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6210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涉及氧气湿化瓶领域。该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导向条、固定结构、加放水结构和软管;导向条竖向设置并与瓶体连接;固定结构与导向条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沿导向条上下移动;加放水结构包括主管、加水管、放水管、加水管盖和放水管盖,固定结构固定主管,加水管连接在主管的上端,加水管盖盖住加水管的管口,放水管连接在主管的侧面上,放水管盖盖住放水管的管口;软管两端分别与瓶体底部和主管连接。取下加放水结构并外移,避开氧流表,然后向加水管内加水,水即经过软管进入瓶体。下移固定结构,带动加放水结构下移,在放水管下面设置水容器,打开放水管盖即可放水。打开放水管盖即可放水。打开放水管盖即可放水。

Oxygen humidification bottle convenient for adjusting water lev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


[0001]本技术涉及氧气湿化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

技术介绍

[0002]为了避免造成气道干燥,病人吸氧时,氧气需要进行湿化。氧气湿化瓶和氧流表是常用于吸氧的装置,氧气湿化瓶与氧流表连接。氧流表用于调节医院中心供氧系统或氧气瓶输出的氧气的压力和流量;氧气湿化瓶用于盛装湿化氧气的水,氧气进入水中湿化后进入吸氧管,而后输送给病人。
[0003]随着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湿化瓶内水位会逐步降低,水位过低时需要加水。常规氧气湿化瓶需要拆下后才能加水,较不方便。为了方便加水,有的氧气湿化瓶上设置有加水口。例如ZL201711017838.1公开的氧气湿化瓶。但由于氧气湿化瓶上方有氧流表的妨碍,实际简单地在氧气湿化瓶上设置加水口加水也较不方便。
[0004]许多呼吸道疾病病人并不单纯吸氧,还常需利用氧气进行雾化,吸氧的时候同时吸入药物。氧气雾化用氧不湿化,因此需要拆下湿化瓶,倒掉水,雾化完后再加水,操作也较不方便。此外,吸氧时有时还需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水位,以适应不同病人的需求。ZL202020429829.4公开了一种水位可调的氧气湿化瓶,其虽然可调节水位以适应吸氧、氧气雾化和不同病人需求,但其加水时需要拆下,也有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导向条、固定结构、加放水结构和软管;导向条竖向设置并与瓶体连接;固定结构与导向条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沿导向条上下移动;加放水结构包括主管、加水管、放水管、加水管盖和放水管盖,固定结构固定主管,加水管连接在主管的上端,加水管盖盖住加水管的管口,放水管连接在主管的侧面上,放水管盖盖住放水管的管口;软管两端分别与瓶体底部和主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是:导向条上具有燕尾槽,固定结构包括燕尾形滑块,燕尾形滑块插入燕尾槽并与燕尾槽配合。
[0008]进一步的是:固定结构上设置有主管孔和由固定结构侧面延伸至主管孔的通过槽,主管上具有定位凸缘,主管插入主管孔,定位凸缘抵靠在固定结构上,软管能够从通过槽通过。
[0009]进一步的是:加水管的形状为漏斗形。
[0010]进一步的是:导向条上设置有水位刻度,放水管的内孔的下沿与固定结构的下沿平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如图4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仍安装在氧流表上。需要加水时,取下加放水结构并外移,避开氧流表,然后向加水管内加水,水即经过软管进入瓶体。因此本技术加水时,不需要拆下,也不会被氧流表妨碍,从而方便加水。
[0012]2、需要进行氧气雾化时,直接下移固定结构至导向条最下端,带动加放水结构下移,在放水管下面设置水容器,打开放水管盖即可放水,放水方便。
[0013]3、需要调节水位时,若水少了可参照如前所述方式加水。若水多了,则下移固定结构,带动加放水结构下移至放水管位于合适位置,打开放水管盖放水,高于放水管的水放完,水位即符合要求。因此本技术水位调节很方便和准确。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主视图;
