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466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领域。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包括:储液排液模块、蓄冷散热模块和回流模块;储液排液模块储存并输送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采用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液体工质汽化,吸收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回流模块将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汽化工质传送至储液排液模块,从而形成闭环回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解决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环境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以及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先进飞机采用大量高集成度的电子设备,导致发热量迅速增加,将电子设备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需求愈发迫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飞机各个系统或部件的散热需求,从热量的产生、传输以及热沉等方面考虑,统一配置和管理。由于传统的散热技术无力实现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且存在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散热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以实现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解决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06]储液排液模块,用于储存并输送液体工质;
[0007]蓄冷散热模块,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采用所述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所述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所述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
[0008]回流模块,分别与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和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将所述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所述汽化工质传送至所述储液排液模块。
[0009]可选地,所述储液排液模块包括:
[0010]储液罐,用于储存液体工质;/>[0011]抽取泵,与所述储液罐连通,用于将所述液体工质抽取至所述蓄冷散热模块。
[0012]可选地,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
[0013]所述散热器包括热沉和设置在所述热沉上的蓄冷装置;
[0014]所述蓄冷装置用于采用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带走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
[0015]所述热沉用于使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
[0016]可选地,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和多个翅片;
[0017]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热沉上;所述翅片按设定排布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目标设备相接;
[0018]所述隔板用于引导液体工质沿所述翅片的表面流动。
[0019]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预热器;
[0020]所述预热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热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预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沉的输入端连通。
[0021]可选地,所述回流模块包括:冷凝器和再热器;
[0022]所述冷凝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热沉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再热器连通;
[0023]所述再热器分别与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所述预热器和所述蓄冷装置的输出端连通。
[0024]可选地,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还包括:
[0025]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抽取泵的连通管道上,用于对所述液体工质进行过滤。
[0026]可选地,所述回流模块还包括:
[0027]调节阀,设置在所述再热器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的连通管道上。
[0028]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流器;
[0029]所述分流器设置在所述储液排液模块的输出管道上;所述分流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预热器和所述蓄冷装置连通。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1]通过储液排液模块储存输送液体工质,然后在蓄冷散热模块中通过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液体工质汽化,吸收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然后再通过,回流模块将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汽化工质传送至储液排液模块,形成闭环装置;由于在热量迅速聚集时,利用蓄冷散热模块中的液体工质进行热量缓冲及排热,且通过利用液体工质的相变吸热,即液体工质吸热汽化能够进行有效的散热,不仅能够实现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并且解决了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的结构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蓄冷散热模块的结构图。
[0035]符号说明:
[0036]储液罐

1、过滤器

2、抽取泵

3、预热器

4、第一散热器

5、第二散热器

6、第三散热器

7、冷凝器

8、再热器

9、调节阀

10、第一阀门

11、第二阀门

12、第三阀门

13、第四阀门

14、第五阀门

15、第六阀门

16、第七阀门

17、第八阀门

18、蓄冷装置

19、翅片

20、热沉

21、目标设备

22、储液排液模块

23、蓄冷散热模块

24、回流模块

25、隔板

26、壳体

27、分流器

28。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通过储液排液模块储存输送液体工质,然后在蓄冷散热模块中通过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液体工质汽化,吸收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然后再通过,回流模块将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汽化工质传送至储液排液模块,形成闭环装置;由于在热量迅速聚集时,利用蓄冷散热模块中的液体工质进行热量缓冲及排热,且通过利用液体工质的相变吸热,即液体工质吸热汽化能够进行有效的散热,从而能够解决机载电子设备的高效散热和热量急速聚集的问题。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储液排液模块,用于储存并输送液体工质;蓄冷散热模块,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采用所述液体工质带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所述蓄冷散热模块还用于使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所述汽化工质为汽化后生成的气液混合工质或汽化后生成的气体工质;回流模块,分别与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和所述储液排液模块连通,用于将所述升温后的液体工质和所述汽化工质传送至所述储液排液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排液模块包括:储液罐,用于储存液体工质;抽取泵,与所述储液罐连通,用于将所述液体工质抽取至所述蓄冷散热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热沉和设置在所述热沉上的蓄冷装置;所述蓄冷装置用于采用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带走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升温后的液体工质;所述热沉用于使流入的所述液体工质汽化,吸收所述目标设备排出的热量,并流出汽化工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冷式机载两相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和多个翅片;所述壳体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段旭文王佳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