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905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轮定位,据以提高车辆在行进时的直线性与稳定性。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包括:一对纵臂,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及扭转梁,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一对纵臂之间,其中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之间设置有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孔,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借由锁附部件通过所述调整孔以相互锁附,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经由所述调整孔调整前束角、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提供对于也考虑了交通参与人中老年人或儿童等处于弱势立场的人的可持续输送系统的存取的努力正在活跃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通过与车辆的行为稳定性有关的开发而致力于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的研究开发。
[0003]在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式悬架结构配置于车辆系统中用以保持车身行进时的直线性以及稳定性,因此,悬架结构具有前束角(Toe)、外倾角(Camber)以及轮距(Trend)等车轮定位用的参数可供调整。可是,在车辆的行为稳定性中,由于现有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通常透过焊接来固定其零件,从而须耗费大量的工时与成本进行车轮定位的参数的再调整。另一方面,若只在车辆出厂前进行参数的调整,难以根据实际道路情况进行车轮定位,进一步提升车辆的直线性与稳定性。
[0004]本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达成容易地进行车轮定位,据以提高车辆在行进时的直线性与稳定性为目的,进而有助于发展可持续输送系统。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009

132278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轮定位,据以提高车辆在行进时的直线性与稳定性。
[0009]本技术的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包括:一对纵臂,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及扭转梁,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一对纵臂之间,其中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之间设置有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孔,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借由锁附部件通过所述调整孔以相互锁附,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经由所述调整孔调整前束角、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孔设置于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其中所述纵臂或所述扭转梁中的其中一所述调整孔为长轴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椭圆孔。
[001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扭转梁构成为开口朝向车辆下方的盖状结构。
[001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扭转梁构成为随着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逐渐突出。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孔设置于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其中所述纵臂或所述扭转梁中的其中一所述调整孔为长轴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椭圆孔。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扭转梁构成为开口朝向车辆前方的盖状结构。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扭转梁构成为随着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逐渐突出。
[0016]基于上述,本技术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透过在纵臂与扭转梁之间设置调整部,如此,纵臂与扭转梁之间的距离以及角度不须经过焊接或解焊的过程即可调整,且即使各部分零件有公差造成在组合时距离或角度有误差,依旧能够调整前束角、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的车轮定位参数。据此,本技术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车轮定位,据以提高车辆在行进时的直线性与稳定性。
[0017]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19]图2A是图1所示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后视示意图;
[0020]图2B是图2A所示的纵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1]图3是图2A所示的纵臂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4A是图2A所示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0023]图4B是图4A所示的纵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5A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0025]图5B是图5A所示的纵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图6是图5A所示的纵臂的剖面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100

:扭转梁式悬架结构;
[0029]110、110

:纵臂;
[0030]120、120

:扭转梁;
[0031]130:弹簧;
[0032]132:肋部;
[0033]A、A

、A”:调整部;
[0034]A1、A1

、A1”、A2、A2

、A2”:调整孔;
[0035]L:锁附部件;
[0036]X:车辆前后方向;
[0037]Y:车宽方向;
[0038]Z:车辆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2A是图1所示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后视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纵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A所示的纵臂的剖面示意图。图4A是图2A所示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纵臂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扭转梁式悬架结构100可配置
于车辆中车辆前后方向X的相对两侧来连接车体以及车轮,用以保持车辆在行进时的直线性与稳定性。以下将搭配图1至图4B说明第一实施例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100的具体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外侧、前方以及上方分别为附图中所示的车辆前后方向X、车宽方向Y以及车辆上下方向Z其箭头所指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内侧、后方以及下方分别为前述方向的反方向。另外,前述方向并非用以限定在实际结构中的方向及位置,使用者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方向以及位置。
[0040]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扭转梁式悬架结构100包括:一对纵臂110(图仅例示出一个纵臂110)、扭转梁120、以及弹簧130。一对纵臂110设置在车宽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且用以连接位于外侧的车轮。扭转梁120沿着车宽方向Y延伸,并连接在一对纵臂110之间。弹簧130设置在纵臂110上,其中,弹簧130相对于纵臂110位在车宽方向Y的内侧,且相对于扭转梁120位在车辆前后方向X的后侧,如图1所示,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
[004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纵臂110在靠近扭转梁120处对应扭转梁120的外型,如此,纵臂110可与扭转梁120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如图2A与图2B所示,纵臂110与扭转梁120之间设置有调整部A,调整部A包括调整孔A1与调整孔A2。纵臂110与扭转梁120借由锁附部件L通过调整孔A1与调整孔A2以相互锁附(如图3所示,锁附部件L以从车辆前后方向X的前方向后方锁附,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纵臂110与扭转梁120经由调整孔A1与调整孔A2调整其两者之间在车宽方向Y上的距离与角度,进而能够调整前束角、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纵臂,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以及扭转梁,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一对纵臂之间,其中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之间设置有调整部,所述调整部包括调整孔,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借由锁附部件通过所述调整孔以相互锁附,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经由所述调整孔调整前束角、外倾角以及轮距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孔设置于所述纵臂与所述扭转梁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表面与后表面,其中所述纵臂或所述扭转梁中的其中一所述调整孔为长轴沿着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椭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久嗣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