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热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4040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眩热棒,包括管桩,所述管桩内沿所述管桩长度方向设有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内填充有低沸点工质,所述第二节段设有第三节段,在沿所述管桩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节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节段具有能够用于防眩的遮光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防眩热棒,能够有效进行遮光,应用于公路结构中具有防眩功能,同时无需通过增加冷凝段的长度保障散热效能,能够降低连续布设热棒形成的压抑感,提高行车安全,极其适用于中央分隔带宽较窄的公路。中央分隔带宽较窄的公路。中央分隔带宽较窄的公路。

An anti glare hot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热棒


[0001]本技术涉及公路交通安全设施
,特别是一种防眩热棒。

技术介绍

[0002]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且含有冰的土岩,冻土的力学强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温度越低其强度越大,温度低于

1.5℃时,其瞬时抗压强度与一般岩石相当;而温度高于

0.5℃至0℃时,其抗压强度相当于一般土块,甚至基本丧失。
[0003]通过采用保护多年冻土的工程措施,是解决冻土工程问题、维持冻土工程稳定性、保护脆弱寒区冻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在建设青藏铁路的时间中,科研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采用“主动冷却路基”原则进行修筑,减少地基吸热、增加地基土体的冷储量,达到降低冻土路基温度、维持路基长期稳定的目的。
[0004]经过系统研究,从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方面提出调控措施,例如块石路基、通风管路基、热棒、遮阳棚等工程措施,并成功应用于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建设中,其中,热棒是一种汽、液两相对流循环的导热系统,它是一根密封真空的钢管,里面充填了极易挥发的液态和气态工作介质,上端为安装有散热片的冷凝段,下端为蒸发段,应用时,将热棒的蒸发段插入需要降温的冻土,当环境温度即冷凝段的温度低于地下蒸发段温度的时候,热棒开始工作处于导热状态,将地基土中的热量不断散发出去而使土体冷却。
[0005]目前,热棒在公路冻土路基工程应用研究表明热棒的运用确实在冻土路基中产生了降温作用,但当前广泛应用于公路中的热棒均不具备防眩的功能,根据防眩研究两车相会横向距离大于14米以上时,两车相会灯光不会使驾驶员炫目,故中央分隔带宽不大于9m时对向车灯眩光会对驾驶人产生行车影响,所以若在不大于9m宽的中央分隔带内设置现有的热棒,在不具备植物防眩条件下还需要额外安装防眩板,否则高速行车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现有的热棒为保障散热效能需设置较长的冷凝段,致使公路侧形成高耸的“热棒廊道”,十分压抑,影响驾驶员的感观,对高速行车安全构成不利影响,尤其是高等级公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热棒,不具有防眩功能,且需要设置较长的第二节段保障散热效能,存在实用性有限且间隔设置多个较高的热棒会产生压抑感的问题,提供一种防眩热棒,能够有效进行遮光,应用于公路结构中具有防眩功能,同时无需通过增加冷凝段的长度保障散热效能,能够降低连续布设热棒形成的压抑感,提高行车安全,极其适用于中央分隔带宽较窄的高等级公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防眩热棒,包括管桩,所述管桩内沿所述管桩长度方向设有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节段和第二节段,所述第一节段内填充有低沸点工质,所述第二节段设有第三节段,在沿所述管桩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节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节段具有能够用于防眩的遮光表面。
[0009]在施工时,所述第二节段一般作为冷凝段,对应热棒露出地面的部分,所述第一节段一般作为蒸发段,对应热棒埋入冻土的部分,所述低沸点工质作为传热媒介,可选用如氮、氟里昂、丙烷、CO2等工质,所述低沸点工质液化时通常位于所述第一节段,所述第三节段是所述第二节段的一部分,所述管桩的轴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节段、所述第二节段以及所述第三节段均是所述管桩在轴向上的节段,所述第一节段、所述第二节段、所述第三节段长度方向也为竖直方向;
