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1358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包括反7,顺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长效复合诱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葡萄花翅小卷蛾,学名:Lobesia botrana(Denis et Schiffermuller),鳞翅目卷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多种经济植物花和果实的世界性害虫,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被列为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昆虫。除葡萄外,该卷蛾还危害橄榄、黑莓、樱桃、油桃、柿子和石榴等。性信息素诱集技术是该虫的绿色防控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性信息素的多态性,即不同地理种群的同种昆虫的信息素组分和比例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国在外应用成熟的葡萄花翅小卷蛾信息素产品在国内应用时效果欠佳。为此,我们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并确认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葡萄花翅小卷蛾的信息素组分和精确比例。
[0003]葡萄透翅蛾,学名:Paranthrene regalis(Butler),鳞翅目透翅蛾科,在我国各大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分布广泛,是葡萄树上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被害严重的葡萄植株会全株死亡,造成严重减产,萄透翅蛾除为害葡萄外,也为害梨、苹果、桃、杏、樱桃等。性信息素诱杀、糖醋液诱杀和黑光灯诱杀是主要的绿色防控手段。
[0004]市场上还没有能够同时诱集上述两种害虫的信息素,根源在于:根据近年来昆虫信性息素研究的进展可知,虽然两者都属于鳞翅目,但是所属科不同,信息素活性组分没有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可以同时诱集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包括以下组分:
[0007]反7,顺9

十二碳二烯
‑1‑
醇乙酸酯2~2.5份
[0008]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0.025~0.5份
[0009]反

3,顺

13

十八碳二烯
‑1‑
醇2~2.5份
[0010]辅料1~500份
[0011]有机溶剂10~400份。
[0012]所述辅料包括对酯类、醇类物质具有吸附作用的各类缓释剂,特别地包括不限于环糊精及其改进物,如β

环糊精、羟丙基

β

环糊精等。
[0013]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烃类、脂类和液态醇类和其它常用有机溶剂。烃类有机溶剂包括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等;脂类包括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及调和油;醇类包括无水乙醇等;其它溶剂包括石蜡油、油酸等。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烃类和脂类复配而成。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可以制成复合诱芯
或者制成膏体、粘稠液体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芯。
[0016]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芯,由上文所述的长效复合诱剂置入天然脱硫橡胶塞或塑料毛细管中制成,其中有效成分总含量为200~5000μg。
[001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芯的制备方法。
[0018]具体地,制备方法如下:反7,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反
ꢀ‑
3,顺

13

十八碳二烯
‑1‑
醇及辅料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置入天然脱硫橡胶塞中或者塑料毛细管中制成诱芯,每个诱芯的有效成分总含量为200~5000μg。
[0019]本专利技术目的之四在于提供所述的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的应用。具体地,将制成的长效复合诱芯放入桶形诱捕器或者三角屋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棋盘式分布挂于葡萄园内即可;膏体、粘稠液体复合诱剂则可以配合粘胶板直接涂抹使用,也可以配合诱捕器使用。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长效复合诱剂是主要以反7,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反

3,顺

13

十八碳二烯
‑1‑
醇三种性信息素与缓释剂复配而成,能够靶标明确地诱集葡萄的两大害虫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不仅降低了信息素诱芯的综合制造成本,还减少了50%的诱捕器使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诱芯安装、诱捕器布置、回收等工作的劳动强度,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这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性信息素复配实验证实,性信息素复配后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诱集性能得到显著增强,对葡萄透翅蛾的诱集没有拮抗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田间试验1的试验结果;复合诱芯为实施例2的长效的复合诱剂。
[0024]图2为田间试验2的试验结果;复合诱芯为实施例3的长效的复合诱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所做的有限次修改,仍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0026]不同的复合信息素配方如表1所示。将表中各个组分混配均质即可。
[0027]序号组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1反7,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450μg600μg950μg2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25μg25μg30μg3反

3,顺

13

十八碳二烯
‑1‑
醇500μg900μg1200μg4环糊精5000μg//5羟丙基

β

环糊精/10000μg100μg
6正己烷12000μg/10000μg7调和油/10000μg/
[0028]实施例4塑料缓释管型复合诱芯的制备
[0029]取实施例1的复合诱剂35μl,加入到PVC塑料缓释毛细管中,两端封合,制成塑料缓释管型复合诱芯。
[0030]实施例5整形橡胶塞型复合诱芯的制备
[0031]取实施例2的复合诱剂20μl,加入到天然脱硫橡胶塞的凹口中,负压干燥,制成橡胶塞型复合诱芯。
[0032]实施例6整形橡胶塞型复合诱芯的制备
[0033]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包括以下组分:反7,顺9

十二碳二烯
‑1‑
醇乙酸酯2~2.5份顺9

十二碳烯
‑1‑
醇乙酸酯0.025~0.5份反

3,顺

13

十八碳二烯
‑1‑
醇2~2.5份辅料1~500份有机溶剂10~4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所述辅料为对酯类、醇类物质具有吸附作用的缓释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所述辅料包括环糊精及其改进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所述环糊精改进物为β

环糊精和羟丙基

β

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烃类、脂类、液态醇类和其它常用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葡萄花翅小卷蛾和葡萄透翅蛾的长效复合诱剂,其特征是,所述烃类有机溶剂包括正己烷、石油醚或二氯甲烷;所述脂类包括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或调和油;所述醇类包括无水乙醇;所述其它有机溶剂包括石蜡油或油酸。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特薛伟伟陈文龙王敬丽张升赵学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爱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