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12569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回收壶、连接管、与汽车空调连接的接头,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液口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一和减压阀,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油气分离器的排液口连接有回收管,回收壶的进口与回收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工作稳定、不容易带液等优点。易带液等优点。易带液等优点。

An oil-gas separation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harger using R744 refriger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修设备
,涉及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冷媒回收加注机是集回收、再生、抽真空、加注、检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种汽修设备,一般是由压缩机、真空泵、油气分离器、干燥过滤器、冷凝器、钢瓶、控制电磁阀等部件组成。
[0003]冷媒也叫制冷剂,是在冷冻、空调系统中,用以传递热能,产生冷冻效果的工作流体。现有常见汽车空调的冷媒有R12(氟里昂

12)、R

134A(四氟乙烷)、R

404A(五氟乙烷/三氟乙烷/四氟乙烷)、二氧化碳等,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签定以来,因为R12 对大气臭氧层有严重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危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它已经被禁用。汽车空调由于处于动态工作环境,负荷大,使用开式或半开式压缩机极易引起泄漏。目前推出的包括R

134A在内的及其混合物,不能够满足长期替代的要求,大多有较高的温室效应指数(GWP)等缺点。二氧化碳是少数几种无毒、不易燃的工质之一,泄漏到大气中,它不会导致臭氧层空洞等问题,且GWP=1很小,约为R

134A的千分之一,具有运动粘度低,流动性大,压缩比较低(约为2.5

3.0),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如今被广泛运用到汽车空调冷媒体系中。
[0004]冷冻油(润滑油):是指给制冷压缩机内提供润滑作用的润滑油。目前汽车空调一般采用的冷冻油为PAG(PolyalkyleneGlycol 的缩写)冷冻油,是一种合成的聚(乙)二醇类润滑油。根据汽车空调的使用频率,一般要求冷冻油每年需要更换一次,以保证对制冷压缩机能提供有效润滑作用。冷冻油具有极强的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极短时间,冷冻油即会吸收空气中水分,造成冷冻油的化学反应而变质,引起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空调管路其它金属部件的腐蚀。
[0005]汽车空调系统冷媒回收加注机是将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 (冷媒和冷冻油)回收后加注新的制冷剂,在使用二氧化碳、四氟乙烷等气体作为汽车空调冷媒时,二氧化碳、四氟乙烷等这些气体在高压环境下处于微液态,并与冷冻油混合,这时就需要用到汽车空调冷媒回收加注机上的油气分离装置将冷冻油与冷媒分离后,再将不可压缩气体和杂质分离掉,并将净化过的制冷剂储存起来循环利用,既让汽车空调系统恢复制冷功能,又避免制冷剂排放到大气,污染环境。然而现有的汽车空调冷媒回收加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分离负荷范围窄,超过气液混合物规定流速或者液气比后,分离效率急剧下降;2、工作较不稳定,容易带液。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解决了分离效率急剧下降,工作较不稳定,容易带液等问
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使用 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油气分离器、回收壶、连接管、与汽车空调连接的接头,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液口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一和减压阀,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油气分离器的排液口连接有回收管,回收壶的进口与回收管连接。
[0008]R744制冷剂,别名R744,中文名称二氧化碳,化学式CO2,商品名称Reflube 744。R744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接头用于连接汽车空调制冷剂加注口,油气分离器主要用于将气态冷媒和冷冻油分离回收,电磁阀一用于控制高压环境下处于微液态的冷媒与冷冻油混合物的开关,减压阀降低冷媒与冷冻油混合物的气压,使得微液态的冷媒重新变为气态,回收壶用于回收过滤后的冷冻油。
[0009]作为优选,排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二。电磁阀二用于控制分离后的气体冷媒开关,方便收集到气体冷媒后续的统一处理或者回收利用。
[0010]作为优选,回收管上设有电磁阀三。电磁阀三用于控制每一次分离后的冷冻油从油气分离器流向回收壶的开关,方便后续的处理。
[0011]作为优选,所述回收壶下方设有用于称量回收壶重量的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可以测量每一次分离后的冷冻油进入回收壶的重量,精确测量不同汽车压缩机所含冷冻油的重量值,方便后续冷冻油的补充。
[0012]作为优选,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壳体、内伸管、一级过滤网、二级过滤网、L形导流板、回油毛细管,所述一级过滤网上端与壳体内壁上端固定,所述内伸管上端与进液口连接,内伸管位于一级过滤网内部,所述壳体中部横向固定有二级过滤网,二级滤网将壳体内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二级过滤网上固定有L形导流板,且L形导流板位于排气口侧,壳体底部设有回油毛细管,回油毛细管的入口端朝向壳体的底部,回油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排液口连接。一级过滤网用于初步过滤,二级过滤网用于强化过滤, L形导流板可防止冷冻油进入排出口,使得冷媒携带的冷冻油粘附在L形导流板上,由于L形导流板具有一定的冷凝作用,使得冷冻油顺着L形导流板加速流动到二级过滤网上,有效增加分离效率,回油毛细管起到冷热交换平衡作用,加速冷冻油的流动,提高冷冻油的分离效率。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伸管的下端出口低于排气口。内伸管的下端出口低于排气口,可防止冷冻油喷溅进入排气口,也可防止冷冻油直接从进液口喷溅出来挂在壳体内壁上端,从壳体内壁上端流入排气口内,造成所分离的冷媒不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分离效率高。
[0016]2、工作稳定,不容易带液。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油气分离器;111、进液口;112、排气口;113、排液口;114、壳体;115、内伸管;116、一级过滤网;117、二级过滤网;118、L形导流板;119、回油毛细管;2、回收壶;3、连接
管;4、接头;5、电磁阀一;6、减压阀;7、排气管;8、回收管;9、电磁阀二;10、电磁阀三;11、称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1、回收壶2、连接管3、与汽车空调连接的接头4,所述连接管3一端与接头4连接,另一端与油气分离器1的进液口111连接,连接管3上设有电磁阀一5和减压阀6,油气分离器1的排气口112连接有排气管7,油气分离器1的排液口113连接有回收管8,回收壶2的进口与回收管8连接。
[0022]如图1所示,所述排气管7上设有电磁阀二9。
[0023]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管8上设有电磁阀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气分离器、回收壶、连接管、与汽车空调连接的接头,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油气分离器的进液口连接,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一和减压阀,油气分离器的排气口连接有排气管,油气分离器的排液口连接有回收管,回收壶的进口与回收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电磁阀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管上设有电磁阀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R744制冷剂的空调充注机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壶下方设有用于称量回收壶重量的称重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武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泽尔汽车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