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料带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生料带除静电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生料带除静电装置难以对生料带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同时除静电结束后拿取生料带较为麻烦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与生料带,所述外壳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门,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纹套,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管,所述限制管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且滑动环的右侧延伸至外壳内,通过控制滑动门打开与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方便拿取生料带的同时,可以对生料带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静电工作。静电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料带除静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料带生产
,尤其涉及生料带除静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料带是液体管道安装中常用的一种辅助用品,用于管件连接处,增强管道连接处的密闭性。生料带是一种新颖理想的密封材料。由于其无毒、无味、优良的密封性、绝缘性、耐腐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天然气、化工、塑料、电子工程等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难以对生料带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同时除静电结束后拿取生料带较为麻烦,所以我们提出一种生料带除静电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生料带除静电装置难以对生料带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同时除静电结束后拿取生料带较为麻烦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生料带除静电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生料带除静电装置,包括外壳与生料带,所述外壳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门,所述外壳内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纹套,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管,所述限制管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且滑动环的右侧延伸至外壳内,所述滑动环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架,且转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柱,所述齿轮柱的底部贯穿支撑板,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外壳内设有控制机构。
[0007]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搭杆、L型板、两个转动柱、半齿轮、齿条与梯形板,所述搭杆转动连接在滑动门的底部,所述L型板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右侧内壁,且L型板的左侧贯穿挡板,所述L型板的顶部与搭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柱转动连接在挡板的左侧,所述半齿轮固定套设在电机输出轴的外壁,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外壳的前侧内壁,且齿条与半齿轮活动啮合,所述梯形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底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齿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且一号弹簧的一端与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且二号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齿条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轮,且转轮与梯形板的斜面活动接触。
[0010]作为优选,两个转动柱的外壁固定套社有同一个传动带,且传动带的外壁与L型板的左侧以及滑动环的右侧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除静电毛刷,且除静电毛刷与生料带活动接触。
[0012]本技术中,所述生料带除静电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其有益效果是:
[0013]1、通过控制滑动门打开,此时滑动门通过控制机构的搭杆推动L型板进行下降,并且L型板通过传动带控制滑动环进行上升,此时滑动环同步带动转动架进行上升,同时将生料带放置在转动架上,同时通过转动架的上升,方便在进行除静电处理后将生料带拿出;
[0014]2、随着滑动门的关闭,滑动门通过控制机构的搭杆拉动L型板进行回位,此时转动架随着滑动环进行回位,同时齿轮柱与齿纹套的内壁进行啮合,此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纹套与齿轮柱进行配合,控制转动架进行转动,同时半齿轮控制齿条进行移动,并且齿条通过一号弹簧的弹力与半齿轮配合实现循环进行横向移动;
[0015]3、当控制机构的齿条进行移动时,齿条通过转轮与梯形板进行接触并推动梯形板进行上升,并且梯形板控制滑动板带动除静电毛刷进行移动,此时转动架转动带动生料带进行转动,并且生料带与除静电毛刷进行全面接触,完成除静电工作。
[0016]通过控制滑动门打开与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转动,方便拿取生料带的同时,可以对生料带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的结构三维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的L型板、转动柱、传动带与滑动环的结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的齿纹套的结构俯视图。
[0021]图中:1外壳、2电机、3半齿轮、4挡板、5滑动门、6搭杆、7 L型板、8转动柱、9传动带、10限制管、11滑动环、12转动架、13生料带、14齿轮柱、15支撑板、16齿条、17一号弹簧、18梯形板、19二号弹簧、20滑动板、21除静电毛刷、22齿纹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3]参照图1
‑
4,生料带除静电装置,包括外壳1与生料带13,外壳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门5,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挡板4,挡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挡板4起到限制L型板7进行纵向移动的作用,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纹套22,齿纹套22通过与齿轮柱14进行啮合,方便控制齿轮柱14进行转动,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管10,限制管10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11,限制管10起到限制滑动环11进行纵向移动的作用,且滑动环11的右侧延伸至外壳1内,滑动环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架12,且转动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柱14,齿轮柱14的底部贯穿支撑板15,外壳1的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外壳1内设有控制机构;
[0024]控制机构包括搭杆6、L型板7、两个转动柱8、半齿轮3、齿条16与梯形板18,搭杆6转动连接在滑动门5的底部,L型板7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右侧内壁,L型板7方便通过传动带控制滑动环11进行移动,且L型板7的左侧贯穿挡板4,L型板7的顶部与搭杆6的底部转动连接,转动柱8转动连接在挡板4的左侧,转动柱8起到承载传动带9的作用,半齿轮3固定套设在电机2输出轴的外壁,齿条16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前侧内壁,齿条16通过与半齿轮3进行啮合,带动转轮与梯形板18进行接触,可以控制梯形板18进行上升,且齿条16与半齿轮3活动啮
合,梯形板18固定连接在滑动板20的底部,控制机构方便对生料带13进行自动除静电工作;齿条1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一号弹簧17,且一号弹簧17的一端与挡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梯形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二号弹簧19,且二号弹簧19的一端与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通过一号弹簧17的弹力方便拉动齿条16进行回位,通过二号弹簧19的弹力方便拉动梯形板18进行回位;齿条16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转轮,且转轮与梯形板18的斜面活动接触,当齿条16进行移动时,通过转轮方便推动梯形板18进行上升;两个转动柱8的外壁固定套社有同一个传动带9,且传动带9的外壁与L型板7的左侧以及滑动环11的右侧固定连接,当L型板7进行移动时,通过传动带9方便控制滑动环11进行移动;
[0025]滑动板2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除静电毛刷21,且除静电毛刷21与生料带13活动接触,通过除静电毛刷21对生料带13进行接触,方便对生料带13进行除静电工作。
[0026]本技术中,实际工作时,通过控制滑动门5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料带除静电装置,包括外壳(1)与生料带(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门(5),所述外壳(1)内固定安装有挡板(4),所述挡板(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所述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2),且电机(2)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纹套(22),所述支撑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管(10),所述限制管(10)内滑动连接有滑动环(11),且滑动环(11)的右侧延伸至外壳(1)内,所述滑动环(11)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架(12),且转动架(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柱(14),所述齿轮柱(14)的底部贯穿支撑板(15),所述外壳(1)的左侧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0),所述外壳(1)内设有控制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料带除静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搭杆(6)、L型板(7)、两个转动柱(8)、半齿轮(3)、齿条(16)与梯形板(18),所述搭杆(6)转动连接在滑动门(5)的底部,所述L型板(7)滑动连接在外壳(1)的右侧内壁,且L型板(7)的左侧贯穿挡板(4),所述L型板(7)的顶部与搭杆(6)的底部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杰,潘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飞燕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