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52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需要架设基准梁及连接位移传感器,并且能够有利于实现远程检测的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该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所述车体底盘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所述车体底盘前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方设置有操作室;所述操作室上方设置有无线通讯天线;所述车体底盘后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车体底盘后端的上方设置有基准梁框架;所述基准梁框架上设置有静载荷检测装置;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液压工作站;所述操作室内设置有静载荷检测仪;所述横梁上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所述液压工作站上方设置有上水泵。采用该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能够极大提高检测效率;简化静载荷检测。化静载荷检测。化静载荷检测。

Fully automatic static load detection mobile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桩头的静荷载检测,尤其是一种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的: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桩的静载荷试验一般是通过现场搭建基准梁及连接位移传感器;并且需要检测人员现场进行监控。并且现有的静荷载检测设备无法实现对上部荷载平台的及时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极大提高检测效率,不需要架设基准梁及连接位移传感器,并且能够有利于实现远程检测的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所述车体底盘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
[0005]所述车体底盘前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方设置有操作室;所述操作室上方设置有无线通讯天线;
[0006]所述车体底盘后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均设置有纵向的侧支梁;两根侧支梁中的每根侧支梁与车体底盘之间均设置有两个支撑液压缸,且两个支撑液压缸位于通孔两侧;所述侧支梁的两端均延伸出车体底盘,且设置有千斤顶支腿;
[0007]两根侧支梁的上方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横梁;两根侧支梁之间设置有中间梁;所述中间梁与横梁固定连接;
[0008]所述中间梁下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静载荷检测装置;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穿过通孔;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垫板;所述支撑垫板设置在中间梁的正下方,且与中间梁固定连接;
[0009]所述支撑垫板下方设置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底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下方设置有土桩套筒;所述土桩套筒的外圈设置有摄像头;
[0010]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液压工作站;所述液压工作站的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所述液压工作站的后侧设置有为电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
[0011]所述操作室内设置有静载荷检测仪以及摄像头的LED显示屏;所述垫板上设置有静载荷检测传感器;
[0012]所述横梁上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所述液压工作站上方设置有上水泵;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上水泵连通;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带阀门的排水管;
[0013]所述液压工作站用于为千斤顶、千斤顶支腿以及支撑液压缸提供动力。
[0014]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柴油发动机。
[0015]具体的,所述行走装置采用履带行走装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两端设置有档杆插槽;所述档杆插槽内设置有档杆。
[0017]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室内设置有空调。
[0018]进一步的,千斤顶支腿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由于在车体底盘上搭设有基准梁框架,并且设置有静载荷检测装置;在需要进行桩头静载荷试验时,只需将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驾驶到处理好的桩头上方,通过静载荷检测装置与桩头对接;然后通过向基准梁框架上方的水箱上水加载载荷,当载荷不够时,可以通过在横梁两端添加配种块增加载荷;然后进行静载荷试验;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0021]1、只需司机将平台车开到检测场地就可进行试验,检测人员在办公室可远程获得数据;有利于实现远程全自动静荷载检测,便于载荷的装载和卸载;
[0022]2、能够提高检测效率,不需要架设基准梁及连接位移传感器;
[0023]3、进一步的通过在千斤顶支腿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能够在上部荷载平台出现倾斜、裂缝等危险情况时自动停止试验,避免垮塌及人员伤亡,真正实现无人值守;
[0024]5、通过蓄电池提供电能,可脱离外部电源,不需要外部电源节点就开展试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的立体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的主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的俯视图;
[0028]图4为图3中的A

A剖视图;
[0029]图中标示:1

车体底盘,2

行走装置,3

驱动装置,4

操作室,5

无线通讯天线,6

中间梁,7

侧支梁,8

横梁,9

水箱,10

支撑液压缸,11

通孔,12

支撑垫板,13

千斤顶,14

垫板,15

土桩套筒,16

摄像头,17

档杆插槽,18

档杆,19

静载荷检测传感器,20

液压工作站,21

上水泵,22

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包括车体底盘1;所述车体底盘1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2;
[0032]所述车体底盘1前端设置有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上方设置有操作室4;所述操作室4上方设置有无线通讯天线5;
[0033]所述车体底盘1后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两侧均设置有纵向的侧支梁7;两根侧支梁7中的每根侧支梁7与车体底盘1之间均设置有两个支撑液压缸10,且两个支撑液压缸10位于通孔11两侧;所述侧支梁7的两端均延伸出车体底盘1,且设置有千斤顶支腿71;
[0034]两根侧支梁的上方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横梁8;两根侧支梁之间设置有中间梁6;所述中间梁6与横梁8固定连接;
[0035]所述中间梁6下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静载荷检测装置;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穿过通孔11;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垫板12;所述支撑垫板12设置在中间梁6的正下方,
且与中间梁固定连接;
[0036]所述支撑垫板12下方设置有千斤顶13;所述千斤顶13底部设置有垫板14;所述垫板 14下方设置有土桩套筒15;所述土桩套筒15的外圈设置有摄像头16;
[0037]所述车体底盘1上设置有液压工作站20;所述液压工作站20的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所述液压工作站20的后侧设置有为电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22;
[0038]所述操作室4内设置有静载荷检测仪以及摄像头16的LED显示屏;所述垫板14上设置有静载荷检测传感器19;
[0039]所述横梁8上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水箱9;所述液压工作站20上方设置有上水泵21;所述水箱9顶部设置有进水管91;所述进水管91与上水泵21连通;所述水箱9底部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自动静荷载检测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底盘(1);所述车体底盘(1)底部设置有行走装置(2);所述车体底盘(1)前端设置有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上方设置有操作室(4);所述操作室(4)上方设置有无线通讯天线(5);所述车体底盘(1)后端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两侧均设置有纵向的侧支梁(7);两根侧支梁(7)中的每根侧支梁(7)与车体底盘(1)之间均设置有两个支撑液压缸(10),且两个支撑液压缸(10)位于通孔(11)两侧;所述侧支梁(7)的两端均延伸出车体底盘(1 ),且设置有千斤顶支腿(71);两根侧支梁的上方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横梁(8);两根侧支梁之间设置有中间梁(6);所述中间梁(6)与横梁(8)固定连接;所述中间梁(6)下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静载荷检测装置;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穿过通孔(11);所述静载荷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垫板(12);所述支撑垫板(12)设置在中间梁(6)的正下方,且与中间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垫板(12)下方设置有千斤顶(13);所述千斤顶(13)底部设置有垫板(14);所述垫板(14)下方设置有土桩套筒(15);所述土桩套筒(15)的外圈设置有摄像头(16);所述车体底盘(1)上设置有液压工作站(20);所述液压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光兴黄超向号胡影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测建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