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13697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及系统,包括天线、频选电路模块、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负反馈电路模块、滤波电路模块、耦合电路模块、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及电源电路模块,所述频选电路模块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及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与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模块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耦合电路模块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及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与所述耦合电路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频选能力好的优点。优点。优点。

A control circuit and system for satellite signal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卫星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发展,用户对于电子系统的通信需求也越来越高。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电子系统由于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极低的时延,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需要,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关注。信号放大控制电路广泛应用于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其它无线电系统中,特别是在接收机的接收端,从天线感应到的信号是非常微弱的,这就需要对该信号进行滤波及放大,此外,其受到的干扰信号较多,因而需要选择出所需的频率信号,因此,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应运而生。然而,现有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频选能力差,电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频选能力好及电路结构简单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及系统。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包括天线、频选电路模块、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负反馈电路模块、滤波电路模块、耦合电路模块、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及电源电路模块,所述频选电路模块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及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与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模块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耦合电路模块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及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与所述耦合电路模块电连接。
[00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频选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相互耦合,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电连接。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
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波电路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四电容及第五电阻,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感与所述第三电感相互耦合,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耦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电路模块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及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电连接。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包括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第二三极管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1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一种系统,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天线、频选电路模块、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负反馈电路模块、滤波电路模块、耦合电路模块、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之间的配合,工作时通过所述频选电路模块选择所需的频率信号,通过负反馈电路模块以消除自激振荡及降低外界温度的干扰。此外,通过所述滤波电路模块及所述耦合电路模块可进一步将杂波滤除。因此,本技术具有频选能力好、抗干扰能力好及电路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包括天线1、频选电路模块2、第一分压电路模块3、负反馈电路模块4、滤波电路模块5、耦合电路模块6、第二分压电路模块7、信号放大模块8及电源电路模块9,所述频选电路模块2与所述天线1电连接。
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3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9及所述频选电路模块2电连接,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4与所述频选电路模块2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模块5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4电连接,所述耦合电路模块6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5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7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8及所述电源电路模块9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8与所述耦合电路模块6电连接。
[0018]所述频选电路模块2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感L1与所述第二电感L2相互耦合,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1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4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3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C1为可变电容,因而可根据需要调节其电容值大小,从而可以快速调节,以选择所需频率。
[0019]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3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9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频选电路模块、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负反馈电路模块、滤波电路模块、耦合电路模块、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信号放大模块及电源电路模块,所述频选电路模块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及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与所述频选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模块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耦合电路模块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路模块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及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与所述耦合电路模块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频选电路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相互耦合,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天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第一电阻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信号干扰识别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反馈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滤波电路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合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