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501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罩体、贴合带、充气控制机构、排气控制机构和控制拉绳;贴合带呈环形设置在罩体凹面边缘,贴合带内部设有环形内腔;充气管底端与环形内腔连通,充气管内腔中部设有第一挡圈,充气管管壁一侧还设有第一侧口,充气泵与第一侧口相接;排气盒设于贴合带底部,排气盒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二挡圈,排气盒的一侧还设有第二侧口;控制拉绳一端从充气管顶部外侧穿入充气管内腔,并沿环形内腔向下延伸,直至穿入排气盒内腔中;第一阀片位于充气管内;第二阀片位于排气盒内。有利于避免患者面部长时间受压,通过控制拉绳控制贴合带充放气调节压力,不需要患者取下无创呼吸面罩。不需要患者取下无创呼吸面罩。不需要患者取下无创呼吸面罩。

A non-invasive respirator mask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inju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


[0001]本技术涉及无创呼吸机面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正压呼吸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需要建立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等人工气道,通过人工气道为患者通气。而无创呼吸机通常使用面罩即可完成机械通气的功能。相对于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有使用方便、无创、容易脱机等优点。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供应,无创呼吸机面罩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紧贴患者面部且不能取下,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对患者面部持续施加压力,容易导致患者面部受压区域受到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以解决无创呼吸机面罩紧贴患者面部长时间持续施加压力且不能取下,容易导致患者面部受压区域受到压力性损伤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罩体、贴合带、充气控制机构、排气控制机构和控制拉绳;
[0006]所述罩体的凸面设有接气口,所述罩体两侧还分别设有下弹性魔术带;
[0007]所述贴合带呈环形设置在罩体凹面边缘,所述贴合带内部设有环形内腔;
[0008]所述充气控制机构又包括充气管和充气泵,所述充气管设于贴合带顶部且底端与环形内腔连通,所述充气管内腔中部设有第一挡圈,所述充气管管壁一侧还设有第一侧口,所述第一侧口位于第一挡圈远离贴合带的一侧,所述充气泵设于充气管一侧且充气泵的充气口与第一侧口相接;
[0009]所述排气控制机构又包括排气盒,所述排气盒具有内腔且顶部开口,所述排气盒设于贴合带底部且顶部开口处与环形内腔连通,所述排气盒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二挡圈,所述排气盒的一侧还设有第二侧口;
[0010]所述控制拉绳一端从充气管顶部外侧穿入充气管内腔,并沿环形内腔向下延伸,直至穿入排气盒内腔中;
[0011]所述控制拉绳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所述第一阀片位于充气管内并位于第一挡圈远离贴合带的一侧,所述第一阀片通过多根弹簧与第一挡圈连接;所述第二阀片位于排气盒内并通过多根弹簧与排气盒内腔底部连接;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阀片位于第一侧口与第一挡圈之间,所述第二侧口位于第二阀片与第二挡圈之间。
[00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在具体使用时,向上提拉控制拉绳并将其打结固定,控制拉绳被拉动时第一阀片和第二
阀片也同时拉起,第一阀片拉起后拉伸弹簧且第一阀片位置高过第一侧口使得第一侧口与第一挡圈相通,第二阀片拉起后拉伸弹簧且第二阀片将第二挡圈的开口堵住,启动充气泵即可对贴合带的环形内腔充气,使贴合带更紧密地与患者面部贴合;当松开控制拉绳时,弹簧回缩,并分别带动第一阀片和第二阀片回归初始位置状态,随后环形内腔内的气体经第二挡圈从第二侧口排出,减轻患者面部压力,为了避免患者面部长时间受压,通过隔段时间松开控制拉绳即可,不需要患者取下无创呼吸面罩。
