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用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用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输送线对产品进行输送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改变其输送方向,即存在着需要90
°
转向输送的情况。当对产品进行90
°
转向输送时,常用的做法是设置两个相互垂直放置的输送线,当产品被往前输送到达垂直输送机上时,迫使产品进行90
°
垂直换向;这种设计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倾翻、偏向一边甚至出现掉落现象,为此需要在两输送机拐角处设置挡板进行阻挡保护。另一方式就是在90
°
垂直换向处的两输送机之间连接一90
°
弧形动力辊道输送机,可以较有效的使产品进行90
°
垂直换向输送,其缺陷是动力辊子要做成圆锥形,两侧机架要做成圆弧形,制作安装要求较高,成本较高。此外,上述两种设计方式均存在占地面积大,且如若产品输送无需转向时,则该装置失去效用,浪费成本。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1721145048.7所揭示的“用于电器元件的输送转向装置”中已提出解决方案。该技术中当产品移动至第二输送线时通过顶升气缸将第二输送线顶升至第一输送线上表面,并实现输送方向的转向。在第二输送线上升过程中,顶升气缸需承受第二输送线以及其上承载的产品的所有重量,故长期使用后将大大缩短顶升气缸的使用寿命,增加后期维修和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至少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内顶杆(1001)和内底杆(1002);所述内底杆(1002)上垂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内顶杆(1001)的连接杆(1003);输送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100)的上表面的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输送辊(11),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至少包括输送带(21);所述输送带(2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输送辊(11)的输送方向相互垂直;第一状态,所述输送带(21)的上表面不高于所述输送辊(11)的上表面;第二状态,所述输送带(2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输送辊(11)的上表面;顶升机构,包括倒装于所述内顶杆(1001)上的第一气缸(31),固定于其电机轴远端的顶升板(32),以及顶升板支撑件(33);所述第一气缸(3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顶杆(1001)的设置方向一致;所述顶升板(32)的顶端滑动设置于所述内顶杆(1001)上,其底端具有高度差,并与所述顶升板支撑件(33)始终抵接;启动所述第一气缸(31)驱动所述顶升板(32)沿X轴方向移动,同时两者在所述顶升板支撑件(33)的支撑下沿Z轴方向移动,并将所述内顶杆(1001)及所述第二输送机构顶升,直至所述输送带(2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输送辊(11)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杆(1001)上设置有滑槽连接件(1004),所述滑槽连接件(1004)上形成有抵接于所述内顶杆(1001)下表面的通孔,所述顶升板(32)的顶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通孔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气缸(31)的气缸轴伸缩行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003)上形成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沿其设置方向滑动的槽轮(1005),所述槽轮(1005)与所述内顶杆(1001)之间通过连接板(1006)连接,并与所述内顶杆(1001)同步升降;所述内顶杆(1001)相对所述内底杆(1002)上下移动,且所述内底杆(1002)的长度为所述机架(100)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还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外顶杆(1007)和外底杆(1008),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连接杆(1003)的长度;所述外底杆(1008)位于所述内底杆(1002)的端部,并垂直连接两根沿Y轴方向平行设置的所述内底杆(1002);所述外顶杆(1007)位于所述内顶杆(1001)的外侧,且其设置方向与所述内顶杆(1001)的设置方向垂直;所述外顶杆(1007)的长度等于所述机架(100)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用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送辊(11)两端且相互平行的辊轴安装座(10),所述辊轴安装座(10)固定于所述外顶杆(1007)上;所述辊轴安装座(10)上形成有一组安装槽(101),且所述安装槽(101)与所述输送辊(11)间隔设置;第一状态,所述输送带(2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01)中;第二状态,所述输送带(21)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新井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