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蹦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73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蹦床,包括:防护圈,防护圈覆盖在连接跳布与边框的弹簧上方;弹力带,弹力带一端与防护圈下表面连接,弹力带第二端与所述边框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能更加有效紧固防护圈;当踩踏防护圈时,弹力带伸长,可避防护圈受到瞬间的冲击力,降低撕裂风险;当踩踏完成后,弹力带回弹,可使防护圈重新拉回至原始位置,回复防护圈的形态。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该柔性结构有更好的自我恢复性能及抗冲击性能。性能及抗冲击性能。性能及抗冲击性能。

A flexi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protective ring and frame and trampo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蹦床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健身游乐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蹦床。

技术介绍

[0002]蹦床作为一项运动,被大众喜爱,以逐渐成为业余健身和儿童娱乐项目,市场上适用于业余健身和儿童娱乐也日渐丰富起来。蹦床器械使用灵活,大量出现在体育场、室内体育馆以及儿童游乐场。现有的蹦床,通过防护圈防止使用者踩到弹簧,传统防护圈是通过缝纫在防护圈背面的固定带,将防护圈系在框架上,达到固定的效果。当踩踏防护圈时,系带缝纫处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极易在缝纫处造成开裂损坏,而且通过固定带直接固定防护圈的方式,会降低防护圈的活动范围,当使用者踩踏到防护圈时,过小的活动范围会带来不佳的使用体验,甚至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及蹦床。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用于防护蹦床,包括:
[0005]防护圈,所述防护圈覆盖在连接跳布与边框的弹簧上方;
[0006]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一端与所述防护圈下表面连接,所述弹力带另一端与所述边框连接。
[0007]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力带包括:
[0008]系带部,所述系带部包括第一系带部和第二系带部,所述第一系带部和所述第二系带部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绕过所述边框系在所述边框上;
[0009]缝接部,所述缝接部通过第一缝纫线与所述防护圈下表面连接。
[0010]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圈上与所述第一缝纫线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强布,所述第一缝纫线与所述补强布缝纫在一起。
[0011]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接部与所述系带部连接处缝制有第二缝纫线,所述第二缝纫线连接所述弹力带与所述防护圈。
[0012]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圈覆盖在与所述跳布连接的所述弹簧上方。
[0013]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力带沿所述边框均匀设置一圈,相应地所述多个弹力带均通过多个所述第一缝纫线和所述第二缝纫线与所述防护圈连接。
[0014]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圈为多层结构,所述补强布设置在所述多层结构之间。
[0015]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纫线的缝合距离稍大于等于所述弹力带的水平宽度;所述第二缝纫线的缝合距离稍大于或等于所述弹力带的水平宽度。
[0016]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蹦床,包括蹦床主体,所述蹦床主体包括:边框,设置在所述边
框中心的跳布,以及连接在所述边框四周的护网;所述跳布与所述边框通过弹簧连接;
[0017]所述弹簧上还覆盖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通过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柔性连接结构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申请提供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能更加有效紧固防护圈;当踩踏防护圈时,弹力带伸长,可避防护圈受到瞬间的冲击力,降低撕裂风险;当踩踏完成后,弹力带回弹,可使防护圈重新拉回至原始位置,回复防护圈的形态。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该柔性结构有更好的自我恢复性能及抗冲击性能。另外,该柔性连接结构制作方法容易,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蹦床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蹦床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其中,为了方便观察,防护圈被部分掀起;
[0024]图4为图2中蹦床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5]图中:
[0026]1、防护圈;2、跳布;3、边框;4、弹簧;5、弹力带;501、第一系带部; 502、第二系带部;503、缝接部;51、第一端;52、第二端;6、第一缝纫线; 7、补强布;8、第二缝纫线;9、护网;10、蹦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下方”、“水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如附图1所示,在本专利技术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用于防护蹦床,包括:
[0032]防护圈1,所述防护圈覆盖在连接跳布2与边框3的弹簧4上方;
[0033]弹力带5,所述弹力带5第一端51与所述防护圈1下表面连接,所述弹力带5第二端52与所述边框3连接。
[0034]本申请提供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能更加有效紧固防护圈;当踩踏防护圈时,弹力带伸长,可避防护圈受到瞬间的冲击力,降低撕裂风险;当踩踏完成后,弹力带回弹,可使防护圈重新拉回至原始位置,回复防护圈的形态。与传统连接方式相比,该柔性结构有更好的自我恢复性能及抗冲击性能。
[0035]进一步地,所述弹力带5包括:
[0036]系带部,所述系带部包括第一系带部501和第二系带部502,所述第一系带部501和所述第二系带部502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绕过所述边框3系在所述边框3上;
[0037]缝接部503,所述缝接部503通过第一缝纫线6与所述防护圈1下表面连接。
[0038]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防护圈1上与所述第一缝纫线6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强布7,所述第一缝纫线6与所述补强布7缝纫在一起。第一缝纫线在缝纫时将弹力带5、补强布7和防护圈1的背面缝纫在一起。在防护圈1背面增加一补强布7,防止用力过大将弹力带5拉出。
[0039]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缝接部503与所述系带部连接处缝制有第二缝纫线8,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用于防护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圈,所述防护圈覆盖在连接跳布与边框的弹簧上方;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第一端与所述防护圈下表面连接,所述弹力带第二端与所述边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带包括:系带部,所述系带部包括第一系带部和第二系带部,所述第一系带部和所述第二系带部分别从上方和下方绕过所述边框系在所述边框上;缝接部,所述缝接部通过第一缝纫线与所述防护圈下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圈上与所述第一缝纫线对应位置设置有补强布,所述第一缝纫线与所述补强布缝纫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接部与所述系带部连接处缝制有第二缝纫线,所述第二缝纫线连接所述弹力带与所述防护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圈与边框的柔性连接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希龙刘永合李涛王虎威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三柏硕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