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46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齿轮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包括加工箱、定位组件和废屑收集组件,所述加工箱内设置有加工槽,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加工槽内,所述加工槽内一侧壁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加工箱外壁设置有驱动组件,该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启动气缸,使横梁带动转动座与传动杆远离,支撑板和定位座上对应的定位点对齐,通过拨块驱动齿圈,齿圈带动从动轮旋转,进一步的,使定位块伸入定位槽,在连接管上套上需要加工的物件,并通过螺母锁死,设备方便装配。设备方便装配。设备方便装配。

Gear processing transfer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加工转运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齿轮加工
,具体为齿轮加工转运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机械的方法获得齿轮特定结构和精度的工艺过程。齿轮是汽车运动中的核心传动部件,其加工质量的优劣对汽车总成乃至整车的振动噪声以及可靠性等会带来直接影响,有时会成为制约产品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0003]现有的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在使用中发现,其不方便对多组齿轮同时进行加工,齿轮定位不稳定,设备不方装配,没有废屑收集处理装置,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齿轮加工转运平台。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包括加工箱、定位组件、传动杆和废屑收集组件,所述加工箱内设置有加工槽,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所述加工槽内,所述加工槽内一侧壁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加工箱外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杆一端与所述对接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另一端贯通所述加工箱壁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齿圈、从动轮、定位块、支撑板、连接管、螺母和拨块,所述定位座套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主动槽和从动槽,所述从动槽设置为多组均匀布置在所述主动槽周侧,所述从动槽与所述主动槽贯通,所述齿圈设置在所述主动槽内,所述从动轮一端与所述齿圈啮合,所述从动轮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定位块,所述从动轮和定位块构成锁死件与所述从动槽相匹配,所述支撑板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座外壁与所述通孔相匹配,所述通孔周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所述传动杆上套有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定位座侧壁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所述定位座远离所述连接管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拨块与所述齿圈侧壁连接,所述拨块从所述滑轨延伸出。
[0008]为了方便定位座与支撑板装配,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定位点相匹配。
[0009]为了方便被加工物件夹持稳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连接管一侧设置有摩擦垫,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靠近所述螺母一侧。
[0010]再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传动杆驱动稳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台和电机,所述支撑台与所述加工箱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台上,所述电机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杆连接。
[0011]更为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传动杆驱动稳定,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对接组件包括气缸、横梁和转动座,所述气缸一端与所述加工槽内壁连接,所述气缸另一端与所述横梁连
接,所述气缸设置为两组对称布置在所述转动座两侧,所述转动座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传动杆与所述转动座相匹配。
[0012]为了方便收集废屑,本技术改进有,所述废屑收集组件包括废屑收集箱和废屑收集框,所述废屑收集箱上方与所述加工槽贯通,所述废屑收集箱内设置有所述废屑收集框,所述废屑收集框与所述废屑收集箱呈抽屉式滑动连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启动气缸,使横梁带动转动座与传动杆远离,支撑板和定位座上对应的定位点对齐,通过拨块驱动齿圈,齿圈带动从动轮旋转,进一步的,使定位块伸入定位槽,在连接管上套上需要加工的物件,并通过螺母锁死,设备方便装配。
[0016]该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在定位座上设置有摩擦垫,在连接管上设置有垫片,保证物件定位稳定,气缸带动横梁移动,使传动杆与转动座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传动杆旋转,方便带动物料进行旋转,方便对物料进行加工。
[0017]该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加工产生的废屑掉落至废屑收集箱的废屑收集框内,废屑收集框与废屑收集箱呈抽屉式滑动连接,方便装配与拆卸,方便对废料进行集中处理。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结构定位组件截面放大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1]图中:1、加工箱;2、电机;3、传动杆;4、定位座;5、齿圈;6、从动轮;7、定位块;8、支撑板;9、连接管;10、螺母;11、拨块;13、摩擦垫;14、垫片;15、支撑台;16、气缸;17、横梁;18、转动座;19、废屑收集箱;20、废屑收集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包括加工箱1、定位组件、传动杆和废屑收集组件,所述加工箱1内设置有加工槽,所述传动杆3设置在所述加工槽内,所述加工槽内一侧壁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加工箱1外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杆3一端与所述对接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3另一端贯通所述加工箱1壁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3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4、齿圈5、从动轮6、定位块7、支撑板8、连接管9、螺母10和拨块11,所述定位座4套在所述传动杆3上,所述定位座4上设置有主动槽和从动槽,所述从动槽设置为多组均匀布置在所述主动槽周侧,所述从动槽与所述主动槽贯通,所述齿圈5设置在所述主动槽内,所述从动轮6一端与所述齿圈5啮合,所述从动轮6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定位块7,所述从动轮6和定位块7构成锁死件与所述从动槽相匹配,所述支撑板8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座4外壁与所述通孔相匹配,所述通孔周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
位块7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所述传动杆3上套有所述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一端与所述定位座4侧壁连接,所述连接管9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10,所述定位座4远离所述连接管9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拨块11与所述齿圈5侧壁连接,所述拨块11从所述滑轨延伸出。
[0024]所述定位座4上设置有第一定位点,所述支撑板8上设置有第二定位点,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定位点相匹配,为了方便定位座4与支撑板8装配。
[0025]所述定位座4靠近所述连接管9一侧设置有摩擦垫13,所述连接管9上设置有垫片14,所述垫片14设置在靠近所述螺母10一侧,为了方便被加工物件夹持稳定。
[0026]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支撑台15和电机2,所述支撑台15与所述加工箱1连接,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支撑台15上,所述电机2输出端与所述传动杆3连接,再进一步的,为了保证传动杆3驱动稳定。
[0027]所述对接组件包括气缸16、横梁17和转动座18,所述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加工转运平台,包括加工箱(1)、定位组件、传动杆和废屑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箱(1)内设置有加工槽,所述传动杆(3)设置在所述加工槽内,所述加工槽内一侧壁设置有对接组件,所述加工箱(1)外壁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传动杆(3)一端与所述对接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3)另一端贯通所述加工箱(1)壁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杆(3)上设置有所述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4)、齿圈(5)、从动轮(6)、定位块(7)、支撑板(8)、连接管(9)、螺母(10)和拨块(11),所述定位座(4)套在所述传动杆(3)上,所述定位座(4)上设置有主动槽和从动槽,所述从动槽设置为多组均匀布置在所述主动槽周侧,所述从动槽与所述主动槽贯通,所述齿圈(5)设置在所述主动槽内,所述从动轮(6)一端与所述齿圈(5)啮合,所述从动轮(6)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定位块(7),所述从动轮(6)和定位块(7)构成锁死件与所述从动槽相匹配,所述支撑板(8)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定位座(4)外壁与所述通孔相匹配,所述通孔周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7)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所述传动杆(3)上套有所述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一端与所述定位座(4)侧壁连接,所述连接管(9)另一端设置有所述螺母(10),所述定位座(4)远离所述连接管(9)一侧设置有滑轨,所述拨块(11)与所述齿圈(5)侧壁连接,所述拨块(11)从所述滑轨延伸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强力加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