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98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包括交换装置主体,所述交换装置主体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所述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的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中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和交换装置主体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通过在交换装置主体外部的空氢能源气罐进行插接在第四开口内部,通过拉动拉块使限位块和弧形口在限位拉伸槽的内部进行回收,回收后氢能源气罐插接在第一换气块内部,插接同时通过限位板进行两侧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侧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侧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源交换装置
,具体为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源电池车指的是氢通过与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单纯依靠燃烧氢来驱动的“氢内燃机”,也曾出现过,比如宝马的氢能7系。氢燃料电池车的驱动力来自于车上的电动机就像纯电动车一样,因此氢燃料电池车可以理解为一辆自带氢燃料发电机的电动车。
[0003]而现有技术中的氢能源使用大多数都是采用汽车方面,相对于助力车也可采用氢能源进行实现汽车相同原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氢能源在换氢站较少,相比于加油站还是不够充分,导致在使用时造成不便,需要进一步进行解决完善。
[0004]申请人在申请本专利技术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种氢能源汽车用能源装置交”,其申请号为“201910639484.7”,该专利主要通过汽车换氢站进行解决汽车中的氢能源问题,但是在助力车中也同样可以采用氢能源,可结合该装置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解决了在氢能源助力车中不便于交换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包括交换装置主体,所述交换装置主体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所述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的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中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和交换装置主体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9]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中部贴合有氢能源气罐,所述氢能源气罐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槽的中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槽。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伸缩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内部套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端另一侧开设有弧形口,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
[0012]优选的,所述氢能源气罐的一端中部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氢能源气罐的另一端
固定连接有气罐口。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之间设置有管口,且管口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气口。
[0014]优选的,所述管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氢能源气体分流管,所述氢能源气体分流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
[0015]优选的,所述交换装置主体的底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换气块、第二换气块和第三换气块的前侧中部均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的内壁一端对称开设有第三开口。
[001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将需要换气的氢能源气罐21进行放置在交换装置主体1的外部,随后通过将拉动拉块8,使拉杆12和限位块11进行带动弧形口13向一侧移动,移动后进行脱离氢能源气罐21,随后通过第一弹簧4进行弹性支撑,使氢能源气罐21弹性顶出第四开口27,将顶出后的氢能源气罐21放置在助力车内部,实现更换操作,而放置在交换装置主体1外部的空氢能源气罐21进行插接在第四开口27内部,通过拉动拉块8使限位块11和弧形口13在限位拉伸槽7的内部进行回收,回收后氢能源气罐21插接在第一换气块23内部,插接同时通过限位板9进行两侧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氢能源气罐21插接后通过管口19和缓冲槽29插接配合,同时第二弹簧10进行弹性支撑使限位块11一端弧形口13卡接在氢能源气罐21一侧,进行限位,随后氢能源气体分流管5进行通过管口19两侧进气口14和第一开口17配合,达到充气作用。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通过将需要更换的氢能源气罐提取放置在交换装置主体的前侧,随后通过拉动拉块使限位块脱离氢能源气罐,随后第一弹簧进行弹性支撑,将灌满后的氢能源气罐弹出,将空的氢能源气罐和灌满后的氢能源气罐实现更换操作,达到交换作用。
[0021]2、在交换装置主体外部的空氢能源气罐进行插接在第四开口内部,通过拉动拉块使限位块和弧形口在限位拉伸槽的内部进行回收,回收后氢能源气罐插接在第一换气块内部,插接同时通过限位板进行两侧限位防止出现位置偏移。
[0022]3、氢能源气罐插接后通过管口和缓冲槽插接配合,同时插接后再次通过进气口和第一开口配合,实现充气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氢能源气罐剖面俯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B处放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氢能源气罐立体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交换装置主体立体示意图。
[0029]其中,1、交换装置主体;2、滑块;3、滑槽;4、第一弹簧;5、氢能源气体分流管;6、进气管;7、限位伸缩槽;8、拉块;9、限位板;10、第二弹簧;11、限位块;12、拉杆;13、弧形口;14、进气口;15、缓冲板;16、第三弹簧;17、第一开口;18、支撑板;19、管口;20、第二开口;21、氢能源气罐;22、气罐口;23、第一换气块;24、第二换气块;25、第三开口;26、支撑腿;27、第四
开口;28、第三换气块;29、缓冲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包括交换装置主体1,交换装置主体1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换气块23、第二换气块24和第三换气块28,第一换气块23、第二换气块24和第三换气块28的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3,滑槽3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块2,通过该滑槽3和滑块2滑动配合增加稳定作用,滑块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内部中处开设有通孔,通过通孔进行贯穿管口19,支撑板18的一侧和交换装置主体1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通过第一弹簧4进行弹性支撑,使氢能源气罐21弹性顶出第四开口27,第一弹簧4之间设置有管口19,管口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氢能源气体分流管5,通过氢能源气体分流管5达到分向流通至管口19,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包括交换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装置主体(1)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换气块(23)、第二换气块(24)和第三换气块(28),所述第一换气块(23)、第二换气块(24)和第三换气块(28)的内部一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槽(3),所述滑槽(3)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块(2),所述滑块(2)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所述支撑板(18)的内部中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18)的一侧和交换装置主体(1)之间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支撑板(18)的另一侧中部贴合有氢能源气罐(21),所述氢能源气罐(21)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槽(29),所述缓冲槽(29)的内部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16),所述第三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5),所述缓冲槽(29)的中部两侧均开设有第一开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气块(23)、第二换气块(24)和第三换气块(28)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槽(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能源助力车用能源装置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伸缩槽(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璇王文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东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