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68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配置在第一冷却设备(O1)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冷却设备(R1)的冷却效率。作业机(1)具备:冷却风扇(F1)、以及串联地配置在由冷却风扇(F1)产生的冷却风(81)的流路上的第一冷却设备(O1)及第二冷却设备,第一冷却设备(O1)配置在第二冷却设备(R1)的冷却风(81)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热交换抑制部(95),所述热交换抑制部(95)设置在与冷却风扇(F1)的旋转中心附近(F2)的区域(F3)对应的部分,抑制冷却风(81)与在该第一冷却设备(O1)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冷却设备(O1)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冷却设备(O1)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Wor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作业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具有:串联地配置在由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上的第一冷却设备(油冷器)及第二冷却设备(散热器)。第一冷却设备配置在第二冷却设备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作业机具有如下作业装置,其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行驶体的前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特开2019

187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特开2011

1162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4]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作业机中,由于从第一冷却设备被去除的热量,导致流向配置在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冷却设备的冷却风的温度变高,使第二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降低。而且,作业机在夜间等进行作业时为了对行驶体的周边进行照明,在行驶体侧设有灯,但若灯为固定状,则在使作业装置绕摆动轴心转动进行挖掘作业时,有时会无法对挖掘方向进行照明,或者灯光反射至作业装置而造成晃眼。
[0005]本专利技术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高配置在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变更灯的朝向的作业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的作业机具备:冷却风扇、以及串联地配置在由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上的第一冷却设备及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第一冷却设备配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热交换抑制部,所述热交换抑制部设置在与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中心附近的区域对应的部分,抑制所述冷却风与在该第一冷却设备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
[0007]另外,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具有: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的散热部、以及未设置所述翅片的非散热部,所述非散热部构成所述热交换抑制部。另外,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具有:相互空出间隔地并行状配置的第一罐及第二罐、以及将所述第一罐与所述第二罐连通且在第一罐及所述第二罐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
个管,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构成为使要冷却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一罐或所述第二罐中的一个并从另一个流出,所述散热部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设置所述翅片而构成的,所述非散热部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形成未设置所述翅片的冷却风流通路而构成的。
[0008]另外,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具有:相互空出间隔地配置的流体冷却用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一端侧彼此连结的第一连结管、以及将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的另一端侧彼此连结的第二连结管,所述热交换抑制部由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且所述第一连结管与所述第二连结管之间的开口部构成。
[0009]另外,所述第一设备具有:相互空出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一管体、将所述第一管体彼此连通且在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管、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一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相互空出间隔地配置的一对第二管体、将所述第二管体彼此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管、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管之间的翅片,所述第一连结管将一方的所述第一管体与一方的所述第二管体连通,所述第二连结管将另一方的所述第一管体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管体连通。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形态的作业机具备:行驶体、以能够绕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摆动轴心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行驶体的前部的作业装置、对所述行驶体的周边进行照明的灯、以及设置在所述行驶体侧且以能够使所述灯的朝向绕纵轴变更的方式支撑所述灯的灯支撑机构。另外,所述行驶体具有:行驶装置、搭载于所述行驶装置的机体、以及搭载于所述机体的驾驶室,所述灯支撑机构在所述驾驶室的室内侧具有对所述灯的朝向进行变更操作的操作部。
[0011]另外,所述灯支撑机构具有:绕所述纵轴与所述灯一体转动的可动构件、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且支撑所述可动构件使之能够绕所述纵轴转动且能够在沿着所述纵轴的方向上移动的支撑构件、以及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转动的限制结构部,所述限制结构部通过使所述可动构件在沿着所述纵轴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允许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转动。
[0012]另外,所述灯支撑机构具有按压所述可动构件的施压构件,所述限制结构部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的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可动构件且通过从上方卡合至所述第一卡合部来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绕所述纵轴的转动的第二卡合部,所述操作部在比所述限制结构部靠下方的位置安装于所述可动构件。
[0013]另外,所述第一卡合部由绕所述纵轴配置的多个槽形成,所述第二卡合部由通过选择性地嵌在所述多个槽来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的转动的卡合构件形成,所述支撑构件具有止挡件,当在推起所述可动构件而所述卡合构件从所述槽脱离的状态下转动所述可动构件时,所述止挡件通过与所述卡合构件抵接,从而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的转动。
[0014]另外,所述可动构件具有抵接构件,所述抵接构件以可动构件被推起时所述卡合构件不会位于比所述止挡件靠上方的方式抵接于所述支撑构件,从而限制所述可动构件的上移。另外,具备连动部,所述连动部与所述作业装置绕所述摆动轴心的转动连动地变更所述灯的所述朝向。
(专利技术效果)
[0015]根据上述作业机,能够降低从第一冷却设备流向第二冷却设备的冷却风的温度。由此,能够提高配置在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冷却设备的冷却效率。另外,根据上述作业机,能够绕纵轴变更灯的朝向。由此,在使作业装置绕摆动轴心转动进行作业时,能够将灯的朝向变更为所需方向。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作业机的侧视图。图2是作业机的俯视图。图3是灯装置的侧视局部剖面图。图4是灯装置的前视图。图5是灯装置的俯视图。图6是操作部的仰视图。图7是灯装置的剖面图。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剖面图。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灯装置的结构图。图11是油冷器、散热器及冷却风扇的侧视图。图12是油冷器、散热器及冷却风扇的前视图。图13是油冷器的前视剖面图。图14是油冷器的变形例的前视剖面图。图15是油冷器的变形例的前视剖面图。图16是油冷器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一面适当参照附图一面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作业机1的整体构成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作业机1的概略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1,例示了作为回转作业机的反铲挖掘机。此外,作为作业机,不限于反铲挖掘机,也可以是拖拉机、装载机、联合收割机等。
[0018]如图1、图2所示,作业机1具备:行驶体1A、以及装备在行驶体1A上的作业装置4。行驶体1A具有:行驶装置3、搭载于行驶装置3上的机体(回转台)2、以及搭载于机体2上的驾驶室5。驾驶室5的室内设置有供操作者(驾驶者)就座的驾驶座(座位)6。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作业机,具备:冷却风扇、以及串联地配置在由所述冷却风扇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上的第一冷却设备及第二冷却设备,所述第一冷却设备配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设备的所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具有热交换抑制部,所述热交换抑制部设置在与所述冷却风扇的旋转中心附近的区域对应的部分,抑制所述冷却风与在该第一冷却设备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具有:设置有散热用的翅片的散热部、以及未设置所述翅片的非散热部,所述非散热部构成所述热交换抑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设备具有:相互空出间隔地并行状配置的第一罐及第二罐、以及将所述第一罐与所述第二罐连通且在第一罐及所述第二罐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管,所述第一冷却设备构成为使要冷却的流体流入所述第一罐或所述第二罐中的一个并从另一个流出,所述散热部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设置所述翅片而构成的,所述非散热部是在相邻的所述管之间形成未设置所述翅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堀井启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