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包括冷气机、连接单元和检测单元;冷气机:其前表面设有梯形导向壳,梯形导向壳的内腔左右壁面之间后端设有装配板,装配板前表面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孔内均设有风机,装配板的内腔上下壁面之间前端设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加热丝;连接单元: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检测单元:包括波纹管、固定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波纹管设置于梯形导向壳的下斜面中部,波纹管的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提高了温室大棚控温的效果,使得温室大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
,具体为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0003]目前,温室大棚在使用时通常都需要人工加温或者降温,通常采用暖气扇加温和空调进行降温,以此来使温室大棚内的温度时刻处于理想状态;
[0004]现有的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温度检测的准确率欠佳,温室大棚控温的效果不够理想,在升温或降温时不够高效,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干预,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提高了温室大棚控温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包括冷气机、连接单元和检测单元;
[0007]冷气机:其前表面设有梯形导向壳,梯形导向壳的内腔左右壁面之间后端设有装配板,装配板前表面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孔内均设有风机,装配板的内腔上下壁面之间前端设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加热丝;
[0008]连接单元: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
[0009]检测单元:包括波纹管、固定板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波纹管设置于梯形导向壳的下斜面中部,波纹管的下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下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0]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设置于梯形导向壳的右表面,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冷气机、风机和加热丝的输入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避免了温度传感器受其他电器元件影响,大大提升了温度检测的准确率,提高了温室大棚控温的效果,使得温室大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够更加简单,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干预,智能化程度较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单元包括通风管、连接管和通气孔,所述通风管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通风管的内弧面前端分别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外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使得温室大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环形凹槽和弹性片,所述环形凹槽分别设置于通风管的内弧面中部,连接管的后端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弹性片,位于同一个连接管上的弹性片后端分别与环形凹槽卡接,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顶柱,所述顶柱分别滑动连接于通风管外弧面设置的滑孔内,通风管的内侧端头分别与弹性片位置对应,达到了顶移的目的。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单元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分别活动套设于顶柱的外部,弹簧的内侧端头分别与通风管的外弧面固定连接,弹簧的外侧端头分别与顶柱外侧端头设置的圆板固定连接,起到弹性支撑和复位的作用。
[0015]进一步的,所述梯形导向壳的上斜面中部设有报警器,报警器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起到提醒工作人员的作用。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冷气机的外部设有安装框,安装框的四角分别设有安装孔,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具有以下好处:
[0018]工作人员摆动波纹管只合适的角度,从而避免了温度传感器受其他电器元件影响,大大提升了温度检测的准确率,然后工作人员将位于同一个连接管上的弹性片向中心处合拢,然后将连接管滑动连接于通风管的内部,此时弹性片则会刚好与环形凹槽齐平,并通过自身的弹性与环形凹槽卡接,从而对连接管进行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连接管铺设在温室大棚的各个角落内,从而提高了温室大棚控温的效果,使得温室大棚在升温或降温时能够更加高效,当需要更换连接管时,只需依次按压位于连接管上的顶柱,顶柱向内移动将顶柱顶出环形凹槽,然后拔出环形凹槽即可,最后松开按压顶柱的手,而弹簧立即回弹并带动顶柱复位,使得工作人员在操作时能够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冷气机、2梯形导向壳、3装配板、4风机、5加热丝、6连接单元、61通风管、62连接管、63通气孔、64环形凹槽、65弹性片、66顶柱、67弹簧、7检测单元、71波纹管、72固定板、73温度传感器、8报警器、9安装框、10安装孔、11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
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包括冷气机1、连接单元6和检测单元7;
[0025]冷气机1:冷气机1对其附机构单元提供安装支撑场所,其前表面设有梯形导向壳2,梯形导向壳2则起到导向传输的作用,梯形导向壳2的内腔左右壁面之间后端设有装配板3,装配板3则起到固定安装的作用,装配板3前表面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孔内均设有风机4,装配板3的内腔上下壁面之间前端设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加热丝5,当判定温室大棚内部的温
度较低时,调控加热丝5和风机4同时同幅度运作,而加热丝5则将周围的空气加热,风机4则将加热丝5加热的空气吹出,直至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后,调控加热丝5和风机4停止运作,当判定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较高时,调控冷气机1和风机4运作,冷气机1运作产生冷气,而风机4则将冷气机1产生的冷气吹出,直至温室大棚内部的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后,调控冷气机1和风机4停止运作,满足了温室大棚自动控温的需求,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干预,智能化程度较高;
[0026]连接单元6: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连接单元6包括通风管61、连接管62和通气孔63,通风管61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通风管61的内弧面前端分别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连接管62,连接管62的外弧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63,连接单元6还包括环形凹槽64和弹性片65,环形凹槽64分别设置于通风管61的内弧面中部,连接管62的后端面均设有均匀分布的弹性片65,位于同一个连接管62上的弹性片65后端分别与环形凹槽64卡接,连接单元6还包括顶柱66,顶柱66分别滑动连接于通风管61外弧面设置的滑孔内,通风管61的内侧端头分别与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气机(1)、连接单元(6)和检测单元(7);冷气机(1):其前表面设有梯形导向壳(2),梯形导向壳(2)的内腔左右壁面之间后端设有装配板(3),装配板(3)前表面左右两侧设置的安装孔内均设有风机(4),装配板(3)的内腔上下壁面之间前端设有横向均匀分布的加热丝(5);连接单元(6):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检测单元(7):包括波纹管(71)、固定板(72)和温度传感器(73),所述波纹管(71)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的下斜面中部,波纹管(71)的下端设有固定板(72),固定板(72)的下端面设有温度传感器(73);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11),所述PLC控制器(11)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的右表面,PLC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冷气机(1)、风机(4)和加热丝(5)的输入端均电连接PLC控制器(11)的输出端,温度传感器(73)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11)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大棚的自动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6)包括通风管(61)、连接管(62)和通气孔(63),所述通风管(61)分别设置于梯形导向壳(2)前表面设置的通孔内,通风管(61)的内弧面前端分别通过滑槽滑动连接有连接管(62),连接管(62)的外弧面均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陈永金,陈明智,陈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盈农温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