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63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池,包括具有一反应腔的池体以及分别连通反应腔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水单元和出水单元;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以及套管,部分进水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其余部分进水管穿过池体延伸至反应腔外,位于反应腔内的进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出水口,套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并且套设于进水管上,套管具有与出水口一一对应布置的喷嘴部,喷嘴部具有正对出水口的流线型喷水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处理池采用在进水管外套设具有流线型喷嘴的套管的方式,利用在套管上单独加工出流线型喷嘴较为容易的特点,使进水管和套管组合形成具有流线型喷嘴的出水结构,生产成本相较于延长进水管的长度更低,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处理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水处理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为处理池,污水通过管道通入到处理池内,再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消除污染性。为了污水在处理池中分布均匀,一般会将进水管延伸布置于处理池内,并且在进水管上开设多个出水孔,使得流入处理池的污水分别流向处理池的各个区域。
[0004]很容易想到,污水从出水孔进入到处理池中,会受到处理池中已有的污水的阻力作用,这也导致了污水会集中于进水管周围。因此为了使污水分布更加均匀,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要么增加进水管长度,在水处理池内布置多道进水管;要么减小出水孔喷出污水的阻力,如改进出水口的结构,采用小阻力的喷嘴。由于在进水管上加工出小阻力喷嘴的成本远大于布置进水管的成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采用增加进水管长度,在处理池中多排布置的方式来使污水在处理池中分布地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处理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水管上加工出小阻力喷嘴的成本过高不适于推广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池,该水处理池包括:具有一反应腔的池体以及分别连通反应腔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水单元和出水单元;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以及套管,部分进水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其余部分进水管穿过池体延伸至反应腔外,位于反应腔内的进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出水口,套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并且套设于进水管上,套管具有与出水口一一对应布置的喷嘴部,喷嘴部具有正对出水口的流线型喷水腔。
[0007]进一步的,套管的管壁厚度薄于进水管的管壁厚度。
[0008]进一步的,套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管,喷嘴部至少布置于其中一个半管上。
[0009]进一步的,半管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和延展部,延展部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半管的延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喷嘴部固定连接于弧形部上。
[0010]进一步的,出水单元包括出水管,部分出水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其余部分出水管穿过池体延伸至反应腔外,位于反应腔内的出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进水口。
[0011]进一步的,出水单元还包括滤网,滤网内置于反应腔内并且套设于出水管上。
[0012]进一步的,出水单元还包括回洗管,回洗管与出水管并排布置,部分回洗管布置于反应腔内,其余部分回洗管穿过池体延伸至反应腔外,位于反应腔内的回洗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回洗口,滤网套设于出水管与回洗管外。
[0013]进一步的,进水单元还包括布置于反应腔外的水泵,水泵设置于进水管上供于驱动进水管内液体向反应腔内流动。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反应腔的排气管。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连通反应腔的取样管。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水处理池采用在进水管外套设具有流线型喷嘴的套管的方式,利用在套管上单独加工出流线型喷嘴较为容易的特点,使进水管和套管组合形成具有流线型喷嘴的出水结构,生产成本相较于延长进水管的长度更低,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进水单元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多种形式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出水单元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2]请参见图1,本水处理池包括池体1、进水单元2、出水单元3以及反应单元4,池体1具有一用于处理污水的反应腔11,进水单元2和出水单元3分别连通反应腔11的内部和外部。反应单元4用于处理污水,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取的处理工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反应单元4,作为本领域的惯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进水单元2用于向反应腔11内的输入待处理的污水,污水经过反应单元4处理后通过出水单元3排出。
[002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单元2包括进水管21和套管22,部分进水管21布置于反应腔11内,其余的进水管21穿过池体1延伸至反应腔11外。在位于反应腔11内的进水管2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出水口211,套管22布置于反应腔11内并且套设于位于反应腔11内的进水管21上。并且套管22上具有与出水口211一一对应布置的喷嘴部221,喷嘴部221具有正对出水口211的流线型喷水腔,通过流线型的喷水腔出水能够极大地减小阻力。
[0024]如图3所示的多种形式的喷嘴,各个喷嘴的阻力系数与其他系数如下表所示:
[0025][0026]因此本申请通过将进水管21和套管22组合形成具有流线型喷嘴的出水结构,进水管21内的污水从出水口211喷出,进入到进水管21与套管22之间,再经过喷嘴部221喷入到反应腔11内。利用流线型喷嘴的阻力最小以及流速、流量系数最大的特点,获得更远的喷射距离,从而将污水分散到更大的范围内。
[0027]在部分实施例中,进水单元2还包括布置于反应腔外的水泵23,水泵23设置于进水管21上供于驱动进水管21内液体向反应腔11内流动。在另一部分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进水管21连通别的污水输送设备,供以驱动污水流入反应腔11内。
[0028]在优选实施例中,套管22的管壁厚度薄于进水管21的管壁厚度,这样在套管22上加工出喷嘴部221更加容易。例如采用冲压成型的方式加工,加工对象厚度越小,所需的冲压力也越小,对设备的要求越低,成品的良品率越高。
[0029]请再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套管22还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管,喷嘴部221至少布置于其中一个半管上。这样套管22就能够很方便快捷地套装在进水管21上。
[0030]每个半管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222和延展部223,两个弧形部222合围形成一个圆用以包住进水管21。延展部223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半管的延展部223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喷嘴部221固定连接于弧形部222上。
[0031]请参见图4,出水单元3包括出水管31,部分出水管31布置于反应腔11内,其余部分出水管31穿过池体1延伸至反应腔11外,位于反应腔11内的出水管31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进水口311。反应腔11内经过反应单元4处理的污水通过进水口311进入到出水管31内,并通过出水管31排放或者输送至后续处理设备继续进行处理。
[0032]在优选实施例中,出水单元3还包括滤网32,滤网32内置于反应腔11内并且套设于出水管31上。滤网32覆盖进水口311,用以过滤反应腔内悬浮的固体物质,避免其进入到出水管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一反应腔的池体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反应腔的内部和外部的进水单元和出水单元;所述进水单元包括进水管以及套管,部分所述进水管布置于所述反应腔内,其余部分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池体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外,位于所述反应腔内的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出水口,所述套管布置于所述反应腔内并且套设于所述进水管上,所述套管具有与所述出水口一一对应布置的喷嘴部,所述喷嘴部具有正对所述出水口的流线型喷水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管壁厚度薄于所述进水管的管壁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管,所述喷嘴部至少布置于其中一个所述半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管包括一体连接的弧形部和延展部,所述延展部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所述半管的所述延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嘴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部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长军罗开传王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研长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