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246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位于电池组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板,端板的上部形成有容纳空间;输出极底座,输出极底座的下部形成为固定部,输出极底座的固定部沿端板的高度方向插接于容纳空间内;输出极底座形成有朝向远离电池组的方向凸出的压铆钉;电池模组的引出极汇流排一端与电池组电连接,引出极汇流排的另一端具有与压铆钉配合的长孔或缺口,引出极汇流排通过长孔或缺口和压铆钉的配合与输出极底座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以嵌接的方式固定输出极底座,引出极汇流排呈倒L形,一端沿端板高度方向延伸并利用长孔或缺口与压铆钉配合,通过长孔或缺口有效兼容了安装引出极汇流排的高度误差,有效解决现有撕扯焊点的问题。撕扯焊点的问题。撕扯焊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的引出极通常是一端焊接在相应的电芯上,另一端通过输出极底座设置在端板上,以避免振动时造成焊点脱焊;现有技术中的输出级底座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通过固定部将输出极底座固定在端板上,连接部沿端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将引出极汇流排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接部上。采用此方式,引出极汇流排通常是Z形或一形,对于单层引出极汇流排无法兼容两端固定点所在平面高度误差,引出极汇流排一端焊接在电池组上,安装另一端时,易撕扯到焊点,此外,对于Z形引出极汇流排的另一端,即引出端沿端板厚度方向延伸与连接部连接,端板厚度往往受到轻量化设计的制约,厚度不会太厚,从而导致引出极汇流排与连接部连接时,沿端板厚度方向安装固定空间较小,不便于连接。
[0003]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端板上嵌装的输出极底座上的压铆钉,以及引出极汇流排的长孔或缺口配合,有效兼容了安装引出极汇流排的安装高度误差,解决了撕扯焊点的问题,不会受到厚度方向的制约,有足够的装配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间小和不便于装配的问题的新型电池模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模组包括:
[0007]电池组;
[0008]位于所述电池组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的上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及
[0009]输出极底座,所述输出极底座的下部形成为固定部,所述输出极底座的固定部沿所述端板的高度方向插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0]所述输出极底座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电池组的方向凸出的压铆钉;
[0011]所述电池模组的引出极汇流排一端与所述电池组电连接,所述引出极汇流排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压铆钉配合的长孔或缺口,所述引出极汇流排通过所述长孔或缺口和所述压铆钉的配合与所述输出极底座固连。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极底座包括:
[0013]位于底部的所述固定部;
[0014]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的主体部;以及
[0015]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电池组一侧,且所述压铆钉形成于所述安装部的表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引出极汇流排与所述输出极底座配合一端沿所述端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外表面。
[001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电池组一侧的侧面设置有两组凸部,两组所述凸部沿所述端板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组的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端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0018]所述主体部靠近电池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
[0019]进一步的,所述输出极底座远离所述电池组一侧安装有盖体;
[0020]所述引出极汇流排延伸至所述输出极底座的部分通过所述盖体遮盖;
[0021]所述盖体与所述输出极底座卡接连接。
[0022]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两侧具有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远离所述盖体一端的端部形成为卡接部;
[0023]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输出极底座时,所述卡接部嵌入所述凹槽内;
[0024]所述盖体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形成有入口,且所述入口位于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
[0025]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中部位置形成为拱起部。
[0026]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为具有压铆螺钉的金属片。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以嵌接的方式固定输出极底座,引出极汇流排呈倒“L”形,一端沿端板高度方向延伸并利用长孔或缺口与压铆钉配合,通过长孔或缺口有效兼容了安装引出极汇流排的高度误差,有效解决现有撕扯焊点的问题。
[0029]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引出极汇流排的安装面位于端板的高度方向,不会受到厚度方向的制约,有足够的空间装配,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空间小,不便于装配的问题。
[0030]本技术的电池模组为了防止手指触碰到裸露的引出极汇流排,在输出极底座上卡接有盖体,并预留有多个入口,盖体上具有拱起部,可供电缆穿过,从而兼容铜排和/或电缆从三个方向穿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输出极底座与盖体的配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电池组;2、端板;3、引出极汇流排;4、输出极底座;5、盖体;6、入口;
[0038]401、主体部;402、固定部;403、安装部;404、压铆钉;405、凸部;406、凹槽;
[0039]501、连接臂;502、卡接部;503、拱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41]参见图1至图4所示;
[0042]本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模组包括:
[0043]电池组1;
[0044]位于电池组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板2,端板2的上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及
[0045]输出极底座4,输出极底座4的下部形成为固定部401,输出极底座4的固定部401沿端板2的高度方向插接于容纳空间内;
[0046]输出极底座4形成有朝向远离电池组1的方向凸出的压铆钉404;
[0047]电池模组的引出极汇流排3一端与电池组1电连接,引出极汇流排3的另一端具有与压铆钉404配合的长孔或缺口,引出极汇流排3通过长孔或缺口和压铆钉404的配合与输出极底座4固连。
[0048]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模组,其包括电池组1、端板2和输出极底座4;其中,端板2上加工有容纳空间,本实施例的输出极底座4与容纳空间配合一端具有固定部402,输出极底座4的固定部402能够嵌入上述的容纳空间内,以实现输出极底座4与端板2的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引出极汇流排3一端与电池组1电连接,另一端沿端板2的高度方向延伸并通过下端的长孔或缺口与输出极底座4中间位置凸出的压铆钉404配合,以将引出极汇流排3的另一端固定在输出极底座4上,通过这样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模组包括:电池组(1);位于所述电池组(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端板(2),所述端板(2)的上部形成有容纳空间;以及输出极底座(4),所述输出极底座(4)的下部形成为固定部(402),所述输出极底座(4)的固定部(402)沿所述端板(2)的高度方向插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输出极底座(4)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电池组(1)的方向凸出的压铆钉(404);所述电池模组的引出极汇流排(3)一端与所述电池组(1)电连接,所述引出极汇流排(3)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压铆钉(404)配合的长孔或缺口,所述引出极汇流排(3)通过所述长孔或缺口和所述压铆钉(404)的配合与所述输出极底座(4)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底座(4)包括:位于底部的所述固定部(402);与所述固定部(402)一体成型的主体部(401);以及安装部(403),所述安装部(403)位于所述主体部(401)远离所述电池组(1)一侧,且所述压铆钉(404)形成于所述安装部(403)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极汇流排(3)与所述输出极底座(4)配合一端沿所述端板(2)的高度方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安装部(403)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勇谢东吴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易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