有流水用的流水开孔,同时流水孔能兼顾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国张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