[0013]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控制机构还包括上弹性魔术带和具有内腔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充气管顶部并与充气管内腔相连通,两根所述上弹性魔术带分别连接在连接块两侧,其中一根上弹性魔术带也具有内腔且其内腔与连接块内腔连通,所述控制拉绳另一端从充气管伸入连接块内腔,并延伸进上弹性魔术带内腔中且端部与上弹性魔术带远离连接块的一端固定。在具体使用时,仅需要将两根上弹性魔术带拉起缠绕患者头部并粘接起来,即可实现对控制拉绳的提拉,在需要松开控制拉绳时解开两上弹性魔术带即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罩体顶部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充气管和连接块均与固定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充气泵嵌于固定座中。有利于对充气管和连接块进行更好的固定以及为充气泵提供安置空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盒的一侧还设有抽气泵,且所述抽气泵的抽气口与第二侧口相接。有利于使排气控制机构提高排气效率。
[0016]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带远离罩体的一侧还设有软垫。有利于使贴合带能够更充分地贴合患者面部形成良好的密封环境。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的剖视图;
[00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罩体1,接气口11,固定座12,下弹性魔术带13;
[0024]贴合带2,软垫21,环形内腔22;
[0025]充气控制机构3,充气管31,第一挡圈311,第一侧口312,连接块33,上弹性魔术带34,充气泵35;
[0026]排气控制机构4,排气盒41,第二挡圈411,第二侧口412,抽气泵42;
[0027]控制拉绳5,第一阀片51,弹簧52,第二阀片53。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9]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罩体1、贴合带2、充气控制机构3、排气控制机构4和控制拉绳5。
[0030]请参加图1和图2,罩体1的凸面设有接气口11,接气口11与呼吸机管道连接,罩体1两侧还分别设有下弹性魔术带13,两根下弹性魔术带13具有弹性且通过魔术贴粘接。
[0031]请参见图1和图2,贴合带2呈环形设置在罩体1凹面边缘,贴合带2内部设有环形内腔22。为了使贴合带2能够更充分地贴合患者面部形成良好的密封环境,具体的,贴合带2远离罩体1的一侧还设有软垫21。
[0032]请参见图1、图2和图3,充气控制机构3又包括充气管31和充气泵35,充气管31设于贴合带2顶部且底端与环形内腔22连通,充气管31内腔中部设有第一挡圈311,充气管31管壁一侧还设有第一侧口312,第一侧口312位于第一挡圈311远离贴合带2的一侧,并且第一侧口312向第一挡圈311靠近,充气泵35设于充气管31一侧且充气泵35的充气口与第一侧口312相接,充气口能通过第一侧口312向充气管31内腔充气。
[0033]请参见图1、图2和图4,排气控制机构4又包括排气盒41,排气盒41具有内腔且顶部开口,排气盒41设于贴合带2底部且顶部开口处与环形内腔22连通,排气盒41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二挡圈411,排气盒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压力性损伤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贴合带(2)、充气控制机构(3)、排气控制机构(4)和控制拉绳(5);所述罩体(1)的凸面设有接气口(11),所述罩体(1)两侧还分别设有下弹性魔术带(13);所述贴合带(2)呈环形设置在罩体(1)凹面边缘,所述贴合带(2)内部设有环形内腔(22);所述充气控制机构(3)又包括充气管(31)和充气泵(35),所述充气管(31)设于贴合带(2)顶部且底端与环形内腔(22)连通,所述充气管(31)内腔中部设有第一挡圈(311),所述充气管(31)管壁一侧还设有第一侧口(312),所述第一侧口(312)位于第一挡圈(311)远离贴合带(2)的一侧,所述充气泵(35)设于充气管(31)一侧且充气泵(35)的充气口与第一侧口(312)相接;所述排气控制机构(4)又包括排气盒(41),所述排气盒(41)具有内腔且顶部开口,所述排气盒(41)设于贴合带(2)底部且顶部开口处与环形内腔(22)连通,所述排气盒(41)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第二挡圈(411),所述排气盒(41)的一侧还设有第二侧口(412);所述控制拉绳(5)一端从充气管(31)顶部外侧穿入充气管(31)内腔,并沿环形内腔(22)向下延伸,直至穿入排气盒(41)内腔中;所述控制拉绳(5)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阀片(51)和第二阀片(53),所述第一阀片(51)位于充气管(31)内并位于第一挡圈(311)远离贴合带(2)的一侧,所述第一阀片(51)通过多根弹簧(52)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合川宏仁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