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4244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涉及养殖装置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养殖装置清理泥沙时过于费时费力的问题。所述玻璃缸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养殖室,所述第二养殖室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养殖室,所述第二养殖室的下方开设有水处理室,所述第一养殖室与第二养殖室的内部下端均设置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之间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上端均设置有三个等距分布的排水口,所述水处理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水箱,所述排水口的上端均设置有集污罩,所述排水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述排水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述排水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

Amphioxus br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装置
,具体为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文昌鱼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鱼类,对文昌鱼养殖大多采用鱼缸类的养殖装置进行人工养殖,不仅可以欣赏文昌鱼,还可以对文昌鱼进行全方位的观察,避免宝贵的文昌鱼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保证了养殖的效果。
[0003]现有申请号为CN2019194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文昌鱼养殖专用容器,在内容器侧边设有出水孔,在内容器两侧边缘设有提手,便于随时取出内容器,在内容器上铺设筛网,筛网上再铺设沙层;所述外容器的底部呈椭圆锥形,锥底和侧边均设有出水孔。
[0004]上述方案虽然可以减少养殖装置对泥沙的清理次数,但是清理过滤文昌鱼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污物时容易造成泥沙流失,并且还需要定期将内容器提起进行彻底的清理,进而才可以重新使用,导致了清理养殖装置较为费力,同时清理的工作强度也较大,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养殖装置对泥沙的清理过于磨麻烦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包括玻璃缸体,所述玻璃缸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养殖室,所述第二养殖室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养殖室,所述第二养殖室的下方开设有水处理室,所述第一养殖室与第二养殖室的内部下端均设置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之间均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上端均设置有三个等距分布的排水口,所述水处理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水箱,所述排水口的上端均设置有集污罩,所述排水口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
[0007]优选的,所述喷水管的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顶部喷嘴,所述喷水管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侧边喷嘴。
[0008]优选的,所述水泵与过滤水箱和水泵与喷水管之间均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均与过滤水箱和喷水管相连通,所述过滤水箱与排污管之间均设置有出水管,且出水管均与过滤水箱和排污管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过滤水箱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等距分布的隔板,且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分别填充有活性炭、生化球、陶瓷环。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养殖室和第二养殖室的两侧均设置有阀门,且阀门均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养殖室和第二养殖室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泥沙,且喷水管位于泥沙下方,所述集污罩位于泥沙的上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养殖室和第二养殖室内泥沙层的底部设置有喷水管,喷水管的上端设置有顶部喷嘴,喷水管的前后侧设置有侧边喷嘴,当启动水泵输入水源时,水通过喷水管进入顶部喷嘴和侧边喷嘴并喷出,喷出的水会快速流动,将泥沙层进行翻动,使得文昌鱼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污物会被流动的水流带起,当文昌鱼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污物会被带起时,因自身较重会被排水口先收集,在排水口收集一定的污物后,即可开启阀门将污物排出,整个过程方便快捷,以达到定期清理养殖装置的目的。
[0014]2、本技术通过在排水口的上端设置有集污罩,排水口的内部设置有遮挡网,当文昌鱼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污物会被带起时,集污罩会扩大污物的收集范围,配合排水口内设置的遮挡网,可以防止污物进入排水口后被流动的水流带起,在排水口收集一定的污物后通过打开将污物排出,避免污物溢出的情况发生,实现高效的排污效果,保证对泥沙层的清洗效果。
[0015]3、本技术通过在水处理室设置有水泵和过滤水箱,污水通过出水管会进入过滤水箱,通过过滤水箱内的活性炭、生化球和陶瓷环对水中氨氮跟亚销酸盐等进行生物过滤,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水处理,同时启动水泵即可进行养殖装置的清理,通过控制阀门可以精准的控制进水与出水的位置与流量大小,以此实现高效的污物清理与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内体结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9]图中:1、玻璃缸体;2、喷水管;3、顶部喷嘴;4、排水口;5、集污罩;6、阀门;7、进水管;8、出水管;9、侧边喷嘴;10、水泵;11、过滤水箱;12、活性炭;13、生化球;14、陶瓷环;15、第一养殖室;16、第二养殖室;17、水处理室;18、排污管;19、遮挡网;2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包括玻璃缸体1,玻璃缸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养殖室16,第二养殖室16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养殖室15,第二养殖室16的下方开设有水处理室17,第一养殖室15与第二养殖室16的内部下端均设置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喷水管2,喷水管2之间均设置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的上端均设置有三个等距分布的排水口4,水处理室1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0,水泵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水箱11,排水口4的上端均设置有集污罩5,排水口4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19。
[0022]进一步,喷水管2的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顶部喷嘴3,喷水管2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侧边喷嘴9,通过顶部喷嘴3和侧边喷嘴9使水喷出,喷出的水会快速流动将泥沙层进行翻动,使得文昌鱼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污物会被流动的水流带起,方便后续的收集。
[0023]进一步,水泵10与过滤水箱11和水泵10与喷水管2之间均设置有进水管7,且进水
管7均与过滤水箱11和喷水管2相连通,过滤水箱11与排污管18之间均设置有出水管8,且出水管8均与过滤水箱11和排污管18相连通,通过进水管7与出水管8可以进水与出水,完成对污物的清理。
[0024]进一步,过滤水箱11的内部设置有三组等距分布的隔板20,且每组均设置有两个,两个隔板20之间分别填充有活性炭12、生化球13、陶瓷环14,通过过滤水箱内的活性炭12、生化球13和陶瓷环14对水中氨氮跟亚销酸盐等进行生物过滤,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水处理。
[0025]进一步,第一养殖室15和第二养殖室16的两侧均设置有阀门6,且阀门6均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8相连通,通过控制阀门6可以精准的控制进水与出水的位置与流量大小,以此实现高效的污物清理与水处理效果。
[0026]进一步,第一养殖室15和第二养殖室16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泥沙,且喷水管2位于泥沙下方,集污罩5位于泥沙的上方,泥沙下方的喷水管2可以保证清理时使泥沙内污物会被流动的水流带起,集污罩5位于泥沙的上方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泥沙落入排水口4,防止泥沙的流失。...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包括玻璃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缸体(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养殖室(16),所述第二养殖室(16)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养殖室(15),所述第二养殖室(16)的下方开设有水处理室(17),所述第一养殖室(15)与第二养殖室(16)的内部下端均设置有四个等距分布的喷水管(2),所述喷水管(2)之间均设置有排污管(18),所述排污管(18)的上端均设置有三个等距分布的排水口(4),所述水处理室(1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0),所述水泵(10)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水箱(11),所述排水口(4)的上端均设置有集污罩(5),所述排水口(4)的内部均设置有遮挡网(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2)的上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顶部喷嘴(3),所述喷水管(2)的前后端均设置有若干个等距分布的侧边喷嘴(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昌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晔平陈建春何艺宾魏茂春刘明梼曾令凯张雅哲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