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659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具备:功率模块、端子台、收纳功率模块和端子台的壳体、将功率模块和与壳体外部的电气部件连接的导电部件电连接的母线。端子台是电连接母线和导电部件的部件,并具有: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面,且在第二面具备相对于该端子台可移动地设置的紧固部件。另外,母线在功率模块与导电部件之间以包围端子台的第一面、连接面和第二面的方式形成,并在第二面通过紧固部件与导电部件连接。连接。连接。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力变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包含通过端子台连接与功率模块连接的母线和与外部的电气部件连接的导电部件(动力电缆)的结构。在这样的电力变换装置中,有可能被导电部件牵拉而使应力集中在端子台上。
[0003]在JP2014-17900A中公开了一种逆变器(电力变换装置),其为了降低施加在端子台上的应力,使用能够在端子台的内部移动的螺母(紧固部件)来连接母线和导电部件(动力电缆)。
[0004]在JP2014-17900A所记载的技术中,虽然能够缓和施加在端子台上的应力,但应力会经由导电部件而施加到母线上。若从导电部件向母线施加应力,则有可能向连接功率模块和母线的紧固点施加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能够降低施加到连接母线和导电部件的端子台的应力,并且能够降低施加到功率模块和母线的紧固点的应力。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其具备:功率模块、端子台、收纳功率模块和端子台的壳体、将功率模块和与壳体外部的电气部件连接的导电部件电连接的母线。端子台是电连接母线和导电部件的部件,具有: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连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面,并且在第二面上具备相对于该端子台可移动地设置的紧固部件。另外,母线在功率模块与导电部件之间以包围端子台的第一面、连接面和第二面的方式形成,并在第二面通过紧固部件与导电部件连接。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0008]图2a是端子台的平面图。
[0009]图2b是端子台的背面图。
[0010]图2c是端子台的正面图。
[0011]图2d是端子台的下面图。
[0012]图2e是设置夹子前的端子台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电力变换装置
100例如是车辆用的逆变器等。
[0015]电力变换装置100由功率模块1、连接器(导电部件)2、端子台3、壳体4、传热片(冷却部件)5、母线6等构成。
[0016]功率模块1是具有将电力变换为直流或交流的功能的电路,由包含半导体元件的多个电气部件构成。功率模块1被收纳在壳体4内,并且与壳体4外部的电力源(未图示)等电连接。另外,功率模块1具备连接端子部11,在连接端子部11与母线6的一端电连接。如后叙所述,母线6的另一端在端子台3与连接器2电连接,该连接器2与电力变换装置100外部的电气部件电连接。这样,功率模块1经由母线6及连接器2与电力变换装置100外部的电气部件电连接。
[0017]连接器2是用于将功率模块1和电力变换装置100外部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部件,设置于收纳功率模块1和端子台3的壳体4的侧壁41。连接器2包括连接器端子21,该连接器端子21从壳体4的开口411朝向壳体4的内部突出,是电连接到诸如电动机等壳体4外部的强电系统的电气部件的强电线束(导电构件)的一端。连接器端子21在端子台3螺栓紧固于母线6,由此,连接器(导电部件)2与母线6电连接。
[0018]端子台3是用于将与功率模块1连接的母线6和与电力变换装置100外部的电气部件电连接的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的作为基座的部件,由PPS(Poly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等树脂构成。端子台3是具有上表面(第一面)31、与上表面31相对的下表面(第二面)32、连接上表面31和下表面32的侧面(连接面)33的多面体,被收纳于壳体4内。另外,端子台3具有从侧面33向端子台3的外侧方向突出的凸缘34。凸缘34在后述的壳体4的突出部44上通过螺栓等紧固到壳体4,由此,端子台3固定到壳体4。
[0019]另外,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设置有相对于端子台3可移动的浮动螺母(紧固部件)35。母线6和连接器2的连接器端子21通过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利用紧固于浮动螺母35的螺栓36紧固而电连接。另外,母线6和连接器端子(导电部件)21的紧固结构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0020]壳体4由铝等金属材料形成,收纳功率模块1以及端子台3等。壳体4由上壁(未图示)、侧壁41、第一底壁42、连结第一底壁42和侧壁41的第二底壁43构成。
[0021]在壳体4的第一底壁42上载置功率模块1。另外,第一底壁42具备朝向上方突出并且支承端子台3的突出部44。如上所述,设置在端子台3的侧面33的凸缘34通过螺栓等紧固在突出部44上。另外,第一底壁42具备用于载置后述的传热片5的台座部45。台座部45在载置功率模块1的位置和收纳端子台3的位置之间的位置朝向上方突出而形成,并且具有载置传热片5的载置面(上表面)451。另外,在第一底壁42的载置功率模块1的位置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冷却功率模块1的冷却水流动的水路46。
[0022]在壳体4的侧壁41,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附近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器2。连接器2设置在侧壁41的外侧面,在侧壁41的设置连接器2的位置形成有使连接器2的连接器端子21通过的开口部411。连接器2的连接器端子21经由开口部411向壳体4的内部突出,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与母线6连接。
[0023]壳体4的第二底壁43从第一底壁42的形成有突出部44的位置向下方延伸设置,在比母线6和连接器端子21连接的部分更下方的位置弯曲而与侧壁41的一端412连结。由此,端子台3的下表面32上的母线6及连接器端子21的下方由壳体4(第二底壁43及侧壁41)覆
盖。
[0024]传热片(冷却部件)5是将母线6的热向壳体4传热的部件,由具有传热性及绝缘性的硅系材料构成。传热片5载置在壳体4的台座部45的载置面451上,传热片5的上表面51与母线6接触。即,传热片5由台座部45和母线6夹持。由此,母线6的热经由传热片5向壳体4释放,因此能够对母线6的热进行散热。
[0025]母线6将功率模块1和与电力变换装置100外部的电气部件连接的导电部件(连接器2)电连接。母线6的一端在载置在功率模块1的连接端子部11上的状态下,通过螺栓等紧固于功率模块1。母线6的另一端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上,通过浮动螺母(紧固部件)35和与其紧固的螺栓36螺栓紧固于连接器2的连接器端子21。
[0026]接着,说明母线6和连接器端子(导电部件)21的紧固结构。
[0027]在端子台3的下表面32上设有凹部321,浮动螺母(紧固部件)35以相对于端子台3沿上下方向(与下表面32垂直的方向)可移动的方式嵌合在该凹部321。母线6和连接器2的连接器端子21通过紧固在浮动螺母35上的螺栓36一起紧固,由此,母线6和连接器端子(导电部件)21电连接。另外,浮动螺母35也可以使用已知的任何螺母,例如使用由嵌合在凹部32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具备:功率模块;端子台;壳体,其收纳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端子台;母线,其将所述功率模块和与所述壳体外部的电气部件连接的导电部件电连接,其中,所述端子台是将所述母线和所述导电部件电连接的部件,并具有: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将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连接的连接面,且在所述第二面具备相对于该端子台可移动地设置的紧固部件,所述母线在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导电部件之间以包围所述端子台的所述第一面、所述连接面和所述第二面的方式形成,并在所述第二面通过所述紧固部件与所述导电部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位于所述功率模块和所述端子台之间的台座部,在所述母线与所述台座部的上表面之间夹持有将所述母线的热向所述壳体传递的冷却部件,所述功率模块具有在载置了所述母线的状态下连接所述母线的连接端子部,所述母线载置于所述端子台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渕泰三早川和宏高桥礼杉原裕宣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