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13692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和1

Nitric oxide releasing polyionic liquid antifungal microneed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针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微针


技术介绍

[0002]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极其顽固,危害着全球数以百万计人类的健康。皮肤角质层阻碍了抗真菌药物的转运,同时真菌容易增殖,甚至在皮下形成生物膜,引起炎症和皮下真菌脓肿。
[0003]真菌生物膜是一种高度动态的固定真菌群落,其自产的细胞外聚合物(EPS)保护了病原菌免受外来抗菌药物的侵袭,使细菌更难以被杀死。此外,传统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促进了耐药真菌的出现,同时也增加了真菌耐药性,导致抗真菌治疗成为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临床应用中对于脓肿伤口通常使用伤口处敷料,防止伤口扩散和进一步的伤口感染。然而,对于脓肿伤口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精准递送真菌物质至伤口处,杀死伤口处的病原菌,并促进伤口处皮肤的恢复。
[0004]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无抗生素和具有精确递送效果的治疗策略以有效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敷料,其具有抗真菌、抑制真菌生物膜,同时对脓肿伤口处的真菌及真菌生物膜有良好的杀灭及抑制作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以和1

乙烯基咪唑反应,得到离子液体1,n为独立地选自2

5的整数;
[0008]将离子液体1与反应2

4天(优选3天),得到离子液体2;其中,n为2

3的整数;
[0009]以离子液体2,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单体,HCPK作为光引发剂,PEGDA作为交联剂以及水在微针模具里进行共聚反应,脱模,得到共聚物;
[0010]将共聚物在一氧化氮气氛下反应2

4小时,得到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2

溴乙醇)与1

乙烯基咪唑的投料摩尔比为1:1。离子液体1与的投料摩尔比为1:1。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离子液体2与丙烯酸羟乙酯的投料摩尔比为3:7

12;离子液体2与丙烯酸羟乙酯的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4:6

6:4,HCPK的重量占总重量的
1%

2%,PEGDA的重量占总重量的2.5%

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总重量是指离子液体2,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单体,HCPK作为光引发剂,PEGDA作为交联剂和水的总重量。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PEGDA的分子量为400

1000;优选PEGDA的分子量为400、600或1000。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共聚反应的具体步骤为:
[0015]通过在紫外线照射下聚合混合溶液30

50分钟,然后脱模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8

24小时,得到所述共聚物。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紫外线照射的波长为365nm。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将共聚物与过量的一氧化氮在密闭系统中反应2

4小时以得到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
[0018]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其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
[0019]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是由本专利技术的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制备得到的。
[0020]本专利技术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其制备方法是将可释放一氧化氮的聚离子液体与微针的方法结合,采用离子液体和一氧化氮进行。离子液体聚合物近年来在抗菌材料应用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离子液体诱导的亲水

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引力的膜破坏机制导致了细菌裂解死亡。一氧化氮可代替传统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并且不易诱导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由于其反应副产物(如过氧亚硝酸盐和三氧化二氮)可发挥亚硝化作用,一氧化氮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对细菌、真菌和生物膜抑制和消除作用,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一氧化氮还具有消炎、促进胶原沉积和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微针是一种无痛且精确的递送系统,具有可调针头长度的微针可以无痛地在皮肤表皮最外层产生短暂的孔道以精准输送药物,广泛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0021]本专利技术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的制备方法,将可释放一氧化氮的聚离子液体与微针的方法结合,制备得到的基于可释放一氧化氮的聚离子液体的抗真菌微针可以用作医用敷料。该医用敷料能够抗真菌、抑制真菌生物膜,敷在伤口表面可以隔绝外界异物及微生物侵入伤口,同时对脓肿伤口处的真菌及真菌生物膜有良好的杀灭及抑制作用;抗炎,促进胶原沉积和促血管生成;适用于不同大小、形状及所在部位的脓肿创面;无过敏和耐药性、安全性高;制备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抗菌测试效果图。
[0023]图2为实施例1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细胞毒性图。
[0024]图3为实施例1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抑制生物膜生长的测试效果图。
[0025]图4为实施例2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抗菌测试效果图。
[0026]图5为实施例3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抗菌测试效果图。
[0027]图6为实施例4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抗菌测试效果图。
[0028]图7为实施例5中微针用作医用敷料的抗菌测试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0]以2

溴乙醇和1

乙烯基咪唑为单体进行反应(具体步骤为:在20℃下搅拌等摩尔的2

溴乙醇和1

乙烯基咪唑的混合物48小时,将反应所得溶液用乙酸乙酯和乙醚洗涤3次,然后用旋转蒸发仪在30℃下干燥4小时)得到离子液体1。
[0031]将离子液体1与在20℃下搅拌72小时,所得混合物在

70℃冰冻2小时后用冷冻干燥机处理24小时,得到离子液体2。
[0032]将离子液体2,丙烯酸羟乙酯,HCPK,PEGDA进行共聚反应(具体步骤为,以离子液体2,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单体,HCPK作为光引发剂,PEGDA作为交联剂以及去离子水在微针模具里进行共聚反应,脱模,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干燥)得到基于聚离子液体的微针;离子液体2与丙烯酸羟乙酯的投料摩尔比为3:7

12,离子液体2与丙烯酸羟乙酯混合物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和1

乙烯基咪唑反应,得到离子液体1,n为独立地选自2

5的整数;将所述离子液体1与反应2

4天,得到离子液体2;其中,n为2

3的整数;以所述离子液体2,丙烯酸羟乙酯作为单体,HCPK作为光引发剂,PEGDA作为交联剂以及水在微针模具里进行共聚反应,脱模,得到共聚物;将所述共聚物在一氧化氮气氛下反应2

4小时,得到所述一氧化氮释放性聚离子液体抗真菌微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与1

乙烯基咪唑的投料摩尔比为1:1;优选地,为2

溴乙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离子液体1与的投料摩尔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离子液体2与所述丙烯酸羟乙酯的投料摩尔比为3:7

12;所述离子液体2与丙烯酸羟乙酯的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锋郭江娜张秋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