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71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其包括沿沉淀池内侧壁圆周固定设置的多个直角堰板,直角堰板与沉淀池内侧壁围成排水槽,直角堰板的竖直面上边沿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三角堰板,沉淀池内部竖直设置有挡渣板,挡渣板包括多个竖直板围成的棱柱框架和多个倾斜板围成的锥形台框架,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棱柱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棱柱框架的顶端高于三角堰板的顶部,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大的一端低于排水槽的底部,锥形台框架的底边线与溢流堰的直角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沉淀池内加设挡渣板,结合直角堰板和三角堰板,对沉淀池内的漂浮物进行过滤处理,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效果更好。

A slag retaining plate for sedimentation tank of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水环境的保护,对污水处理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一般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初沉池、I、II级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I、II级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节省了找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和做基础建设的繁琐。
[0003]其中沉淀池的作用是将污水中的固体污泥等沉淀到池底,使水、泥自然分离,进而排出清水。但是一些固体垃圾会随着水流漂浮到上方,影响排出清水的水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的沉淀池一般设置有溢流堰,对漂浮物进行过滤,但是仍会有一部分漂浮物随着清水排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其通过在沉淀池内加设挡渣板,结合直角堰板和三角堰板,对沉淀池内的漂浮物进行过滤处理,处理效果更好。
[0005]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包括沿沉淀池内侧壁圆周固定设置的多个直角堰板,所述直角堰板与沉淀池内侧壁围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顶部边沿低于沉淀池的池口边缘,所述直角堰板的竖直面上边沿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三角堰板,所述沉淀池内部竖直设置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位于直角堰板的竖直面围成的框架中心,所述挡渣板包括多个竖直板围成的棱柱框架和多个倾斜板围成的锥形台框架,所述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棱柱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棱柱框架的顶端高于三角堰板的顶部,所述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大的一端低于排水槽的底部,所述锥形台框架的底边线与溢流堰的直角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0007]优选地,所述棱柱框架内部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槽沿高于排水槽的槽沿且低于三角堰板的顶部,所述收集槽的底面上连接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出水口伸出沉淀池。
[0008]优选地,所述挡渣板的外侧壁上水平固定设置有多个连接板,所述挡渣板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沉淀池的内侧壁上。
[0009]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沉淀池内竖直设置有中心导流筒,所述中心导流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反射板,所述中心导流筒与进水管连
接,所述出水管与排水槽相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设置为锥台结构且顶部截面较大。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12]通过在沉淀池靠近顶部的一端设置直角堰板和三角堰板,并在中心位置设置挡渣板,当清水夹杂着漂浮物上升到挡渣板的底边时,漂浮物会沿着锥形台框架的侧板上升进入到挡渣板内部,并通过收集槽排出沉淀池,清水从直角堰板的顶部边沿流入排水槽,并通过出水管流出,相比于单独的溢流堰,对污水中漂浮物的过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沉淀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沉淀池;11、进水管;12、出水管;2、中心导流筒;21、反射板;3、污泥收集槽;41、直角堰板;42、三角堰板;43、排水槽;5、挡渣板;51、棱柱框架;52、锥形台框架;53、连接板;6、收集槽;61、排渣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参考图1

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1用挡渣板5,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的中心通过连接杆固定设置有中心导流筒2,中心导流筒2的底部设置有锥形反射板21。沉淀池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1,进水管11与中心导流筒2相连通。沉淀池1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3,污泥收集槽3设置为锥台结构且顶部截面较大。
[0020]在沉淀池1内侧壁上沿其圆周固定焊接有四个直角堰板41,直角堰板41与沉淀池1内侧壁围成排水槽43,四个排水槽43相互连通,排水槽43的顶部边沿低于沉淀池1的池口边缘。沉淀池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管12,出水管12与排水槽43相连通。直角堰板41的竖直面上边沿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三角堰板42。沉淀池1内部竖直设置有挡渣板5,挡渣板5的外侧壁上水平固定设置有四个连接板53,挡渣板5通过连接板53固定连接在沉淀池1的内侧壁上。挡渣板5位于直角堰板41的竖直面围成的框架中心,挡渣板5包括四个竖直板围成的棱柱框架51和四个倾斜板围成的锥形台框架52。锥形台框架52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棱柱框架51的底端固定连接,棱柱框架51的顶端高于三角堰板42的顶部,锥形台框架52截面较大的一端低于排水槽43的底部,锥形台框架52的底边线与溢流堰的直角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棱柱框架51内部焊接有开口向上的收集槽6。收集槽6的槽沿高于排水槽43的槽沿且低于三角堰板42的顶部。收集槽6的底面上连接有排渣管61,排渣管61的出水口伸出沉淀池1。
[0021]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污水从进水管11流入中心导流筒2,顺着中心导流筒2向下流动,遇到反射板21后,污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污泥收集槽3,清水夹杂着漂浮物在沉淀池1内上升。当清水夹杂着漂浮物上升到锥形台框架52的底边时,漂浮物沿着锥形台框架52的侧板上升进入到挡渣板5内部;当液面上升到三角堰板42的底部位置时,清水从直角堰板41的顶部边沿进入排水槽43内,并从出水管12流出。漂浮物被棱柱框架51隔离,并在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到收集槽6内,从排渣管61排出沉淀池1。
[002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沉淀池内侧壁圆周固定设置的多个直角堰板,所述直角堰板与沉淀池内侧壁围成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顶部边沿低于沉淀池的池口边缘,所述直角堰板的竖直面上边沿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三角堰板,所述沉淀池内部竖直设置有挡渣板,所述挡渣板位于直角堰板的竖直面围成的框架中心,所述挡渣板包括多个竖直板围成的棱柱框架和多个倾斜板围成的锥形台框架,所述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小的一端与棱柱框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棱柱框架的顶端高于三角堰板的顶部,所述锥形台框架截面较大的一端低于排水槽的底部,所述锥形台框架的底边线与溢流堰的直角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沉淀池用挡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框架内部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上的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荣雷达冯艳敏侯岳陈岩伟曹嫣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原环保郑州设备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