[0010]所述第三节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段的截面积,即所述第三节段对应的管桩部分是沿所述管桩径向进行延伸的结构设计,增大了所述第三节段的宽度,从而在同等长度下,所述第三节段具有大于所述第一节段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节段最大的表面即是所述遮光表面,所述遮光表面能够用于防眩,是指所述遮光表面具有足够的表面积用于遮光,即所述遮光表面能够符合公路上常规防眩板的尺寸要求,从而使所述第三节段能够达到遮光的目的,且应用于公路隔离带中起到相应的防眩效果,例如将所述第三节段对应的管桩部分设计成截面为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扁平形状的空腔结构,则所述第三节段最大的竖直面作为遮光表面,能够有足够的表面积用于遮光;
[0011]同时,由于所述第三节段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段,且所述遮光表面提供了足够的散热表面积,因此无需通过增大所述第二节段的长度来提高所述第二节段的表面积,当保障的散热效能一定的情况下,所述第三节段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所述第二节段的整体长度,进而降低热棒应用于公路中所需的高度,能够减少“热棒廊道”形成的压抑感。
[0012]本技术的一种防眩热棒,能够有效进行遮光,应用于公路结构中具有防眩功能,同时无需通过增加冷凝段的长度保障散热效能,能够降低连续布设热棒形成的压抑感,提高行车安全,极其适用于中央分隔带宽较窄的公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三节段的截面为梭形。
[0014]常规防眩板的结构尺寸以及安装尺寸均是根据规范的设计计算确定的,从而保证防眩板的遮光面积能够有效达到防眩的效果,将所述第三节段设计成截面为梭形的空腔结构,第三节段两侧的外表面即为所述遮光表面,所述遮光表面的遮光面积在满足防眩规范的设计计算后,具有弧形的所述遮光表面相较于具有同等遮光面积的普通平面,能进一步增大所述第三节段的表面积,且由于所述散热端主要是通过空气流动降低表面热量,弧形的外表面也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利于空气流动,进而有效提高了所述第三节段的散热性能,同时梭形的空腔结构也便于加工生产,符合美感。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三节段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节段的一端。
[0016]由于所述第三节段是对所述管桩进行局部的结构变形,将所述第三节段位于所述第二节段的末端,即也是位于所述管桩的末端,相较于所述第三节段位于所述管桩的中部,能够有效降低加工难度,控制生产成本。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三节段远离所述第一节段的一端还设有敞开的内腔。
[0018]所述内腔在所述第三节段的一端与外界连通,使得所述第三节段在该端形成了环状的夹层结构,所述内腔即为所述第三节段的内侧壁,通过敞开的所述内腔,能够有效增大所述第三节段的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第三节段的散热能力。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三节段靠近所述第一节段的一端设有远离所述第一节段的倾角。
[0020]所述第三节段的顶端对应所述管桩的顶端,所述倾角是指所述第三节段的底端偏
向所述管桩的顶端倾斜设置形成的角度,所述倾角便于所述低沸点介质在所述第三节段内冷却液化后全部流入所述第一节段内,不会残留于所述第三节段,保障热棒的散热能力。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三节段环设有翅片,所述翅片在所述管桩的轴向上间隔设有多个。
[0022]所述翅片为导热的薄片结构,所述第三节段环设所述翅片后,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第三节段的散热表面积,提高所述第三节段的散热效果,同时也增大了所述第三节段的遮光面积,提高了所述第三节段的遮光能力,进而增强所述第三节段的防眩能力。...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热棒,包括管桩(1),所述管桩(1)内沿所述管桩(1)长度方向设有密闭的空腔,所述空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节段(3)和第二节段(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段(3)内填充有低沸点工质(2),所述第二节段(4)设有第三节段(5),在沿所述管桩(1)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三节段(5)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节段(3)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三节段(5)具有能够用于防眩的遮光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段(5)的截面为梭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段(5)位于远离所述第一节段(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眩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段(5)远离所述第一节段(3)的一端还设有敞开的内腔(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眩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进龙庆张军伟罗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