[0015]图2是导向条和固定结构俯视图;
[0016]图3是加放水结构图;
[0017]图4是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使用状态图;
[0018]图中标记为:瓶体1、导向条2、燕尾槽21、水位刻度22、固定结构3、燕尾形滑块31、主管孔32、通过槽33、加放水结构4、加放水结构4、主管41、定位凸缘411、加水管42、放水管43、加水管盖44、放水管盖45、软管5、氧流表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至图3所示,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1、导向条2、固定结构3、加放水结构4和软管5;导向条2竖向设置并与瓶体1连接;固定结构3与导向条2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沿导向条2上下移动;加放水结构4包括主管41、加水管42、放水管43、加水管盖44和放水管盖45,固定结构3固定主管41,加水管42连接在主管41的上端,加水管盖44盖住加水管42的管口,放水管43连接在主管41的侧面上,放水管盖45盖住放水管43的管口;软管5两端分别与瓶体1底部和主管41连接。
[0021]如图4所示本技术使用时,仍安装在氧流表6上。需要加水时,取下加放水结构4并外移,避开氧流表6,打开加水管盖44,然后向加水管42内加水,水即经过软管5进入瓶体1。因此本技术加水时,不需要拆下,也不会被氧流表6妨碍,从而方便加水。
[0022]需要进行氧气雾化时,直接下移固定结构3至导向条2最下端,带动加放水结构4下移,在放水管43下面设置水容器,打开放水管盖44即可放水,放水方便。
[0023]需要调节水位时,若水少了可参照如前所述方式加水。若水多了,则下移固定结构3,带动加放水结构4下移至放水管43位于合适位置,打开放水管盖45放水,高于放水管43的水放完,水位即符合要求。因此本技术水位调节很方便和准确。
[0024]导向条2用于连接固定结构3并引导固定结构3上下移动。导向条2与固定结构3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本技术方式优选如图2所示,导向条2上具有燕尾槽21,固定结构3包括燕尾形滑块31,燕尾形滑块31插入燕尾槽21并与燕尾槽21配合。燕尾形滑块31与燕尾槽21配合实现移动导向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导向条2可由塑料制成,燕尾形滑块31与燕尾槽21的配合应当是小的过盈配合,使得导向条2有连接固定结构3的作用,同时用力移动固定结构3,固定结构3也可以上下移动。
[0025]固定结构3和加放水结构4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3所示,固定结构3上设置有主管孔32和由固定结构3侧面延伸至主管孔32的通过槽33,主管41上具有定位凸缘411,主管41插
入主管孔32,定位凸缘411抵靠在固定结构3上,软管5能够从通过槽33通过。定位凸缘411抵靠在固定结构3上避免加放水结构4下移。少量上提固定结构3,使软管5对着通过槽33,即可移出加放水结构4。通过槽33可以较小,软管5挤扁即可移出。
[0026]加水管42可以是直管,为了方便加水,优选加水管42的形状为漏斗形。
[0027]现有技术的瓶体1上通常具有水位刻度以标记水位,便于护士调节水位至合适的位置。本技术调节水位时,可利用该水位刻度标记放水管43的位置,但这并不很精确。为了使水位调节能够更加精确,优选导向条2上设置有水位刻度22,放水管43的内孔的下沿与固定结构3的下沿平齐。如此固定结构3的下沿与水位刻度22对齐,打开防水管盖45放完高于放水管43的内孔的下沿的水,水位即符合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条(2)、固定结构(3)、加放水结构(4)和软管(5);导向条(2)竖向设置并与瓶体(1)连接;固定结构(3)与导向条(2)配合设置从而能够沿导向条(2)上下移动;加放水结构(4)包括主管(41)、加水管(42)、放水管(43)、加水管盖(44)和放水管盖(45),固定结构(3)固定主管(41),加水管(42)连接在主管(41)的上端,加水管盖(44)盖住加水管(42)的管口,放水管(43)连接在主管(41)的侧面上,放水管盖(45)盖住放水管(43)的管口;软管(5)两端分别与瓶体(1)底部和主管(4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水位的氧气湿化瓶,其特征在于:导向条(2)上具有燕尾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