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3020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施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排桩,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底部上端面的支撑梁件和开挖面部,开挖面部的上端设置有流态固化土部,流态固化土部的上端设置有土工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土模沉降导致的加劲板表面起伏不平的问题,两个支撑梁件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而流态固化土部是由筛分后的场地填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由于流态土含有细颗粒的建筑石膏和矿渣微粉,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流平的特性,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充满支撑梁件间每处孔隙,并保持表面近乎绝对水平,待流态固化土部凝固后,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具有较高的强度。具有较高的强度。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ner support stiff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基坑工程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长,大型城市的可供建设用地越来越少,为促进地方建设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更新建设项目被启动。这些城市更新项目大多位于市中心片区的老旧住宅区或商业区,导致项目周边环境日益复杂。因此项目基坑工程所面对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基坑深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基坑周边距离市政道路,低下管线,建筑物的距离越来越小。这些都要求基坑工程严格控制其在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进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因此越来越多的基坑采用排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护的方式。
[0003]支撑梁之间回填的素填土地基虽然经过分层回填夯实,但是一方面由于加劲板的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后(一般在3

7天)强度仍旧较低;另一方面素填土土模无法仅仅通过夯实消除后期沉降。因此填土土模常常在混凝土自重、施工扰动、浇水养护等因素作用下而产生沉降,进而导致尚未养护完成的混凝土加劲板发生沉降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土模沉降导致的加劲板表面起伏不平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排桩,所述支护排桩的内侧设置有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的上端设置有施工结构,施工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加劲板本体;
[0006]所述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底部上端面的支撑梁件和开挖面部,开挖面部的上端设置有流态固化土部,流态固化土部的上端设置有土工布。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件包括支撑梁混凝土和设置在支撑梁混凝土上端的钢筋部。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支撑梁件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
[0009]优选的,所述开挖面部的上表面均匀浇铸有混凝土垫层。
[0010]优选的,所述加劲板本体和支撑梁件的上表面均浇铸有混凝土层。
[0011]优选的,所述两组的支撑梁件内部结构一致。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件和加劲板本体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0013]优选的,所述流态固化土部内含有细颗粒的建筑石膏和矿渣微粉。
[0014]优选的,所述钢筋部呈纵横向交叉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件和加劲板本体形成整体梁板结构平台。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土方开挖至纵横向支撑梁件底部,浇筑混凝土垫层,待混凝土垫层凝固后绑扎钢筋部并支模,而后
在两个支撑梁件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而流态固化土部是由筛分后的场地填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将流态固化土部用混凝输送泵输送至拟回填的区域,当流态固化土部浇筑至加劲板本体板底位置时停止浇筑,由于流态土含有细颗粒的建筑石膏和矿渣微粉,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流平的特性,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充满支撑梁件间每处孔隙,并保持表面近乎绝对水平,待流态固化土部凝固后,能够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且表面异常平整的固化土,而后在凝固的固化土土模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布,绑扎钢筋,最后在加劲板本体和支撑梁件的上表面均浇铸有混凝土层,一次性浇铸至梁板顶面位置,这样支撑梁件和加劲板本体被浇铸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该土模上施工加劲板本体完全不需要底部的木模板,完工后的加劲板本体无论顶面还是底面均平整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沉降,完全不需要起拱,不仅节省了造价,而且具有较高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基坑内支撑支护结构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加劲板本体平面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施工结构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施工结构部分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梁件结构图。
[0022]图中:1、支护排桩;2、基坑底部;3、施工结构;31、支撑梁件;311、支撑梁混凝土;312、钢筋部;32、流态固化土部;33、土工布;34、开挖面部;341、混凝土垫层;4、加劲板本体;41、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5]结合图1,本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排桩1,支护排桩1的内侧设置有基坑底部2,基坑底部2的上端设置有施工结构3,施工结构3的上端设置有加劲板本体4。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结合图2

5,施工结构3包括设置在基坑底部2上端面的支撑梁件31和开挖面部34,开挖面部34的上端设置有流态固化土部32,流态固化土部32的上端设置有土工布33。
[0028]支撑梁件31包括支撑梁混凝土311和设置在支撑梁混凝土311上端的钢筋部312。
[0029]支撑梁件31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支撑梁件31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32。
[0030]开挖面部34的上表面均匀浇铸有混凝土垫层341。
[0031]加劲板本体4和支撑梁件31的上表面均浇铸有混凝土层41。
[0032]两组的支撑梁件31内部结构一致。
[0033]支撑梁件31和加劲板本体4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0034]流态固化土部32内含有细颗粒的建筑石膏和矿渣微粉。
[0035]钢筋部312呈纵横向交叉设置。
[0036]支撑梁件31和加劲板本体4形成整体梁板结构平台。
[0037]工作过程:过程中,土方开挖至纵横向支撑梁件31底部,浇筑混凝土垫层341,待混凝土垫层341凝固后绑扎钢筋部312并支模,而后在两个支撑梁件31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32,而流态固化土部32是由筛分后的场地填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固化剂混合搅拌而成,将流态固化土部32用混凝输送泵输送至拟回填的区域,当流态固化土部32浇筑至加劲板本体4板底位置时停止浇筑,由于流态土含有细颗粒的建筑石膏和矿渣微粉,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流平的特性,在重力作用下可以充满支撑梁件31间每处孔隙,并保持表面近乎绝对水平,待流态固化土部32凝固后,能够形成具有较高的强度,且表面异常平整的固化土,而后在凝固的固化土土模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布33,绑扎钢筋,最后在加劲板本体4和支撑梁件31的上表面均浇铸有混凝土层41,一次性浇铸至梁板顶面位置,这样支撑梁件31和加劲板本体4被浇铸为一个整体结构,在该土模上施工加劲板本体4完全不需要底部的木模板,完工后的加劲板本体4无论顶面还是底面均平整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排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排桩的内侧设置有基坑底部,基坑底部的上端设置有施工结构,施工结构的上端设置有加劲板本体;所述施工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坑底部上端面的支撑梁件和开挖面部,开挖面部的上端设置有流态固化土部,流态固化土部的上端设置有土工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件包括支撑梁混凝土和设置在支撑梁混凝土上端的钢筋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支撑梁件之间填充有流态固化土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加劲板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挖面部的上表面均匀浇铸有混凝土垫层。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宝张领帅刘峻滕张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