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91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包括具备循迹功能的AGV运载车,AGV运载车的车体顶部前侧固定设置有举升装置、顶部后侧固定设置有折叠式输送组件,举升装置的顶面内嵌设有转运输送台,转运输送台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举升装置顶部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的动力执行端固定设置有位于转运输送台正上方的检测分料组件;折叠式输送组件由多个输送单元首尾铰接而成,在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可展开形成一条连续的输送线,在非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可依次反向对折并垂向层叠。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装卸输送设备集成在AGV运载车上,采用折叠式的输送装置,便于输送设备的快速转移,实现一台设备多点使用,减少冷藏仓库场地的输送设备数量,降低设备的投入和维修成本。低设备的投入和维修成本。低设备的投入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机器人领域,具体为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物流配送服务是商品流通的关键环节,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物流行业已然取得诸多成就,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智能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发挥“信息流”主导“物品流”的作用,而是更多地采用传统人工物流模式。末端配送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与配送环境、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密切关系。但是许多区域物流设施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快递配送速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物流效率等方面,网络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的物流管控,人力成本增加。
[0003]在物流输送领域,目前多采用自动化的机器人设备来替代人工实现输送、检查等工作,极大提升了物流配送的工作效率。在冷链配送环节,各种箱装货物成批量地进入或送出冷冻仓库,装卸设备及输送设备是不可或缺的。而现有的装卸及输送设备大都是固定设置的,或需要人工转移定位,使用过程存在不便;输送装置多为固定的一体式流水线结构,转移不便,转运货物的车子须在固定地点完成货物的装卸,则需要仓库配置较多的输送设备,加大了设备投入和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配合现有的绿色环保的智慧物流无人配送系统,将装卸输送设备集成在AGV运载车上,便于输送设备的快速转移,实现一台设备多点使用,减少冷藏仓库场地的输送设备数量,降低设备的投入和维修成本;采用折叠式的输送装置,可直接通过AGV运载车实现车体和输送设备的整体转移,使AGV运载车具备原有的运载输送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包括具备循迹功能的AGV运载车,所述AGV运载车的车体顶部前侧固定设置有举升装置、顶部后侧固定设置有折叠式输送组件,所述举升装置的顶面内嵌设有转运输送台,转运输送台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举升装置顶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动力执行端固定设置有位于转运输送台正上方的检测分料组件;
[0007]所述折叠式输送组件由多个输送单元首尾铰接而成,在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可展开形成一条连续的输送线,在非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可依次反向对折并垂向层叠。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举升装置包括两组固定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连接的交叉式伸缩杆、连接于交叉式伸缩杆顶部的举升平台,所述举升平台水平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举升平台底面四角上的第二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电动推杆顶部输出轴端的升降杆,所述举升平台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套设于升降杆外侧的导向立柱,四个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分料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升降板底面四侧边缘处的第一扫码装置、第二扫码装置、第三扫码装置、第四扫码装置和固定安装于升降板底面中心处的第五扫码装置;
[0011]升降板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与转运输送台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线性模组,所述线性模组的动力执行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位于转运输送台顶面一侧的推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板的顶面还固定设置有位于转运输送台输出端上方一侧的定位挡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侧板、转动连接于两个侧板内侧两端的同步辊、啮合连接于两个同步辊外侧的同步带,两个侧板的内侧顶部和内侧底部均固定设置有多个与同步带内侧表面滑动贴合的支撑板,支撑板内固定安装有输送驱动电机,输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其中一个同步辊的轴端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
[0014]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外侧面上转动安装有至少一个支撑轮,支撑轮的外径不大于侧板垂向尺寸的两倍。
[0015]进一步的,位于侧板同一侧的支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轮分别设置于侧板长度方向尺寸的五分之一处和五分之三处。
[0016]进一步的,所述侧板的侧顶端均为半圆弧面,侧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半圆弧面同轴设置的连接柱,且相邻两个输送单元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侧板的弧形面相贴合,相邻两个输送单元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侧板的连接柱通过腰型的连接板转动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上螺纹连接有位于连接板外侧的轴承盖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1、本专利技术将装卸输送设备集成在AGV运载车上,便于输送设备的快速转移,实现一台设备多点使用,减少冷藏仓库场地的输送设备数量,降低设备的投入和维修成本;
[0020]2、采用折叠式的输送装置,可直接通过AGV运载车实现车体和输送设备的整体转移,使AGV运载车具备原有的运载输送功能;
[0021]3、通过在AGV运载车上设置举升装置,并在举升装置上设置转运输送台和检测分料装置,可对每个输送的包装箱进行扫描溯源,以对入库或出库商品进行日期检验,并记录以便打印查阅,同时对过期商品和无法识别条形码的商品进行分别剔除,保证入库和出库的商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升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检测分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输送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输送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折叠式输送组件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AGV运载车、2举升装置、201第一电动推杆、202交叉式伸缩杆、203举升平台、204第一导向滑轨、205第一铰接座、206第二导向滑轨、207第二铰接座、208第一导向轮、209第二导向轮、3转运输送台、4检测分料组件、401第一扫码装置、402第二扫码装置、403第三扫码装置、404第四扫码装置、405第五扫码装置、406线性模组、407推板、408挡板、5升降装置、501第二电动推杆、502升降杆、503导向立柱、504升降板、505安装架、6输送单元、601侧板、602同步辊、603同步带、604支撑板、605输送驱动电机、606主动齿轮、607从动齿轮、608支撑轮、609电机安装架、7连接板、8轴承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4]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包括具备循迹功能的AGV运载车1,AGV运载车1的结构和循迹、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可参考中国专利:用于智慧物流无人配送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包括具备循迹功能的AGV运载车(1),其特征在于:所述AGV运载车(1)的车体顶部前侧固定设置有举升装置(2)、顶部后侧固定设置有折叠式输送组件,所述举升装置(2)的顶面内嵌设有转运输送台(3),转运输送台(3)的外侧设置有固定于举升装置(2)顶部的升降装置(5),所述升降装置(5)的动力执行端固定设置有位于转运输送台(3)正上方的检测分料组件(4);所述折叠式输送组件由多个输送单元(6)首尾铰接而成,在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6)可展开形成一条连续的输送线,在非工作状态,多个输送单元(6)可依次反向对折并垂向层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2)包括两组固定对称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201)、与第一电动推杆(201)输出端连接的交叉式伸缩杆(202)、连接于交叉式伸缩杆(202)顶部的举升平台(203),所述举升平台(203)水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于举升平台(203)底面四角上的第二电动推杆(501)、固定连接于每个第二电动推杆(501)顶部输出轴端的升降杆(502),所述举升平台(203)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套设于升降杆(502)外侧的导向立柱(503),四个升降杆(5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5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流输送智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分料组件(4)包括分别固定安装于升降板(504)底面四侧边缘处的第一扫码装置(401)、第二扫码装置(402)、第三扫码装置(403)、第四扫码装置(404)和固定安装于升降板(504)底面中心处的第五扫码装置(405);升降板(504)的底面固定安装有与转运输送台(3)输送方向相垂直的线性模组(406),所述线性模组(406)的动力执行端的底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理科孙逍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格谱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