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筋路堤
,具体为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道路建设正在快速发展,路堤的建设标准也相应提高,路堤边坡是指路基横断面两侧与地面连接的斜面,是影响路基稳定的重要因素,边坡的形状在路基中常修筑成单坡形、折线形和阶梯形,水平
‑
竖向加筋是基于传统水平布筋基础上提出的应用于公路路堤的新型加筋体系。
[0003]现有技术中加筋路堤存在的缺陷是:
[0004]1、专利文件CN206752209U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格构式路堤结构,“它包括:路堤下部结构,采用天然细粒土分层填筑在地基上;格构体,沿纵向间隔埋设在路堤下部结构中,各格构体包括至少两个竖向分层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以及间隔设置的注浆锚杆,各注浆锚杆竖向穿过钢筋混凝土框架,其下端进入地基岩土体中;防排水层,设置在路堤下部结构的顶部;路堤表层结构,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在防排水层的顶部;轨道基础,设置于路堤表层结构的顶部。”该路堤结构在使用时由于承重载荷不均匀及自身重力作用易引起路堤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路面的不平整,使用时的安全性能较低。
[0005]2、专利文件CN103821058B公开了加筋路堤的结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装置包括挡板支座、正六边形挡板、路堤填料、连接结构、带肋钢条和土工格室。该施工方法包括支座的制作与安装、挡板的制作与安装,连接带肋钢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包括地基主体(1)、砂垫层(2)和加筋垫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砂垫层(2);所述砂垫层(2)的顶部安装有加筋垫层(3),所述加筋垫层(3)的内侧安装有三向格栅笼(17),所述三向格栅笼(17)的内侧安装有土工格栅(18),所述加筋垫层(3)的顶部安装有下路堤(4);所述下路堤(4)的顶部安装有上路堤(5),所述上路堤(5)的顶部安装有护坡防水层(6);所述护坡防水层(6)的顶部安装有雨水收集箱(7),所述护坡防水层(6)的顶部贯穿开设有排水孔(8);所述地基主体(1)包括持力层(9)和软土地基(10),持力层(9)的顶部安装有软土地基(10),软土地基(10)的内侧中心位置安装有中心桩(11),且中心桩(11)的底端贯穿持力层(9)的顶部延伸至持力层(9)的内部,软土地基(10)的内侧安装有承载肩桩(12),且承载肩桩(12)的底端贯穿持力层(9)的顶部延伸至持力层(9)的内部,软土地基(10)的内侧安装有边桩(13),且边桩(13)的底端贯穿持力层(9)的顶部延伸至持力层(9)的内部;所述砂垫层(2)包括砂砾层(14)、碎石层(15)和水泥层(16),砂砾层(14)的顶部安装有碎石层(15),碎石层(15)的顶部安装有水泥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垫层(3)的内侧安装有铁矿填料(19),下路堤(4)的内侧安装有加强钢板一(20),下路堤(4)的内侧安装有固定钢筋一(21),且固定钢筋一(21)的内端贯穿加强钢板一(20)的外侧延伸至下路堤(4)的内部,下路堤(4)的内侧安装有加强筋(22),且加强筋(22)位于加强钢板一(20)的内侧,下路堤(4)的内侧安装有盐渍土填料(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路堤(5)的内侧安装有加强钢板二(24),上路堤(5)的内侧安装有固定钢筋二(25),且固定钢筋二(25)的内端贯穿加强钢板二(24)的外侧延伸至上路堤(5)的内部,上路堤(5)的内侧安装有复合填料(26)。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填料(26)包括保温层(29)、粗沥青颗粒层(30)和细沥青颗粒层(31),保温层(29)的顶部安装有粗沥青颗粒层(30),粗沥青颗粒层(30)的顶部安装有细沥青颗粒层(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防水层(6)的内侧安装有防渗透膜(27),护坡防水层(6)的顶部安装有路面防水层(28),路面防水层(28)的顶部对称安装有支撑柱(41),支撑柱(41)的顶端安装有喷洒管(42),喷洒管(42)的相对侧安装有喷洒头(4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变形协调的H
‑
V加筋路堤,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箱(7)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支柱一(32),雨水收集箱(7)的底部安装有安装支柱二(33),安装支柱一(32)和安装支柱二(33)的底端安装有安装底板(34),且安装底板(34)通过螺栓与护坡防水层(6)连接,安装支柱一(32)与安装支柱二(33)之间安装有连接柱(35),两组安装支柱二(33)之间安装有加强柱(36),雨水收集箱(7)的内壁上安装有内隔板(37),内隔板(37)的顶部安装有驱动泵(38),驱动泵(38)的输出端安装有传输管(39),传输管(39)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软管(40),且连接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