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5951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5 0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絮凝剂加料装置领域。所述加料装置包括:絮凝剂箱(1),用于放置絮凝剂;混合柜(2),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絮凝剂箱(1)连接;水塔(4),通过第二管道(5)与所述混合柜(2)连接;第一阀门(6),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3)上,以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管道(3);第二阀门(7),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5)上,以开启或闭合第二管道(5)。该加料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水和絮凝剂的比例,极大的节省工作人员配置絮凝剂比例的时间。配置絮凝剂比例的时间。配置絮凝剂比例的时间。

A flocculant feeding device an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絮凝剂加料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絮凝剂的加料装置一般是根据事先配置好的比例直接从絮凝剂箱中输送至需要处理污水的装置里。如果需要处理不同的污水,则需要重新制作絮凝剂箱和絮凝剂,浪费了污水处理的时间。在絮凝剂箱里,絮凝剂经长时间存放,可能会造成絮凝剂的沉淀,造成输送至污水处理装置的絮凝剂的比例有误差,影响对污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该加料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水和絮凝剂的比例,极大的节省工作人员配置絮凝剂比例的时间。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絮凝剂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0005]絮凝剂箱,用于放置絮凝剂;
[0006]混合柜,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絮凝剂箱连接;
[0007]水塔,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混合柜连接;
[0008]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以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管道;
[0009]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以开启或闭合第二管道。
[0010]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防护栏,设置在所述絮凝剂箱的外围,以保护所述絮凝剂箱。
[0011]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支撑桌,设置在所述絮凝剂箱的底部,以支撑所述絮凝剂箱。
[0012]可选地,所述加料装包括:
[0013]第一缓冲池,设置在所述混合柜内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以蓄积所述第二管道流出的水;
[0014]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缓冲池连接处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水量;
[0015]第一水管,穿过所述第一缓冲池远离所述第二管道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
[0016]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池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水管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0018]第二缓冲池,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池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以积蓄第一管道流出的絮凝剂;
[0019]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缓冲池连接处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一管道流出的絮凝剂的排出量;
[0020]第二水管,穿过所述第二缓冲池远离所述第一管道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
[0021]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池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水管连接。
[0022]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0023]第三缓冲池,设置在所述混合柜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连接,以混合所述絮凝剂和水;
[0024]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三缓冲池连接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一水管的流量;
[0025]第四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水管与所述第三缓冲池连接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二水管的流量;
[0026]第三水管,穿过所述第三缓冲池远离所述第一水管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
[0027]第三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三缓冲池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水管连接;
[0028]第五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三水管上,以监测所述第三水管的流量。
[0029]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
[0030]电机,设置在所述絮凝剂箱内部的顶部;
[0031]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絮凝剂箱底部转动连接,以被所述电机带动转动;
[0032]多个转杆,设置在所述连接轴的长度方向上,且所述转杆的中部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0033]可选地,所述加料装置包括清理刷,设置在每个所述转杆的两端,且所述清理刷的刷毛能够与所述絮凝剂箱的箱壁接触。
[003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加料装置;
[0035]调节池,用于污水供污水进入并调节污水的PH值、温度和COD值;
[0036]厌氧塔,与所述调节池连接,以将所述调节池的排出的污水进行厌氧处理以降低污水的COD值;
[0037]好氧池,与所述厌氧塔连接,以将所述厌氧塔排出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以进一步降低COD值;
[0038]二沉池,与所述好氧池连接,二次沉淀所述好氧池排出的污水,并将沉淀后的污水的上部的上清液排出;
[0039]浓缩池,与所述二沉池和好氧池连接,以将二沉池排出的污水进一步浓缩,并将浓缩后的污水的上清液输送至好氧池继续进行好氧处理;
[0040]压泥机,与所述浓缩池、好氧池和上述加料装置连接,以将加料装置排出的絮凝剂和从浓缩池排出的污水混合并进行固液分离,并将污水中的污泥排出,上清液输入至好氧池。
[004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絮凝剂箱存放絮凝剂,混合柜通过第一管道和絮凝剂箱连接,水塔通过第二管道和混合柜连接,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可以设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根据需要的絮凝剂与水的比例调节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的开关以调节絮凝剂和水的比例,节省了工作人员配置絮凝剂和水的混合液的时间。
[0042]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43]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44]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45]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的混合柜的剖视图;
[0046]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的絮凝剂箱的剖视图;
[0047]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0048]附图标记说明
[0049]1、絮凝剂箱
ꢀꢀꢀꢀꢀꢀꢀꢀꢀꢀꢀꢀꢀꢀꢀꢀꢀꢀꢀꢀꢀ
2、混合柜
[0050]3、第一管道
ꢀꢀꢀꢀꢀꢀꢀꢀꢀꢀꢀꢀꢀꢀꢀꢀꢀꢀꢀꢀꢀꢀꢀ
4、水塔
[0051]5、第二管道
ꢀꢀꢀꢀꢀꢀꢀꢀꢀꢀꢀꢀꢀꢀꢀꢀꢀꢀꢀꢀꢀꢀꢀ
6、第一阀门
[0052]7、第二阀门
ꢀꢀꢀꢀꢀꢀꢀꢀꢀꢀꢀꢀꢀꢀꢀꢀꢀꢀꢀꢀꢀꢀꢀ
8、防护栏
[0053]9、支撑桌
ꢀꢀꢀꢀꢀꢀꢀꢀꢀꢀꢀꢀꢀꢀꢀꢀꢀꢀꢀꢀꢀꢀꢀꢀꢀ
10、第一缓冲池
[0054]11、第一流量计
ꢀꢀꢀꢀꢀꢀꢀꢀꢀꢀꢀꢀꢀꢀꢀꢀꢀꢀꢀꢀ
12、第一水管
[0055]13、第一水泵
ꢀꢀꢀꢀꢀꢀꢀꢀꢀꢀꢀꢀꢀꢀꢀꢀꢀꢀꢀꢀꢀꢀ
14、第二缓冲池
[0056]15、第二流量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絮凝剂箱(1),用于放置絮凝剂;混合柜(2),通过第一管道(3)与所述絮凝剂箱(1)连接;水塔(4),通过第二管道(5)与所述混合柜(2)连接;第一阀门(6),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3)上,以开启或闭合所述第一管道(3);第二阀门(7),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5)上,以开启或闭合第二管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防护栏(8),设置在所述絮凝剂箱(1)的外围,以保护所述絮凝剂箱(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支撑桌(9),设置在所述絮凝剂箱(1)的底部,以支撑所述絮凝剂箱(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包括:第一缓冲池(10),设置在所述混合柜(2)内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管道(5)连接,以蓄积所述第二管道(5)流出的水;第一流量计(11),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5)与所述第一缓冲池(10)连接处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二管道(5)的出水量;第一水管(12),穿过所述第一缓冲池(10)远离所述第二管道(5)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第一水泵(13),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池(10)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水管(12)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第二缓冲池(14),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池(10)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管道(3)连接,以积蓄第一管道(3)流出的絮凝剂;第二流量计(15),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3)与第二缓冲池(14)连接处的附近,以监测所述第一管道(3)流出的絮凝剂的排出量;第二水管(16),穿过所述第二缓冲池(14)远离所述第一管道(3)的侧壁,以与外界连通;第二水泵(17),设置在所述第二缓冲池(14)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水管(16)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装置包括:第三缓冲池(18),设置在所述混合柜(2)的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水管(12)和第二水管(16)连接,以混合所述絮凝剂和水;第三流量计(19),设置在所述第一水管(12)与所述第三缓冲池(18)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卢久灵邓衍宏汪虎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中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